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十句至理名言,細細品讀,人生境界大有不同

2020-12-04 古典文化和詩詞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反映了莊周及其弟子的思想。《莊子》是莊子及其後學所作,成書於戰國時期它上承《老子》,下啟《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1.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則陽》。正如《道德經》中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安全和危險,福祉和災禍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刻意》。呴:張口呼氣。張口呼吸,吐出體內渾濁之氣,吸入新鮮空氣。比喻新陳代謝,去掉舊的,吸收新的。

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齊物論》。事物的那一面存在著是與非,事物的這一面同樣也存在著對與錯。

4.不為福始,不為禍先。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刻意》。不去爭福祉,也就不會招來災禍。也有的理解為不論好事、壞事都不要強出頭,凡事均持中庸態度。

5.始臣之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養生主》。我開始分解牛的肢體時,所看到的沒有不是全牛的;幾年之後,我分解牛的肢體時,就再也沒有見過全牛了。

6.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水乾涸,魚兒處在土地之上,相互依偎,用唾沫相互潤溼,這樣還不如在江河湖海裡彼此相忘。與其讚美堯的聖明,討論桀的暴虐,還不如把他們都劃歸於「道」。

7.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德充符》。因此,在道德方面超於常人,而在身體上缺陷別人就會有所遺忘。人們不會忘記應當忘記的東西,而忘記了所不應當忘記的東西,這就叫做遺忘。

8.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秋水》。不要和井中的青蛙討論大海,因為他們受到了空間的限制。不要同夏天的蟲子,和他們討論冰凍,因為他們收到時間的限制,;也不要和鄉曲之士討論大的道理,因為他們收到了教養的束縛。

9.哀莫大於心死,痛莫大於國亡。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田子方》。最使人哀傷的是,他失去了本性。最令人痛心的是,一個國家的滅亡。「心死」就是失去了信念,不再有進取之心。

10.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至樂》。髑髏說:人要是死了,在上不會有國君,在下沒有官吏;也不會有四季的勞作,從容的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在南方稱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一段至理名言,通俗易懂,卻蘊含人生的大道理
    俗話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其實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及時行樂,誰不願意整天快樂無憂,誰又願意沒日沒夜地拼命工作。有人因為處於困境,不得不奮鬥;有人因為擔當重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人人心中都有難言之苦,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 《莊子》十句名言,精闢通透,道盡人生哲理!
    《莊子》十句名言,精闢通透,道盡人生哲理!一、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語出《莊子·庚桑楚》。學習就是要去學習那些不能夠學到的知識。二、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語出《莊子·庚桑楚》。知道停留在所不知道的境地,這邊是達到了知的極點。如果有人不知道這樣事情的人,自然的秉性一定會使他敗亡。三、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語出《莊子·外物》。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田子方》人生最悲哀的事,莫過於精神上的麻木與愚鈍,而人形體的死亡還是其次的。三、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 《莊子》具有深意的十句經典名言,簡短卻說出深刻的人生
    這句話意在勸人莫存害人之心,意與俗語「害人之心不可有」相同。三、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出自先秦《莊子·逍遙遊》。田鼠到河中飲水,喝得再多,也不過是把肚子喝飽而已。這句話常用以形容一個人沒有野心,對自己沒有過高的要求。四、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漢初的治國思想為黃老之學,後武帝以儒學一統,黃老失勢,在與儒學合流的同時又與莊子思想逐漸融合,形成了漢代社會道家的特殊風格。憂生懼禍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到了莊子,更是把這種心理凸顯出來。受這種社會思潮的影響,知識分子更加強化了生命意識,與此相對應的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和對死亡的思考。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有人說,人生只不過一趟旅途罷了,富貴名利,不過過眼雲煙。老子的「前後相隨」其實是看透生死的灑脫,正如其思想繼承者莊子臨終時的淡然態度。在《莊子》中,記載著他所經歷的一件事:莊子晚年喪妻,曾任過宰相的惠施,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便趕去弔唁。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在莊子看來,人生於天地之間,擺弄金錢,汲汲於名位,實在是無聊。自古以來,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人心是有限的,裝得下功名利祿,就裝不下志向和抱負。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04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1、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成語「白駒過隙」出此。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最經典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悠然灑脫,無憂恣意,就像夢迷蝴蝶的莊周一般,超然脫俗於世外。「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
  • 莊子的五句經典語錄,讀懂便是人生!
    莊子的想像力十分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信奉「無為」,行事灑脫,嚮往逍遙,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既浪漫又獨特。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下面,為大家梳理《莊子》中經典的五句話,讀懂便是人生!
  • 錢穆:讀五類書,培養人生情趣,拔高人生境界
    所謂境界者,例如這講堂,在調景嶺村中,所處地勢,既高又寬敞,背山面海;如此刻晴空萬裡,海面歸帆遙駛,或海鷗三五,飛翔碧波之上;如開窗遠眺,便覺眼前呈露的,乃是一片優美境界,令人心曠神怡。即或朗日已匿,陰雨晦冥,大霧迷濛,亦仍別有一番好景。若說是風景好,當知亦從境界中得來;若換一境界,此種風景也便不可得。居住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此兩種境界並不同。
  • 《莊子·齊物論》莊子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才是人生大智慧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和「齊物論」是莊子最為著名的兩篇,逍遙遊關於人生態度的闡釋,而齊物論是關於道家辯證思維的闡述。接下來,我們來分享莊子在「齊物論」中的思想。我會用兩篇文章為大家解讀。
  • 《莊子》十句經典格言,感悟人生智慧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1、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出自《莊子·則陽》。卑,低。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做人做事眼界要寬,膽識要大,要張弛有度進退自如,不能拘泥於頑固守舊,遲疑躊躇。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
  •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常人沒看見你做什麼,可天上有神明,可能就在你的頭上,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看得一清二楚,你還敢做壞事嗎?用這句俗語來警示那些有不好念頭的人,要嚴於律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在古代,人們是真相信有神明的,如果做了違背良心的事,都怕遭到報應。
  • 所羅門王得到了那句涵蓋了所有人類智慧的至理名言,我們呢?
    最終我們所有曾經付出過或者做過的事情,總會以某種形式在人生中呈現出來。很多時候,不能著急,要跟隨生命自己的節奏,踏實一步步向前走。01偉大的所羅門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一位智者在夢裡告訴他一句至理名言。這句至理名言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時候不會趾高氣揚,忘乎所以;失意的時候能夠百折不撓,奮發圖強,始終保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狀態。但是所羅門王醒來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句至理名言。於是。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的哲學是在老子的「道」和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將老子的道論、天道觀和辯證法思想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莊子的前面有老子,但莊子的身後,再也無道家學者能出其右了,他是道家學派巔峰之上的大宗師。 與老子注重無為而無不為的政治哲學相比,莊子更加注重人生哲學。老子所處的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社會尚未如戰國時期一樣黑暗混亂。
  • 冬季來品兩首寫雪的詩,視角和情感不同,人生境界更不同
    如此品讀詩詞,如此美好。詠物抒懷,大抵都是詩人的專屬愛好,見景生情,因物詠懷,正應了王國維的那一句「一切景語皆情語」。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說,即是一切情語皆景語。情與景總是分不開的,或是因物移情,或是因情而睹物,再移情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