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上古八大姓,千古一帝也姓這個,為啥現在幾乎見不到了?

2020-11-25 看鑑

說起歷史上趙姓創立的王朝,大家毫無疑問會想到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和宋高宗的南宋。

其實,還有一個朝代也是趙姓天下,但說出來肯定會讓你大跌眼鏡卻又一頭霧水,那就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

關於這一點,太史公司馬遷給出了板上釘釘,確鑿無疑的證據,請看《史記·楚世家》中的這段文字: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形象

那麼,問題來了,秦朝不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的嗎?

嬴政不是姓贏嗎?要不然也該姓呂,但他和趙姓有什麼關係呢?

秦始皇為啥叫趙政?

關於這個疑問,咱們得先從姓和氏的區別說起。

古籍《通志》是這樣論述姓氏之分的:

先秦時期,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以別婚姻,故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因為天下同姓是一家。

這段話就是說男人在說話,跟人聊天,或者寫信,落在文字稱呼上,是不能稱自己的姓的,要叫自己的氏,而女人則是要稱姓的。

以具體的歷史人物為例來說一說這個事兒。

比如齊國王族,按照先秦風俗,男子稱氏,雖然齊國國君以姜為姓,但他們的名字卻應該是呂某某,而不是姜某某。

影視劇中的姜子牙形象

這樣看來,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應叫呂小白而不是姜小白,他的先祖,「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主人公姜子牙其實應叫呂尚或呂子牙

而女子稱姓的話,比如大家熟知的春秋時期和親哥哥私通的美女文姜,其實文姜並不是她的名字,文是她的諡號,姜是她的姓,來自齊國國君的姓。

簡而言之,同是齊國人,男人就是呂某某,女人就是姜某某。

所以,秦始皇準確的稱呼是趙某某,而他的女兒則是嬴某某。

另外,女人稱姓,是因為同姓結婚的忌諱。

怕愛得死去活來,馬上就一家人了,結果發現原來是失散多年的兄妹,那就尷尬了。

先秦時代非常重視這一點,故男人娶妻必須要知道女子的姓。如果不是正妻,是買妾,無法知道真實的姓氏,就要佔卜來決定。

用於佔卜的甲骨

如果佔卜的結果是同姓,那就不能娶進門。

不過,秦統一之後,同姓不能結婚的習俗就被弱化了。

因為同姓人太多,特別有些大姓,像嬴、姜等,遍地都是,不再適用於同姓不婚的習俗,於是就變成了同氏不婚了。

趙姓的祖先——史上違章駕駛第一人

說完姓與氏的區別,再來說說嬴與趙為啥是一家。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始祖是堯舜時期的伯益,就是那個拒絕了大禹的禪讓,最終讓夏啟終結了禪讓制的伯益。

伯益的後裔傳到了商朝末年,有惡來、季勝兩兄弟,這兩人都是商紂王的大臣。

影視劇中的紂王形象

在與周武王的對抗中,惡來戰死,季勝投降,兩人成了周武王的臣子,再後來,惡來的子孫就投靠了季勝。

季勝的四世孫便是造父。

趙姓的來源,便和造父有關。

這個造父,確實也挺能造的。在跟馬打交道這塊,造父才是伯樂與九方皋的前輩。

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

周穆王給這8匹馬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沒事就外出打獵、遊玩。

有次周穆王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究竟與西王母發生了什麼故事,除了當事人,只有造父知道了。

而正在這時,周穆王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馬上就急了,美人再好,也比不上江山哪。

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裡,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

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

日行千裡,這開車速度,造父算是歷史上違章駕駛的第一人了。

趙氏孤兒與三家分晉

造父之後傳了六代就到了奄父,奄父之子是叔帶,就是看不慣周幽王哄褒姒開心,勸諫不成去了晉國的那位,史稱「去周如晉」。

叔帶在晉國建立了趙氏家族,剛開始時並不受重用,晉獻公時期,借著選拔人才的機會,蹭蹭登上了政治舞臺。

再後面比較知名的趙氏子孫則是趙衰了,一直跟著重耳混,重耳成了晉文公後,趙衰也成了晉國手握重權的大臣。

影視劇中的權臣形象

自此,趙氏一族逐漸走上了晉國的權力巔峰。

晉靈公時期,趙衰去世,兒子趙盾繼承爵位,光榮繼承了自己祖先的耿直。

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荒淫,跟老祖宗奄父一樣多次勸諫。

自古忠言逆耳,晉靈公哪裡聽得進去,時間長了乾脆撕破臉,派殺手追殺趙盾,可是沒想到被趙盾的弟弟反殺了。

晉靈公死後,晉成公繼位,這還算是一個開明的主,沒有計較趙家弒君的罪名,反而重用趙盾。

隨著趙盾和晉成公的相繼去世,趙家的日子又不好過了。

晉成公的兒子晉靜公沒有繼承他老爸的心寬體胖,而是隔輩遺傳爺爺晉靈公,一心想著怎麼弄死趙家。

趙家的第三代趙朔在當時也是權傾朝野的重臣,可是依舊無法阻擋趙家被滅族的命運。

晉靜公和寵臣屠岸賈聯手剷除趙氏一族,還好有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幫助,留下了趙朔遺腹子趙武,程嬰用自己的兒子救下了趙武。

《趙氏孤兒》劇照

倖存下來的趙武只能被雪藏了,這一藏就是十五年,直到晉景公繼位,趙家的冤案得以昭雪才敢出來。

從那之後,趙氏一族重整旗鼓,東山再起,而屠岸賈也被滅門,趙氏一族遭受過此劫重新成為晉國的大戶,權勢更大。

之後,趙家與韓家、魏家瓜分了晉國,分別自立為一個諸侯,這就是歷史上的「三家分晉」。

趙姓成為國姓

趙姓的歷史巔峰時期,自然跟宋太祖趙匡胤分不開。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形象

據傳,趙匡胤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體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變。

長大後容貌威武,器度豁達,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學習騎馬射箭,總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他曾試騎一匹烈馬,他不給馬套上籠頭,結果烈馬跑到城樓的斜道上,使他的額頭撞在門楣上,人也從馬上掉下來,結果皮也沒蹭破。

在趙匡胤開闢了大宋王朝後,趙姓就成了國姓,恰逢《百家姓》在宋朝應運而生,故而將趙姓排在了第一位。

這是繼」三家分晉「後,趙姓後人又一次重振了祖宗雄風,掌管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三百餘載。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是這樣評價宋朝的:「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這期間華夏的科技、文化及商業都發展到鼎盛時期,中國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成就於宋朝。

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國都東京(今河南開封)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

宋朝以後,趙姓已經遍布全國,成了很多人的改姓首選。

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就隨母姓改漢姓趙。

清王朝覆滅後,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貴族就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清末八旗子弟

隨著朝代更替,趙姓又走出國門,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明朝時,就有趙姓遠渡重洋到海外,聚居在今天的東南亞和美國。

到了今天,趙姓的分布就更廣泛了。

說不定,哪天你在國外溜達的時候,一不小心就遇到趙姓老鄉了。

相關焦點

  • 姓氏起源之姬姓—你的姓就是它演化而來的
    書接上回,之前我們說了上古八大姓,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可能是流傳最廣,發源最多,分支最大的一個姓: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黃帝的姓,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黃帝長於姬水,所以以姬為姓。農神后稷為姬姓,他的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形成了中國的大多數姓氏,中國人遂自稱"黃帝子孫"。所以說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其實姓氏這些很有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自己的起源是屬於什么姓。
  • 為什麼感覺在當今社會裡姓姬的人這麼少?
    引言「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毫不誇張的說,姓氏文化的沿革,幾乎包含了半部中國社會發展史。姓氏文化涉及之廣遠,可以延伸到民俗史、制度史、官職史。而圍繞姓氏發展的研究,在我國史學界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官職的沿革,早期部落發展演變。
  • 中國最生僻的一個姓氏,只有簡單三筆,但大多數人開口就讀錯
    而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一項人口普查,光是在北京市見於戶口檔案的姓氏便多達2200多個,上海市也有1400多個,而整個中國的姓氏的種類則達到了5000多個。 如果要算上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姓氏,那麼更是超過了10000種,這麼多的姓氏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於上古八大姓。
  • 曾經被當做國姓,乃是萬姓始祖,可為何使用的人寥寥無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姓氏文化也是極為精深。在中國,一共有幾千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收錄了百餘個大姓。時至今日,仍舊在使用的常用姓氏也有一百多個。有很多姓氏因為讀起來不方便,使用人數也較少而不被人熟知。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卻多數人讀不出來,不信你試試
    ,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它對於中國姓氏文化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最早的姓氏是上古時期的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因為是母系社會,八個姓氏都是女字旁,隨著父系的發展,姓和氏開始融合,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最早的八大姓氏也開始演變出各種姓氏。
  • 紛紛改名換姓,死也不敢姓「嬴」
    身份低賤的人只能與低賤的人打交道,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奴隸、女人被當做物品隨意買賣,與現在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所以說時代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每一個時間點都有促進文明發展的顯著事件。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社會發生了一次巨大變革,秦國幾代君王勵精圖治,終於在秦王嬴政在位期間,橫掃六國合併天下,秦始皇自詡功蓋千古,無人能及,命人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開啟了封建統治時代。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此姓氏是萬姓之祖,祖上身份顯赫,如今不到六十萬人!
    中國姓氏大約有兩百多個,其中很多姓氏在我們身邊非常常見,但是也有一些姓氏比較奇特,讀起來十分拗口,其實今天我們熟悉的這些姓氏都是從漫長的歷史演化出來的,彼此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血緣關係,我們常常會聽到兩個不同姓氏的好朋友說彼此之間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實中華姓氏幾千年前也是一家,都起源於一個姓氏,而這個姓氏就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的姬姓
  • 姬姓作為「萬姓之祖」,為什麼現在姓姬的人卻很少?
    不僅如此,中國人還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的大多數人的祖先真的都是黃帝,這從我們的姓就可以看出,不過不是每一個中國人,而是大部分,大概是百家姓百分之八十二的樣子。那大家就奇怪了,黃帝到底姓什麼?中國的姓遠不止傳說中的百家,任何一個姓也佔不到中國的百分之八十二啊。
  • 中國3大上古姓氏,一個姓「皮」,另一個常被誤認是日本人
    中國的姓氏起源非常的早,宋代時期的《百家姓》幾乎包含了當時各地的姓氏,但仍舊有很大一部分姓氏沒有被《百家姓》收錄。根據現代人口、姓氏的調查,中國歷代文獻中記載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但在《百家姓》中僅收錄了568個;除去一些在歷史上滅亡了或者改為異姓的姓氏,中國如今還是有很多的姓氏;而且其中有一些姓氏還非常的不常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很奇怪的,尤其是這3個源於上古時代的姓氏,最後一個還被誤認為是日本人。
  • 中國最罕見的姓氏,只有湖南獨有,人口僅300,族人卻想改名換姓
    由於古中國和現代中國文化的連續性,姓氏的傳承自然也從未間斷。 而在幾千年前,我國主流姓氏僅只有「姬、姜、姚、媯、姒、嬴、姞、妘」這些上古8大姓氏,到了宋朝那會,已經有《百家姓》出現了,到了明朝,《千家姓》裡已出現了1594個姓氏。一直到今天,我國見諸於文獻的姓氏已經達到了5662個,而這些姓氏,絕大部分都是上古8大姓裡衍生出來的。
  • 如果你是這5個姓之一,很有可能是《山海經》中,不死族的後人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上古時期的人們,縱使是短命之人也都能夠活過百歲,長壽之人更是可以活過千歲。平均年齡下來也有2、3百歲,這到底是何願意呢?《山海經》作為上古奇書,裡面記述著許多的「奇事」,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個記載: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從入口進去右拐,經過一段不長不短的過道,寬敞的展廳便呈現在眼前了。  進入展廳,如果從左手邊開始觀展,首先能看到的便是對姓氏來源的講解。整場展覽正是以中華姓氏源流為主題線索,涵蓋「姓氏來源」「改易姓氏」「稀見姓氏」「姓氏趣談」四個單元,展示了不同姓氏蘊含的傳奇典故。
  • 世界上的花萬紫千紅,為啥見不到黑花呢?
    但是,萬紫千紅的美麗花朵,為啥唯獨缺少了黑色呢?黑花到底哪裡得罪大自然了,導致我們都沒見過黑花呢?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黑花的存在呢?(如果覺得內容太長想直接看結論,可以下滑至文章末尾)為什麼自然界沒有黑色的花?
  • 這個姓是中國「萬姓之祖」,大部分姓都來源於此,可惜現在卻很少聽說
    ——《老子》 姓氏是人人都有的東西,在我國,它最早誕生於宗教、圖騰崇拜,隨後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才最終成為了今天的格局。提到中國的姓氏,像張、王、李、劉這樣的大姓自然是最引人注目,這些姓氏的人口個個多達千萬,令人不得不感嘆其規模龐大。 當然,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著死、神、毒等罕見的姓氏,它們來源神秘、使用者更是非常稀少。
  • ​上古神話中的5大神犬,哮天犬才排第五,第一是上古神明!
    上古神話中的5大神犬,哮天犬才排第五,第一是上古神明!在東方神話體系中中國神話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值得別國借鑑的地方,更因為中國的神話傳說體系龐大而且故事精彩。但是有一點可惜的就是中國的神話傳說沒能用文字書籍記載下來,以至於現在的人們對於老祖宗的神話都只是一知半解。但這也並不影響中國神話的精彩程度,別的不說就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在上古神話中都有五隻著名的神犬,哮天犬才排第五,第一是上古神明!第五隻,這大概是現代觀眾最熟知也是唯一知道的一隻了,它就是哮天犬。
  •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竟源於伏羲之父燧人氏,可惜鮮為人知!
    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尚書大傳》等著作中,燧人氏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尊稱「燧皇」,道教文獻則稱燧人氏為「人皇」。據說,上古時代,商丘稱燧明國,燧人氏與眾人在此休養生息。燧明國有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啄燧木,粲然火出。
  • 21世紀的基因檢測技術揭開上古時期曾隨之謎
    根據史料推斷,隨國(曾國)約在公元前320年被滅,原隨國(曾國)貴族有人以隨為姓,在隋朝以後又改為隋(因為隋文帝最初封地在隨國)。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曾隨是否一體。從文化史學界角度來說,現在已普遍接受了曾隨一體之說。他們觀點主要有(一)存在時間相符。(二)所處地域相同。(三)在古籍中,一國二名的記載很普遍。
  • 中國人口最多的村莊!不僅人多達20萬,而且幾乎一個姓
    這個村子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的大長隴村,由於它所處在大長隴山而得名,這個村子還是潮汕地區的五大村落之一,而它最有名的一點便是這裡人口眾多,在這個村子裡常住的人口大約有近5萬人,如果光聽這個數字很多人覺得並不是很多。但這裡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僑鄉,從這裡走出去了很多族人,遍布於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