文|小亢
零下4度的天,灑水車依然「雷打不動」地灑水,導致路面結冰,行人接二連三滑倒,這算不算一種「迷惑」行為?
近日,山東棗莊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灑水車灑過水後,結冰的路面讓行人叫苦不迭,有市民連人帶電動車摔倒,還有市民擔心機動車經過結冰路面將十分危險。灑水車灑水,本來是清理城市環境的一件好事,怎麼也能變成了添堵?
究其原因,可能城市管理者在心態上把服務當成了一種任務,沒有真正形成服務意識,才導致這種「迷惑」行為的出現。網友表示,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灑水車不僅在零下氣溫天灑水,有時下雨天也會灑水,令人不解。
網友評論
或許在工作人員看來,灑水是他們的工作,就像每天需要完成的KPI,不論颳風下雨必須完成;在上級單位看來,灑水能讓城市乾淨,所以一年365天都需要安排灑水,由此建立考核方式。但是卻沒有人停下來想一想,實際的客觀情況又是什麼樣呢?
進行城市管理時,固定的規定確實要有,來保證基層服務單位將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完成。但也要懂得變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適當的時候做出一些調整。
在做工作時,有時會陷入一種「完成KPI」式的思維。所謂KPI式考核,就是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然後制定一種衡量流程績效的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這樣的管理有優點,也有致命缺陷。優點是的確標準鮮明、便於實行和評估,但缺點是對簡單的工作制定標準難度較大,無法顧全各類細節和意外情況。
如果只是機械性地履行規定、完成任務,那就難免碰到這樣的情況。還有一種可能是,下雨天、零下天氣、上下班高峰期灑水會給人造成不便,工作人員並不是想不到這一點,而是規定已定,辦事人員也無法去讓規定改變。於是,規定變成了教條,便民服務變成了「形式主義」。
11月30日,棗莊市市中區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通報,表示給群眾出行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
這樣的新聞被曝出後,當地一定會想辦法調整灑水車排班,制定出更合理便民的措施,也會給其他服務單位一個警示,照顧工作細節進行靈活安排。但其實,很多問題隱患應該想在前頭,這需要管理者平時多細心觀察和走訪調查。
解決灑水車零下灑水產生的安全隱患,也是一項切切實實的民生工作。有時,像「繡花針」一樣的精細管理,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城市管理需要下「繡花」工夫,更需要把工夫放在平時,把眼光投向細節處,把問題想在前頭。
更多內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頻號
文字:小亢
圖片:網絡
朗誦:王茜
責編:王子墨
編輯:張雪瑜 孫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