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基因檢測技術揭開上古時期曾隨之謎

2020-09-10 物與人文化傳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曾侯乙的基因檢測被炒得沸沸揚揚,一眾吃瓜群眾被繞的雲山霧罩,因為曾國相傳是姬周直系後裔,所以牽動了各方「利益集團」的視線神經,但吃瓜群眾並不掌握最終檢測結果和最終解釋權,所以紛紛主觀臆測攀附,就差掄胳臂大打出手了。我也是吃瓜群眾一員,但我覺得這樣的爭吵毫無意義。那麼,吃瓜群眾有沒有可靠的方法也能得出曾侯乙的DNA結果呢?那麼請看下文分解。

今天討論的課題既然是曾隨之謎,那麼我們面臨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曾隨是否一體;二,曾侯的DNA結果;三,曾侯是否是姬周直系後裔。


我們先來大概了解下隨國(曾國)的發展歷史。隨國(曾國)是西周初在湖北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故地在今湖北省隨州等地區,國君始祖為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括),隨國(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立國之初的隨國(曾國),是周王朝在江漢地域控制銅資源運輸的重要據點和遏制楚國等南蠻擴張的重要諸侯,爵位為侯爵。

自從牧野之戰武王滅商,西周王朝為了鎮守遼闊的疆土,控制殷商後裔,便把兄弟叔侄和立有戰功的異姓貴族派往各地擔任諸侯,以世襲的形式統治這些地區。這種分封制對發展邊遠地區的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到西周中葉,周昭王、穆王不斷向淮夷、于越、荊楚用兵,為鞏固對南方疆域的控制,同時也為了奪取戰略物資「銅」和保護南徵通道,又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從山西、陝西移封到淮水上遊和漢水中遊地帶,建立起隨、唐、黃、鄧、厲等數十封國,組成一個龐大的姬姓封國集團,史稱「漢陽諸姬」,它們互為犄角之勢,負責監視並阻斷荊楚和淮夷、于越結盟,為安定南方起了重要作用。

隨國(曾國)發展初期雖然為漢東諸姬之首,領土其實並不大,從曾侯輿編鐘銘文即可以看出,【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適上諤,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此淮夷,臨有江夏。】營宅汭土四字可以看出初期規模只限於汭地周圍百裡(侯爵封地百裡),疆域僅僅局限於今天隨州的漂水流域,與鄂國比鄰而居。鄂國最開始為夏商時的諸侯國,封地原本在今山西鄉寧縣一帶。西周初年,鄂國故地被晉所並,其遺族南遷,立國於今天隨縣安居鎮一帶。後來,鄂國聯合南夷、東夷等諸侯國叛亂,最終為周王朝所滅。史書記載,周王伐鄂「不遺壽幼」,非常慘烈。隨國(曾國)坐收戰爭之利,迅速「接管」鄂國地盤,逐漸成為漢東第一大國,即左傳記載的「漢東之國隨為大」。隨著周王室的不斷衰弱,南方的楚國迅速崛起,陸續吞併不少姬姓諸侯國。儘管曾國多次有恩於楚國,但是由於實力有限,依然不免滅國的結局。根據史料推斷,隨國(曾國)約在公元前320年被滅,原隨國(曾國)貴族有人以隨為姓,在隋朝以後又改為隋(因為隋文帝最初封地在隨國)。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曾隨是否一體。從文化史學界角度來說,現在已普遍接受了曾隨一體之說。他們觀點主要有

(一)存在時間相符。

(二)所處地域相同。

(三)在古籍中,一國二名的記載很普遍。如楚稱荊,魏稱梁等,比比皆 是。

(四)姓氏相吻。隨是姬姓之國,史有記載。但1979年4 月,距隨縣縣城 1.5 公裡處出土的季氏梁青銅器,中有一季怠戈,上有記載物主國別、

官職及其與周王室關係的銘文,證實曾國也是姬姓國。

(五)自從隨州地界一系列曾侯文物出土以後,更加有力的證明了曾隨一 體。湖北安陸地方發現了安州六器。安州六器的銘文表現出周初武丁 伐 虎方的路線圖,經過的地名依次為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安州六器上「曾」字銘文為現今所用「曾」字的上半部分,

即「曾」去掉底下的「日」字)、夔(今湖北秭歸)、虎方;另外在殷墟「賓組卜辭徵伐虎方」中所涉及的地名與安州六器中的銘文吻合,可以證明當時在漢水以東存在一個曾國。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湖北隨州市曾都區)發現曾侯乙墓,表明在戰國初年在漢水以東地區,存在以「曾」為名的諸侯國(青銅銘文上的「曾」字與現使用的「曾」字類似);

1979年,隨州城郊季氏梁一座春秋墓中出土兩件青銅戈,其中一件銘文為:「周王孫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另一件銘文為:「穆侯之子西宮之孫,曾大攻(工)尹季怡之用。」

2014年10月,對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編鐘180字銘文的解讀,可以明確曾、隨是同一個國家。曾侯輿編鐘2013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個銘文,【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適上諤,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此淮夷,臨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吳恃有眾庶,行亂西徵南伐,乃加於楚。荊邦既殘,而天命將虞。有嚴曾侯,業業厥聲。親敷武功,楚命是請。復定楚王,曾侯之靈。於穆曾侯,壯武畏忌,恭寅齋盟,伐武之表,懷燮四方。餘申固楚成,改復曾疆。擇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鐘鳴皇,用孝以享於予皇祖,以祈眉壽,大命之長,其純德降餘,萬世是尚。】記載了戰國時期吳王伐楚,

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

不同的是《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曾侯編鐘用的是「曾」,這就證實了,曾隨確實是一體。繒國與曾國並無關係。

根據以上史學界觀點來看,觀點一、二、三、五無可辯駁,只是第四點姓氏相吻還需要驗證,那麼進入我們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既然曾隨一體,那麼曾侯和隨候DNA應該一樣,同時曾侯的DNA結果是什麼呢?

根據姓氏族譜考源得出,曾國後裔都改姓了曾,隨國後裔都改姓了隨,隨後來在隋朝以後又改成了隋(因為隋文帝最初封地在隨國)。這意味著曾氏和隋氏都是隨國後裔,而且還出自同一父系,根據DNA奠基者效應和帝王簇效應,同時曾國(隨國)國祚歷經千年,後代必定很多,表現在曾氏和隋氏基因單倍體中必然存在同一個佔比規模很大的單倍體,異常突出,比如劉邦家族的o-f155,那麼,我們查了一下各基因檢測公司給出的曾氏和隋氏的單倍體清單。下圖是微基因的曾氏單倍體清單,


其中,o-f377支系及其下遊f856和f1418佔比異常突出,三者之和加起來佔到全國曾氏12.5%的比例。

我們再來看看23魔方的曾氏單倍體清單,



其中f856單倍體裡有2支曾氏家族,曾氏佔比都超過12%,f856下遊支系f1418和z25098又各有一個家族,其中z25098曾氏佔比將近11%,

而z25098的下遊支系出現了一個曾氏大爆發的單倍體z25097,共四個曾氏家族,佔比達到17%。


綜合2家機構數據得出,曾氏最大的基因單倍體為o-f856及其下遊各支系f1418,z25098,z25097。

我們再來看看各機構給出的隋氏單倍體清單,下圖是微基因的數據,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o-f377的下遊支系o-cts7789異常的扎眼,佔全國隋氏35.48%的比例。

再來看看23魔方提供的數據,無獨有偶,o-cts7789單倍體裡也存在一個隋氏家族,佔比5.77%,


再來看o-cts7789的下遊支系mf15136,這一單倍體中,也存在一個隋氏家族,隋氏佔比達到15.7%,異常突出,


綜合2家機構數據得出,隋氏最大的基因單倍體為o-cts7789的下遊支系o-mf15136。

如果說我們選的數據量還不夠,有容錯的話,可以再來看看cts7789這個單倍體的全國分布和曾氏隋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說明該單倍體確實是曾氏隋氏的最大單倍體,很有代表性。



我們再將cts7789單倍體全國分布圖和曾氏全國分布圖重疊看一下,確實高度一致,說明cts7789是曾氏最大的單倍體,很有代表性。


我們再來看一下隋氏的全國分布圖和cts7789單倍體分布圖是否重合,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基因和姓氏分布地圖高度重合,說明cts7789確實是隋氏很有代表性的單倍體。最後我們將隋氏最大單倍體和曾氏最大單倍體重合看一下,如下圖所示,結論一目了然了(有人會說這種帝王簇也有可能出現在更晚的下遊朝代啊,但很可惜,後面的下遊沒有曾氏朝代,更沒有曾氏和隋氏同時爆發的朝代,所以可以排除)


一、從姓氏角度看,隋氏和曾氏的最大單倍體確實出自同一父系o-cts7789,這不僅意味著曾氏和隋氏共祖,而且曾隨確實是一個國家同父系的統治集團,這從而從基因DNA的角度驗證了文化史學界曾隨一體的正確性;

二、從時間角度看,曾氏和隋氏雖然共祖o-cts7789,但姓氏出現有時間先後順序,隋氏出現的更早(共祖5300年的cts7789裡只有隋氏沒有曾氏),這從而從基因DNA的角度驗證了隨地曾侯之說,也就是說隨只是個地方,可能在夏商朝就已經存在了,一直沿用到戰國早期,這也是為什麼左傳裡只寫到了隨國稱呼卻從來沒出現曾國稱呼的原因,因為作者用的是從古至今一直使用的老地名「隨」,而後來曾國出現晚,所以還沒來得及記入史書就被楚國滅亡了;

三、最大的成果是解決了曾侯DNA是啥的問題,很顯然是o-f856及其下遊z25098和z25097;該單倍體在全國曾氏後裔裡人數最多,而且連續爆發(當然這個類似於劉邦家族單倍體的推算原理,但最終結果是不是還得檢測曾侯骨頭才能確定);

四、隨雖然是個地名,不是統治者,但在同時期還存在另一個大父系mf15136,裡邊隋氏比例很大,而且這個父系和曾侯共祖,都是o-cts7789單倍體後裔,那麼問題來了,我推測隨國的統治集團構成可能存在如下三種可能性(目前的基因檢測結果大部分沒有高通,無法判斷,等以後大部分高通完再分析,結果可能會很驚訝);

1、隨國是不是存在過兩個共父系的侯爵,共祖5300年的o-cts7789,獲得周王分封后,一個統治時間長後裔多,一個統治時間短後裔少?這個統治時間短的在建國初期不久後就滅亡了?

2、一個曾侯,一個隋伯啥的大人物?曾侯後裔多,以侯爵名「曾」為氏,隋伯後裔少,以地方「隨」為氏?

3、一個曾侯,很多個隋將軍們啥的官僚體系?曾侯後裔多,以侯爵名「曾」為氏,隋將軍們官僚集團後裔少,以地方「隨」為氏?

綜上所述,通過考古學,史書記載,基因檢測等手段最終得出曾隨一體的結論,並且得出了曾侯的DNA單倍體,解決了前面兩個問題,接下來需要解決第三個問題,曾侯是否是姬周直系後裔?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還是得普及一下古代姓氏構成。古代的氏和古代的姓是分開的,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所以代表母系,以上古八大姓為代表,上古八大姓都是女字旁,氏是母系社會解體以後才開始形成的,一般以一個部落群體為同一個氏,這樣是為了區別父系,一個母系部落裡會有很多個氏,有了氏以後才不至於出現同一母系部落裡的父系近親結婚繁衍,當然後期隨著人口的爆發性增長,氏的來源更加多樣化了,可以看看這張圖,古代氏的來源有多亂,比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老百姓取姓更多源。


之所以說到氏和姓,是為了解釋現在的姓只是古代的氏,但古代的氏並不是父系氏,也就是說古代的氏不代表同一父系,只是代表同一個部落,也就是說姬氏剛開始得姓時父系也是多元的,有可能姬姓多氏,但這些氏不一定和周王室是同一父系,所以儘管都是姬姓,但基因可能千差萬別。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共71國,其中姬姓子孫的封國最多,有53個,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那麼意味著這53個諸侯國肯定有直系有旁系,甚至還有以部落為氏毫無血緣關係的諸侯,單從家族人口來看也不可能,從文王到武王2代人,家族裡不可能有超過53人的直系親戚,而且春秋初期,全國還沒有像今天意義上的大統一,簡單點說,可以分為中原,東夷,淮夷,百越,北胡,西戎等,複雜點說,那就是大大小小部落或者諸侯幾百個,跟現在的縣城一樣,一個縣就是春秋時一個國,周王室分封的這幾十個諸侯完全管理不了全國幾百個大小諸侯部落,有時候如果某個異姓諸侯勢力比較大,周王室只能被動分封,不得不承認人家的侯爵,史書記載,周王室建立後,一直在不斷的對外戰爭,討伐邊緣蠻夷,甚至昭王在伐楚過程中還落水而死,所以說,這分封的幾十個諸侯國裡,有很多都是被動分封的異姓諸侯王,有可能會賜姓,有可能直系諸侯在和其他幾百個諸侯混居以後也有被換血的可能性,所以,通過檢測或者分析某一個姬姓諸侯DNA是不全面不科學的,在找不到周王室骨頭前,多分析其他中原姬姓諸侯是正確的選擇方法,我稱之為農村包圍城市,不要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如果大家對這個思路也有興趣的話,可以掃碼我的公眾號微信交流,大家一起資源共享,同時我也會不定期在後面分析各個諸侯國DNA以及背後的各個諸侯之間的來龍去脈,並發表出來供大家參考,如果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本文最早發布於微信公眾號物與人文化傳播,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普向 揭開《上古捲軸5》矮人消失之謎
    科普向 揭開《上古捲軸5》矮人消失之謎 相信只要是遊玩過《上古捲軸5》的玩家一定都會對強大的矮人一族非常好奇
  • 未解之謎排行榜,上古時期到底什麼景象?到底有沒有人成仙?
    我們近期統計了一個未解之謎的排行榜,看看那些未解之謎大家更關心呢?你知道答案嗎?第一:到底有沒有人成仙?仙學文化在我們的歷史上一直都在被反覆論證,它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卻很少有人做到,尤其是在現代,仙學已經成為了迷信,道教的記載中有著呂洞賓、張三丰等人,這些人在歷史上也確實存在過,他們身邊也發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張三丰的道法高深可以駕馭雷電、呼風喚雨,呂洞賓又得道成仙,近代道教大師陳攖寧曾說神仙確實存在,並且可以通過修煉達到神仙的境界;但是又有說法稱得道成仙只不過是以訛傳訛
  • 是誰殺死了30億旅鴿 基因研究揭開旅鴿滅絕世紀之謎
    原標題:是誰殺死了30億旅鴿   基因研究揭開旅鴿滅絕世紀之謎   旅鴿曾是北美數量最多的鳥類,據推測鼎盛時期達到30億隻。   不過,旅鴿種群曾維持在一個相對較小水平的事實,給那些試圖恢復這種鳥類的努力帶來新的希望。「考慮到冰川時期這種鳥類的數量相對較少也能生存,或許我們並不需要創造出幾十億隻旅鴿來維持其生存。」Shapiro表示。   在今日永存基金會恢復和重建項目的資助下,試圖恢復滅絕旅鴿的科學家Ben Novak正同Shapiro實驗室一道開展這項研究。
  • 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雖然現在的科技水平很高,曾經很多困擾人們的謎團,都已經得到了完美的答案,不過,即使這樣還是有一些未解之謎是真實存在的,例如,2014年的馬航MH370失蹤之謎,以及2013年的藍可兒離奇死亡事件,這些謎團至今依然存在,也讓人們經常討論,當然,除了之外,在21世紀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 揭開基因印跡之謎 科學家研究罕見遺傳病發病機制
    原標題:揭開基因印跡之謎    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Madeleine Harbison在醫學院上學時,她的母親、美國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一名兒科內分泌學家催促她認真了解是什麼阻止了他們的生長發育。   「這個群體的兒童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特殊之處。」Harbison的導師John Crawford對她說,「我希望你能了解它是什麼,弄清楚如何讓他們生長發育。」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該技術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書上說基因檢測需要大量的樣本來做數據分析,儘可能接近完整的基因圖譜,我倒要看看這個無創基因技術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迫切尋找答案。2008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教授從某個孕婦血液中游離的胎兒基因樣本中發現第21號染色體多出一條,檢測出胎兒患有21-三體症候群。他將這個檢測技術申請技術專利,並將其稱為無創基因檢測。
  • 21世紀海洋生物技術發展展望
    摘 要:本文根據近期的文獻資料,分析研究了目前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特點。重點領域及最新研究進展,展望對世紀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的發展趨勢,並就我國海洋生物技術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說。  為了適應這種快速發展的形勢,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先後制定了國家發展計劃,把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確定為21世紀優先發展領域。1996年,中國也不失時機地將海洋生物技術納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 乳腺癌21基因檢測的研究進展
    近幾年,我們開發了多種評估腫瘤基因譜或分子生物標誌物的多基因檢測方法,以更準確的預測患者預後並更好的制定全身治療方案。21基因檢測從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中推薦使用的基因檢測項目。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檢測內容及其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 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
    作者認為,東方傳統文化在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中將在觀念上、理論上、方法上、史料上、技術基因上、靈感上等方面發揮重大的啟迪或實用功能,東方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寶庫,亦是近、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學者H.阿爾文曾經說過的: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近、現代自然科學確實首先是在西方產生的。
  • 現代掃描技術立功!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其實是就近開採?
    現代掃描技術立功!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其實是就近開採?在科學家們確定了巨石陣巨石的來源後,一個重大的巨石陣之謎終於被解開了。現代掃描技術已經追蹤到構成巨石陣的巨大砂巖來自於威爾特郡的一處遺址。考古學家認為,大部分較大的石頭——被稱為「砂巖」——是在距離巨石陣僅15英裡遠的West Woods開採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更小的「藍石」是在180英裡外的威爾斯普利斯裡山被發現的。
  • 瑞典美國科學家共同揭開酶複製基因之謎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揭開了酶複製基因之謎。  科學家已繪製出人類及其他生物體的基因組,但對於基因是如何被精確有效地複製和修復的卻知之甚少。這些過程總涉及一種執行新基因實際生長任務的所謂的DNA聚合酶。基因由兩條DNA鏈組成,但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聚合酶複製這兩條DNA鏈。
  • 農大留聲機|揭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湯佩松
    湯佩松解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在一次胚胎學的課堂上,正當教授講述種子萌發過程中胚乳內無結構的澱粉逐步轉變成有形態組織的幼芽時,有名學生突然發問:「在這個形態發生過程中,無組織的有機物質是以什麼方式轉變為有形態結構的幼苗的?」
  • 我們的上古文明!人類文明幾輪迴?
    這個謎快揭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全國範圍內的大興土木和由於失職和不作為造成的大量盜掘,我們見光了很多現代人無法生產,無法製造的甚至很多是巨無霸的上古文明的遺存。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明,齊家玉,還發現蘇美爾文明遺存和古埃及文明遺存,,不但出土了文物,同時還出土見光了大量的古文字,這些古文字,早於甲骨文近三千年。
  • 考古發現上古時期人類曾有一段空白期,那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考古發現上古時期人類曾有一段空白期,那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關於人類的起源,我們接受的主流教育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
  • 21世紀初那些科技史上的高光時刻:三大突破震撼物理世界
    生物醫藥迎來巨大飛躍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的杜德娜和德國漢諾瓦醫學院的卡彭蒂耶首次證明「Crispr-Cas9」技術可作為變革性的基因編輯工具。隨後,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等人將其用於精確編輯人類DNA。自此,全球掀起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醫藥領域的應用浪潮。
  • 亞特蘭蒂斯之謎:神秘傳說背後,是否暗示著人類技術文明的斷層?
    亞特蘭蒂斯之謎:神秘傳說背後,是否暗示著人類技術文明的斷層?在上世紀的科幻小說中,我們曾經描繪過各種傳說,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亞特蘭蒂斯,一個迷失的上古文明,蘊含著無限的科技可能性,但卻被一場大洪水所摧毀。
  • 上古時期兩幅神秘圖案,成了世界未解之謎,5000年來無人能懂
    上古時期兩幅神秘圖案,成了世界未解之謎,5000年來無人能懂文/歷史冰工廠在我們現在的世界上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些未解之謎有的是自然奇觀,而有的卻是從先輩那裡傳遞下來的文字或者圖案。這些文字和圖案被經歷了許許多多科學怪人的鑽研,卻始終沒有人能領悟到其中的奧妙。
  • 基因檢測可不可信?金字塔之謎是真是假?科普作家解密
    科普作家汪詰、吳京平分別帶著《未解的宇宙》《達爾文的戰爭》亮相「全國新書發布廳」,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未解之謎中的真假之謎和進化論的進化歷程。對於「雙11」熱賣的基因檢測,汪詰表示,可以相信檢測出的祖源分析,看看祖上演變的過程,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甚至可能有少數民族或外國的基因。真假未解之謎UFO是外星人的飛船嗎?
  • 揭開基因檢測初創企業真面目:披著科學外衣的「星座文化」?
    其家族中有人患乳腺癌,而自己又通過基因檢測獲知患乳腺癌機率高達87%,患卵巢癌機率為50%,她毅然決定做雙乳切除手術和卵巢癌摘除手術,防患於未然。在此之前,賈伯斯在罹患胰腺癌後花費了約10萬美元進行基因檢測,只可惜他在接受檢測時癌症已經擴散。他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曾表示:「我要麼是第一批以這種方式擊敗癌症的人,要麼是最後一批死於癌症的人。」
  • 上古世紀激活碼怎麼弄?上古世紀激活碼生成器輔助
    導 讀 上古世紀激活碼怎麼免費領取,領取地址在哪?上古世紀8月6日即將掀起不刪檔測試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