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可能「錯過了大雨、錯過了愛情」,卻錯不過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變革、錯不過自己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再過十幾天,人類就要走進2020年代。回望過去10年,國際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對物理世界、生物奧秘、宇宙空間等各領域認識空前深入。時光流逝,曾經的新聞已經成為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仍需記住發生在21世紀初那些科技史上的高光時刻,記住人類探索未知的勇氣和努力。
三大突破震撼物理世界2012年7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研究人員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疑似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2013年3月,CERN宣布,探測到的新粒子正是希格斯玻色子。至此,人類補齊了「四大基本粒子」的最後一塊短板,驗證了一統強力、弱力、電磁力的「標準模型」。
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上帝粒子。 圖片來源:CERN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儀(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驗證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百年猜想」。2017年,LIGO和義大利「處女座」(Virgo)探測器同時捕捉到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天文望遠鏡也「看到」了這一奇景,人類對引力的探究空前深入。
2019年4月,「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用一張照片,揭開了黑洞的神秘面紗,人類首次對黑洞有了視覺上的直觀認識。同時,「黑洞照片」有力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時空扭曲躍然紙上。
生物醫藥迎來巨大飛躍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的杜德娜和德國漢諾瓦醫學院的卡彭蒂耶首次證明「Crispr-Cas9」技術可作為變革性的基因編輯工具。隨後,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等人將其用於精確編輯人類DNA。自此,全球掀起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醫藥領域的應用浪潮。
Crispr-Cas9精確切割DNA。 圖片來源:劍橋大學21世紀初,既見證了基因技術的巨大飛躍,也見證了人類向病魔宣戰的無畏勇氣。
2011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宣布,醫學研究表明,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大大降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機率。人類向防艾、治艾邁出重要一步。
2012年,基於「CAR-T」技術的基因療法成功為6歲的艾米麗擊退血癌病魔。2017年,首例用於治療血癌的基因療法獲批上市,成為人類抗癌研究史上的裡程碑。
2015年,首個伊波拉疫苗「rVSV ZEBOV」問世,並表現出高效的臨床效果。2019年11月,歐盟正式核准這種疫苗上市。攻克「伊波拉」出現黎明前的曙光。
航天探索拓寬人類視野21世紀初,航天科技發展使人類真正開始放眼宇宙。
2010年前,人類發現的系外行星不到500顆。現在,這一數量已經超過4000顆,「克卜勒」「苔絲」等太空望遠鏡使人類更從容地尋找地球同類。
2013年,歐洲空間局(ESA)發射「蓋亞」探測器,它收集銀河系10億恆星的位置和1.5億恆星的速度數據,人類可以史無前例地觀測星系的形成和變化。
201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告,「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太陽系,人類終於將觸角伸出太陽引力之外。
2019年1月1日,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暱稱為「天涯海角」的太陽系邊緣小天體,完成人類航天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
在視野更寬、看得更遠的同時,人類對地外生命的探索也更為深入。
洞察號火星車。 圖片來源:NASA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先是在2013年發現火星表面蘊含大量水,後在2015年確認那裡存在甲烷。2018年,它又在火星巖石中捕獲有機分子。科學家們終於證明,火星確實存在「生命的基石」。2018年11月,「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人類開始探索火星地下之謎。
人工智慧引領時代變革21世紀初,我們都見證了一場由人工智慧技術引領的時代變革。
2012年,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mageNet視覺識別挑戰賽上憑藉「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算法」一舉奪魁。「深度學習」成為全球研究熱點。
同年,吳恩達等人推出的神經網絡能夠脫離人工幹預、自主學習識別圖片,機器自主強化學習成為現實。
2016年到2017年,谷歌公司推出的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以深度學習為武器連續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和柯潔。
2017年10月,可以「自主強化學習」的「AlphaGo Zero」橫空出世,「學習」3天就以100∶0擊敗「AlphaGo」。人類通過「失敗」,最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的巨大能力。
當前,人工智慧正在全面融入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教育醫療、軍事安全等各個領域。全球數十個國家出臺國家級戰略,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迎接未來的智能時代。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21世紀初,那些科技史上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