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2021-01-09 澎湃新聞

1

第一隻鳥:海鳥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外篇·至樂》

一隻很大的海鳥,從海上來到魯國。

魯國的君臣都很高興,用隆重的音樂,盛大的宴會,來款待這隻遠道而來的鳥兒。

宴會上有豬有羊,舞女伴舞,琴師彈琴,讓人眼花繚亂。

結果這隻鳥很快就死了。

它沒見過這種場面,不吃不喝,幾日後就死在了魯國。

好好的一件事,為什麼搞成這樣呢?

莊子說:因為不把鳥當鳥。

鳥兒應該吃蟲子、吃魚,活在大海或者森林。

達官貴人喜歡的玩意他不喜歡,它喜歡的玩意,達官貴人們也不喜歡。

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橫加幹涉,無端指摘。

對鳥兒而言是這樣,對人也是如此。

父母子女之間,同事朋友之間,夫妻之間,都要保持這樣的尊重和界限。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駕在別人的意志之上。

這是鳥的自由,也是人的自由。

2

第二隻鳥:鳳凰鳥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

莊子的朋友惠子當了梁國的宰相,有人傳播謠言,說莊子要來梁國搶宰相之位。

惠子很害怕,於是下令整個梁國搜捕莊子。

莊子親自去見惠子。

莊子說南方有鳳凰鳥,遇到梧桐才會休息,只吃竹米(竹子開的花),只喝清泉。

貓頭鷹得到一隻死老鼠,鳳凰路過,貓頭鷹發出『嚇!』的聲音。

你今天也要為了梁國的相位來嚇唬我嗎?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

在莊子看來,人生於天地之間,擺弄金錢,汲汲於名位,實在是無聊。

自古以來,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人心是有限的,裝得下功名利祿,就裝不下志向和抱負。

金錢地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懂得知足,學會簡單,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高貴。

3

第三隻鳥:大鵬鳥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條很大的魚,能變成一隻大鵬鳥,遨遊千裡。

但是就這樣的大的鳥,也需要憑藉風才能飛行。

莊子說:人生最大的痛苦便在於此,只要「有待」,便不能自由。

依靠的東西越多,想要的東西越多,人就越發不得自由。

這隻大鵬鳥在後世被李白當做自由的圖騰,而實際上,在莊子眼裡,大鵬還遠遠沒有自由。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

人應該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隸。

控制自己的物慾,學會享受精神的富足。

就是少一些欲望,少一些心機,多一些靈魂的自得其樂。

當然要想真正求得自由,人還需要放棄「我執」。

人所有的痛苦,無非是因為有「我」。

我所求,我所愛,才有我所恨,我所怖。

莊子在《逍遙遊》的最後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

捨棄個人的榮辱得失,舍掉自我的執念,尊重天道,順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自由。

懂得尊重別人,不會因為理念的不同折騰別人;

學著簡單生活,不會因為名利折騰自己。

學著順其自然,不要因為執念而折磨自己。

這樣的人,內心豐饒富足,愜意安寧,自得其樂。

來源/中國傳統文化

原標題:《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漢初的治國思想為黃老之學,後武帝以儒學一統,黃老失勢,在與儒學合流的同時又與莊子思想逐漸融合,形成了漢代社會道家的特殊風格。憂生懼禍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到了莊子,更是把這種心理凸顯出來。受這種社會思潮的影響,知識分子更加強化了生命意識,與此相對應的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和對死亡的思考。
  • 莊子:原來,人生就是3+7!
    有一次給客戶送設計稿,客戶非常不滿意,她回頭改了三次還是不行。經理批評她,覺得她不夠誠心和客戶溝通,她反而覺得經理不通人情:「改了三次客戶都不滿意,經理怎麼就揪著我不放呢?」很多時候,你的不如意,不是你運氣不好,不是你不夠漂亮,不是你沒有機會,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的哲學是在老子的「道」和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將老子的道論、天道觀和辯證法思想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莊子的前面有老子,但莊子的身後,再也無道家學者能出其右了,他是道家學派巔峰之上的大宗師。 與老子注重無為而無不為的政治哲學相比,莊子更加注重人生哲學。老子所處的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社會尚未如戰國時期一樣黑暗混亂。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有人說,人生只不過一趟旅途罷了,富貴名利,不過過眼雲煙。老子的「前後相隨」其實是看透生死的灑脫,正如其思想繼承者莊子臨終時的淡然態度。而莊子卻早在2000多年前就能來思考生與死其實是一種自然變化的境界,這種睿智,博大精深!莊子深諳人性,社會,自然的本質,並且將自己一生的智慧全部都熔鑄成《莊子》一書,更是被譽為中國千古奇書。它的文章,恣意汪洋,意蘊深厚,擅長用寓言來諷刺人性的本質,發人深省。
  • 莊子名著《逍遙遊》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此文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極,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中的描寫奇妙莫測,運用了生動的寓言故事。
  • 北冥沒有大魚,也沒有海棠,有的是莊子逍遙的道家人生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出自《莊子》的開篇《逍遙遊》。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逍遙遊》中,莊子的人生觀。先說說莊子是何許人也。莊子,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同樣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與老子並稱老莊,他在老子哲學的基礎上又有所發揚,雖也主張道家思想,但與傳統的道家思想又有所不同,獨稱莊學。
  • 其實殷天子三劍並非兵器,而是三種修為境界
    又比如明明來丹是去找孔周索求殺人利器的,為什麼孔周卻給了他三把根本不能殺人的寶劍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殷天子三劍的象徵意義。宵練劍——超脫凡人之上,但仍有所待殷天子三劍,宵練為下等,關於宵練劍,《湯問》中原文是這樣記載的: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
  • 「太空人」莊子的瑰麗宇宙觀
    這些學說當中以儒家和道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與後來漢代傳入中國的佛教並稱為「儒釋道」三教,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幹。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譯文:北海裡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裡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 莊子的蝴蝶
    因為美麗的蝴蝶最能代表莊子追求的最高理想————逍遙。「逍遙」是《莊子》的主旨,是莊子的理想。生活在一人極端黑暗的時代,一個毫無生命保障更談不上人格尊嚴的時代,逍遙像一支火把,給災難深重的人生投下一絲光亮,使飽受磨難的人們內心感到一種安慰和鼓勵,在那非人間的地獄中才有勇氣生存下去。同時,莊子和他的逍遙,也為後世幾千年的中國士人開闢了休憩的精神家園。
  • 《莊子·齊物論》莊子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才是人生大智慧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和「齊物論」是莊子最為著名的兩篇,逍遙遊關於人生態度的闡釋,而齊物論是關於道家辯證思維的闡述。接下來,我們來分享莊子在「齊物論」中的思想。我會用兩篇文章為大家解讀。
  • 境界和智慧,不會嫌大,只會嫌小,莊子的逍遙遊如是說
    莊子在逍遙遊中,用大鵬鳥的寓言故事,給了我們一個無比廣大的意境,用廣大的意境來擴大我們的心量,又指出心量、境界、智慧都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好,又用了堯讓天下和姑射山神女的故事,表示了道是真實不虛的,把自己修養到道的境界是可以實現的,又用了堯見姑射山四子的故事,說明學道並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學道並不是失敗挫折之人的心靈雞湯,而且有了道就一定能有大用,不可能學了道而沒有用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田子方》人生最悲哀的事,莫過於精神上的麻木與愚鈍,而人形體的死亡還是其次的。三、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 《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淡泊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淡泊者,不慕名,不求利,執著內心所求,看淡浮華之欲。有一天,莊子正在河邊垂釣,楚王忽然派兩位大臣來請他出山,並許諾給他高位重金。見到惴惴不安的惠子,莊子微微一笑,給他說了一個故事:「有一種叫做鵷鶵的鳥,它每年都要從南海起飛,一直飛到北海。在路上,它一定要挑梧桐樹棲息,也一定要找到竹子的果實才肯吃,就連飲水也不能馬虎隨便,非得要喝甜美的泉水不可。
  • 莊子:別「多管閒事」,人生所有刻意的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人生所有刻意的追求,都只會物極必反眾所周知,老子和莊子兩位聖人都奉行無為而治。莊子的「無為」重點是說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行動的時候要把目光放長遠,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待眼前的事物。在《莊子·應帝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 錢穆:讀五類書,培養人生情趣,拔高人生境界
    並非住高樓美屋的便一定有高的、好的人生境界,住陋室茅舍的便沒有。也許住高樓華屋,居住境界好,但他的人生境界並不好。或許住陋室茅舍,他的居住環境不好,而他的人生境界卻盡好。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盡可不必求全懂。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莊子的大鵬鳥到底代表什麼?其實,這是實現夢想的開始
    從現代科學上講,大鵬鳥的起飛跟風是沒有關係的,只要有空氣,只要能展得開翅膀都能起飛。在二千多年的古代,古人已經認識到氣流跟鳥類飛行是有聯繫的,可畢竟達不到現代科學的認識水平。這則寓言在科學上難免有所欠缺,但莊子所講的這個道理,肯定是成立的。莊子的意思是說,要想發揮大的作用,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須先要有大的基礎,基礎當然是越大越好。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三、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大意: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言與行是人主體活動的兩種方式,而語言又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最直接方法。
  •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