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早讀20:《勸學》《逍遙遊》《師說》

2021-01-08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011.《勸學》(《荀子》)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助記]  揭示中心論點: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助記] 以生動的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助記] 寫學習的作用,強調學習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助記] 寫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依次圍繞積累、堅持、專心三個方面展開。

【情境默寫】

1.在《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穫大的道理。

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通過後天不斷廣泛學習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用《勸學》中的句子作答)

5.《勸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善於利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

022.《逍遙遊》(莊子)

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助記] 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②《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助記] 為了強調大鵬「有所待」,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大者,以水與舟作比,說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小者,以草芥與杯水作比,說明草芥在杯水中就能浮起。

③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裡者,宿舂糧;適千裡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助記] 莊子以行路備糧的比喻反駁: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同。說明無論是碩大的大鵬,還是渺小的蜩與學鳩,都是各適其性而有所待。

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助記] 用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進行比較,用彭祖與眾人進行比較,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⑤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

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助記] 假託古人的話,再一次形象地描繪了鯤鵬的神奇變化,以及大鵬雄奇壯觀的展翅南飛,也描寫了小鳥對大鵬的譏笑。

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助記] 逐次展開對處於不同思想境界的幾種人的描寫和評論。

【情境默寫】

1.《逍遙遊》中,在全文的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遙遊》中,莊子認為真正的逍遙遊要達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遙遊》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遙遊》中描繪的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裡,奮飛直上九萬裡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助記] 提出論點:從師的必要性和從師的原則。

②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助記] 批判反面現象,論證論點。

③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助記] 舉正面事例論證論點。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助記] 寫為文之由,批判時弊,強調自己的觀點。

【情境默寫】

1.《荀子·勸學》中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所表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2.在《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藉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即「彼童子之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高考語文:全國卷2012~2020年常考篇目!附28套真題+64篇必背詩文
    《離騷》《逍遙遊》《赤壁賦》 《阿房宮賦》《氓》《送東陽馬生序》《三峽》《小石潭記》《嶽陽樓記》。7、考前十天,背書練題,保持大腦的熱處理狀態。8、一定要細細審題,抓住題目中的核心提示語言(記住:答案總會在題目中有提示,總能找到蛛絲馬跡,就看你夠不夠細心。)
  • 教育部發布2020年高考考試重點內容 都要仔細看!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新高考過渡時期數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的通知,主要針對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廣東、河北、湖南、湖北、重慶等已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
  • 2020高考語文知識點:古詩文默寫題型
    古詩文默寫向來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考核的重點依然包括課內的名句名篇,考試大綱規定的必備篇目更是重中之重。古詩默寫本來都被默認為是一道送分題的,可是很多同學硬生生的把它做成了丟分題,這是很不應該的,今天我們就嘗試解決下這個問題。
  • 教育部通知:語文背誦篇目重大調整!這幾種背誦法一定要告訴孩子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新高考過渡時期數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的通知: 主要針對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廣東、河北、湖南、湖北、重慶等已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
  • 大智教育研習社:大智語文、數學研究院解讀《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
    新高考·新機遇·穩過渡---《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解讀「新高考已經來了,語文古詩文的背誦篇目我到底應該背哪些?」「我是一名高三生,三新一舊的背景下,我覺得還是背誦64篇更靠譜」「雖然我們是高三,但是課程標準(2017年版)已經要求了72篇,所以背誦72篇更實際」……新高考已經來了,關於「語文學科背誦篇目範圍的問題」一直廣受爭議,教育部辦公廳《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的發布,使得一切塵埃落定,《說明》的發布不僅為新高考平穩過渡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 高考語文常考名句默寫148句
    《逍遙遊》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句子是「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4.《嶽陽樓記》中能體現嶽陽樓長聯上「範希文兩字關情」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5.蘇軾在《赤壁賦》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用比喻手法感嘆生命之短暫,個體之渺小。
  • 高考押題|64篇理解性默寫130題(附答案)
    6.莊子在《逍遙遊》結尾中列舉出三類人的「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句子是(任答一類人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歐陽修《醉翁亭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 [2012高考語文複習資料]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2012高考語文複習資料]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2012-04-11 16:35 來源:《作文周刊》 作者:山記
  • 2020高考名句名篇默寫
    (《逍遙遊》)只有讓中墨兩國人民的友情匯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載起讓中墨兩國友好合作的大船。2.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語文必背名篇名句
    (《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把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叫做逍遙遊。縱觀莊子的哲學,可以說是三大主義。第一是齊萬物的相對主義;第二是以道為本的自然主義。在相對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莊子的逍遙天放的遊世主義。莊子的三十三篇驚為天人的哲學著作,中心思想是人如何才能實現逍遙遊的問題。那麼,人到底如何才能實現逍遙呢?這要從莊子的經典之作《逍遙遊》開始講起。
  • 莊子名著《逍遙遊》
    《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此文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極,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中的描寫奇妙莫測,運用了生動的寓言故事。如大鵬徒南冥的寓言,對大鵬水擊三千裡,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的誇張描寫。創寫出了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調動讀者的聯想和。
  • 高考語文,用好類比說理,輕鬆闡明道理
    高考年年在變化,其實更是相對穩定的。比如高考的作文,如果寫議論文的話,論證方式就那麼幾種,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只要方法用得熟練,道理論證的深刻,無論老師怎麼出題,得高分是毫無疑問的。議論文不但要講究道理,還要把道理說得美。所以建議大家在議論文中儘量多運用類比論證。
  • 莊子《逍遙遊》-鷦鷯與鼴鼠的故事
    莊子《逍遙遊》-鷦鷯與鼴鼠的故事(一)老沙念過中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逍遙遊》,只是你不一定記得這是莊子寫得。莊子,就是「莊生曉夢迷蝴蝶」的那個莊子……印象裡,他就是那個睡一覺,夢醒後,就搞糊塗是自己夢裡變成了湖北,還是自己就是蝴蝶,還處在變成人的夢中……更或許,你和我一樣早就忘記了《逍遙遊》寫了什麼。
  • 抖音跟著我們一起逍遙是什麼歌? 小虎隊經典歌曲《逍遙遊》你聽過嗎
    抖音跟著我們一起逍遙是什麼歌? 小虎隊經典歌曲《逍遙遊》你聽過嗎時間:2019-04-23 12:4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跟著我們一起逍遙是什麼歌?
  • 莊子《逍遙遊》中的巨鳥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一個遠古巨鳥,其名為鵬,說這隻鳥大到「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飛起來,扶搖而上九萬裡的高空。這隻鳥是真的嗎?遠古是否真的有過巨鳥?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叫風神翼龍。
  • 中考語文複習資料:初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文言文虛詞用法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二人稱,
  • 關於莊子「逍遙遊」思想的兩點淺見|讀《微觀國學》有感
    一、先有所成,再逍遙遊莊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為後世留下了《莊子》這樣的經典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畢竟「人無完人」,莊子的一生也不是無可挑剔的;尤其是當我們學習莊子的「逍遙遊」思想時,更是要小心對待,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逍遙的人生誰都嚮往,但那是有條件、有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