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著《逍遙遊》

2021-01-08 小宇影劇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此文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極,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文中的描寫奇妙莫測,運用了生動的寓言故事。如大鵬徒南冥的寓言,對大鵬水擊三千裡,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的誇張描寫。創寫出了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調動讀者的聯想和。

莊子善於擬人手法,寥寥數語,將其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此文中幾則寓言故事善於發揮驚人的想像力。虛構出了神奇莫測,嘆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了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結舌的藝術形象。文中的想像不僅體現在具體形象的描寫上,更主要的表現在整個文章的構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雲,其背不知其幾千裡也的鳥兒的雄偉,那以八千歲為椿,八千歲為秋的大椿長壽。固然令人咂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卻是莊子用來說明觀點的奇物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莊子以春芝長壽暗示人生之短暫,大鵬乘風而飛,尚且要鎖等待。人生的自由不言而喻,重負之下,立言、立功、利德、利明還有什麼意義?爭名奪利根本沒有價值,而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無己,無功,無名。

莊子看透了人間的沉濁,骯髒,沉溺於純潔無瑕的幻想王國中,否定了爭名奪利,而是人醉心於動物,植物與神仙的世界裡。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寫虛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無幾,但是在虛幻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悶,對人生的絕望,追求逍遙卻又無法擺脫人生的羈絆。

逍遙不是任性,不是隨意,是隨順事物的自然規律憑藉其事而自然運行。講的是物適其性,沒有什麼誰更好誰更差的區分,所以大鵬的自在是逍遙,麻雀的自在也是逍遙。此逍遙蘊含道義。那為什麼說列子的御風不能算得道呢?因為他的行為不能任用自如。仍然需要有所依賴和憑藉,強求的執著是違反道德規律或者不充分滿足到的內涵行為,天道自然無為人的形式也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所以說凡有所持皆不自由。隨心所欲,任意無窮。

相關焦點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戰國時代戰亂頻發,人民生命如同朝露飄蓬,用莊子的話說,就是「當今之時,僅免於刑矣」。莊子目睹亂世,他思考的重點是如何在那個混亂的世界中保全生命,然後追求奢望中的自由。莊子把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叫做逍遙遊。縱觀莊子的哲學,可以說是三大主義。第一是齊萬物的相對主義;第二是以道為本的自然主義。在相對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莊子的逍遙天放的遊世主義。
  • 莊子《逍遙遊》-鷦鷯與鼴鼠的故事
    莊子《逍遙遊》-鷦鷯與鼴鼠的故事(一)老沙念過中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逍遙遊》,只是你不一定記得這是莊子寫得。莊子,就是「莊生曉夢迷蝴蝶」的那個莊子……印象裡,他就是那個睡一覺,夢醒後,就搞糊塗是自己夢裡變成了湖北,還是自己就是蝴蝶,還處在變成人的夢中……更或許,你和我一樣早就忘記了《逍遙遊》寫了什麼。
  • 莊子《逍遙遊》中的巨鳥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一個遠古巨鳥,其名為鵬,說這隻鳥大到「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飛起來,扶搖而上九萬裡的高空。這隻鳥是真的嗎?遠古是否真的有過巨鳥?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叫風神翼龍。
  • 淺談《莊子》:逍遙遊
    《莊子》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據說原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分為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內容包含了哲學、政治、社會、美學等諸多方面。其作者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老莊」。相傳莊子曾隱居南華山,亦埋葬於此。
  • 關於莊子「逍遙遊」思想的兩點淺見|讀《微觀國學》有感
    一、先有所成,再逍遙遊莊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為後世留下了《莊子》這樣的經典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畢竟「人無完人」,莊子的一生也不是無可挑剔的;尤其是當我們學習莊子的「逍遙遊」思想時,更是要小心對待,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逍遙的人生誰都嚮往,但那是有條件、有代價的。
  • 北冥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趣談莊子的逍遙遊
    這是《莊子》內篇開篇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的首段,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展示了一種恢弘闊遠的氣勢,且挾帶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逍遙遊是悠閒自得、無拘無束暢遊自然和社會的意思。這也是莊子哲學思想和人生觀的一方面。這段古文的意思翻譯過來即為:北海有一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巨大,不知有幾千裡。變化成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幾千裡。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朵。
  • 把逍遙遊的每一段都連貫起來,就能清楚的明白莊子的思路
    如果是已經熟悉了莊子逍遙遊的讀者網友們,再來看這一篇文章,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有讀者網友對逍遙遊還不是很熟悉,也沒有關係,就請先看看我們以前的幾篇文章,等到對逍遙遊的每一段文字意思都比較了解之後,再來看這一篇文章,相信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 莊子《逍遙遊》開篇為什麼要說鯤鵬?這麼多年才明白,原來如此!
    莊子的《逍遙遊》很多朋友都讀過,其開篇就講了鯤鵬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海最深的地方,有一種魚,他的名字叫鯤。這個鯤,非常的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那麼大。這個叫做鯤的魚,還能變化成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這個鵬有多大呢?同樣是不知道有幾千裡那麼大。
  • 明知「逍遙遊」不能實現,還對莊子的文章評價那麼高,為什麼?
    是的,他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即使是神人也要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也要把握「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的變化,這也是一種「待」,也是一種依賴啊。莊子的逍遙遊是一種絕對的自由,是不可能實現的。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突然,我想起了莊子在《逍遙遊》中所描寫的一棵「無用之」樹:有這麼一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樹」。它的樹幹長滿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這棵大樹生長在人來人往的道路旁,但是木匠連看也不看它一眼。為什麼?就是因為這棵樹對人類沒有用處,從而不會遭到人類刀斧的砍伐,也就沒有什麼東西會去傷害它了。
  • 莊子與你論逍遙,老莊道學中庄子的戲份有多足?
    論起莊子的逍遙,不免涉及到「道」的含義,古往今來,人就沒有停止對「道」這一門學科的解讀,何為道?天理尋常為道,天時地利為道,順應世間萬事萬物為道,為天地人三才之道。對於老子而言,更講究的是天道的觀點,人道只是為了天道服務的,即人道必須建立在天道這一大循環中,準確就是隨從天道發展。
  • 北冥沒有大魚,也沒有海棠,有的是莊子逍遙的道家人生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出自《莊子》的開篇《逍遙遊》。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逍遙遊》中,莊子的人生觀。先說說莊子是何許人也。莊子,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同樣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與老子並稱老莊,他在老子哲學的基礎上又有所發揚,雖也主張道家思想,但與傳統的道家思想又有所不同,獨稱莊學。
  • 羅祥相:詮釋的偏移與義理的變形——莊子「小大之辯」及「逍遙」義...
    學者或從文本詮釋規範的角度,討論向郭與支遁對「小大之辯」的詮解是否符合《逍遙遊》文本的本義,進而討論向郭與支遁由此開闡出的「適性逍遙義」與「至足逍遙義」,是否符合莊子「逍遙遊」的本旨。或從解莊者的思想背景出發,探究向郭與支遁提出不同的「逍遙義」背後所受的社會歷史思想環境的不同影響。
  • 境界和智慧,不會嫌大,只會嫌小,莊子的逍遙遊如是說
    莊子在逍遙遊中,用大鵬鳥的寓言故事,給了我們一個無比廣大的意境,用廣大的意境來擴大我們的心量,又指出心量、境界、智慧都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好,又用了堯讓天下和姑射山神女的故事,表示了道是真實不虛的,把自己修養到道的境界是可以實現的,又用了堯見姑射山四子的故事,說明學道並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學道並不是失敗挫折之人的心靈雞湯,而且有了道就一定能有大用,不可能學了道而沒有用
  • 《莊子》經典名言20句,天道高遠,人心逍遙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莊子長期在講學終生不肯與統治者合作,過著簡樸的生活,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吹呴呼吸,吐故納新。語出戰國·莊周《莊子·刻意》。呴:張口吐氣。張口呼吸,吐出身體內渾濁的氣體,吸入新鮮的空氣。這句話說明棄舊揚新。
  • 逍遙遊:鯤鵬是魚還是鳥,鯤鵬的真實寫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出自於逍遙遊裡的異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話不多說,先上圖。 鵬 在莊子逍遙遊裡面有記載到,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一種奇大無比的鳥。由鯤變化而成。原文《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莊子的逍遙處世之法,三句常見名言,道出對快樂的啟示
    ——《莊子·內篇·逍遙遊》蟬和斑鳩想要起飛時就飛起來,碰到榆樹、枋樹就停留在其上,有時候力不能及,難以飛到,便落到地上而已。能像大鵬一樣高飛又如何呢,對於蟬和斑鳩來說,那並不是屬於他們世界裡的歡愉。生活中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身處何地,與誰相伴,擁有什麼,與外界條件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而在於我們的念想間。
  • 何為逍遙,莊子認為那是絕對的自由,可絕對的自由又是什麼?
    莊子就有自己的看法。莊子是戰國中期的一位思想家,他出生在宋國。這個宋國就位於現在的河南省,傳說這個宋國是商朝的後裔。因為商朝被紂王抹黑的很嚴重,所以當他們的封地在宋國的時候,他們不被其他國家的人所認可,所以就編了很多的寓言故事去嘲笑他們。可是莊子可不是那種被人當作愚蠢的人,他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莊子是在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 莊子眼裡的養生就是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進補或者修煉。
  • 高考語文早讀20:《勸學》《逍遙遊》《師說》
    《逍遙遊》(莊子)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助記] 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②《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