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美洲、歐洲、亞洲科技發展的優先領域

2021-01-09 中國發展門戶網

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世界經濟迅速轉型,從資源驅動、資本驅動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轉變,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在21世紀初,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制定科技發展戰略,部署優先支持的重點領域。這裡我們簡要介紹美洲(美國)、歐洲(英國、德國和歐盟)和亞洲(日本、韓國和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優先領域。

目前,六國和歐盟科技發展戰略的優先領域涉及生命與健康、信息科技、納米與材料、空間科技、地球與環境、能源與資源、食品與農業、製造與工程、國家安全、社會科學等。其中,生命與健康、信息科技、納米與材料、地球與環境、能源與資源五個領域,受到六國和歐盟的普遍重視(表1)。

表1 六個國家和歐盟科技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

 

 

生命與健康

信息科技

納米與材料

空間科技

地球與環境

能源與資源

食品與農業

製造與工程

國家安全

社會科學

美國

 

 

 

德國

 

 

英國

 

 

 

 

歐盟

日本

 

 

 

 

 

韓國

 

 

中國

1. 美洲國家的優先領域

美國既是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也是美洲的第一科技大國。美國政府把保持美國在全部科學知識最前沿的領先地位作為國家目標。從美國2012財年預算報告看,國防技術研發是美國最重要的領域,其次是健康、能源和空間領域,其他的優先領域還包括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信息技術及其相關領域,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基於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需求研究等。

2. 歐洲國家的優先領域

其一,英國。英國是世界科技強國之一。2000年發布《卓越與機遇——21世紀的科學和創新》白皮書,計劃在21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基因組學、信息科學、納米技術、量子計算和生物工程等方面重點投資並取得領先地位。2010年英國出臺了《技術創新中心報告》,認為英國的重點領域包括:幹細胞和再生醫藥、未來網際網路技術、塑料電子、可再生能源和氣候變化技術、衛星通訊技術、燃料電池、先進位造技術和複合材料技術等。

其二,德國。德國是世界科技強國之一。2010年德國提出了《德國2020高科技戰略》,重點關注的領域有:氣候、能源、健康、營養、交通、安全和通信。它確定的第一批「未來項目」包括:二氧化碳中性、高能源效率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智能能源轉換;作為石油替代的可再生資源;個性化的疾病治療藥物;通過有針對性的營養保健獲得健康;在晚年過獨立的生活;德國2020年擁有100萬輛電動車;通信網的有效保護;網際網路的節能;全球知識的數位化及普及;未來的工作環境和組織等。

其三,歐盟。歐盟是歐洲國家的政治和經濟聯盟,也是歐洲國家的科技聯盟。2005 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了《第七框架計劃》,選擇的優先領域包括: 信息與通訊技術;健康;運輸(含航空);納米技術、智能材料與新的生產工藝;安全和空間研究;能源;環境(含氣候變化);食品、農業和生物技術;社會經濟學和人類。2010年歐盟發表的《歐洲研究和創新戰略》,把氣候變化、能源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健康與老齡化列為優先領域。

3. 亞洲國家的優先領域

其一,日本。日本是世界科技強國之一,2006年開始實施的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的重點支持領域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環境技術、納米技術與材料、能源技術、製造技術、交通網絡等社會基礎技術和宇宙、海洋開發等。該計劃還提出了十大支柱技術,如:萬億Hz電磁波檢測分析技術;高精確度電子顯微鏡, 能夠在原子水平上進行三維觀測; 每秒運算能力達1000 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以用於製藥設計和超微細材料的模擬等。「第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有望近期出臺。

其二,韓國。韓國是新興的創新型國家。2000 年,韓國實施《面向2025 年的科學技術發展長期計劃》,提出的優先領域包括信息、生物、納米、環境、宇航、文化等。2005 年,韓國認定的重點技術包括核聚變技術、海洋領土管理技術、超高性能電腦技術、人造衛星技術、高附加值生物資源技術、再生醫學科學技術、高性能材料技術、氣象預報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清潔和再生能源技術等。2011年,韓國選定的六大產業技術包括:可以生產透明柔性顯示器的技術;腦神經信息IT融合技術;多用途小型模塊核反應堆的相關技術;用於開採深海資源的海洋技術;生產超精密連續電子印刷的技術;生產多功能圖形材料的技術等。

其三,中國。2006年中國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的重點領域包括:能源、水和礦產資源、環境、農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人口與健康、城鎮化與城市發展、公共安全、國防等;提出的前沿技術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位造技術、先進能源技術、海洋技術、雷射技術、空天技術等。

摘自《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何傳啟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17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東方主義與地理建構中的亞洲與中亞
    烏拉爾河至裏海最後才約定俗成被視為是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在這個劃分中,具有重要意識形態意義,西伯利亞被亞洲化,成了彼得大帝轉向西方尋求認同,也就是在國家機構、統治意識形態領域及精英文化細化下的「歐陸」俄國的殖民儲備空間。這結合了從西方知識體系中借用而來的「大韃靼」概念。【(德)于爾根·奧斯特哈默著,劉興華譯:《亞洲的去魔化:18世紀的歐洲與亞洲帝國》,2016年,社科文獻出版社,第44頁。】
  • 中國和美洲: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蔗糖技術上的革新與同化
    引言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中國和美洲的蔗糖業都在改變。綿可數百英畝廣闊單作種植園的發展,及依賴奴隸耕作,成為巴西、秘魯和加勒比海糖產區殖民地的範例。在為歐洲市場儘可能多地生產糖的命令下,生產的技術參數有了轉換。在中國,17世紀蔗糖輸出額上升,甘蔗種植產生了巨大的擴展。社會變革也推動了技術革新。
  • 21世紀初那些科技史上的高光時刻:三大突破震撼物理世界
    那些年,你可能「錯過了大雨、錯過了愛情」,卻錯不過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變革、錯不過自己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再過十幾天,人類就要走進2020年代。回望過去10年,國際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對物理世界、生物奧秘、宇宙空間等各領域認識空前深入。
  • 亞洲、歐洲、美洲、澳洲、聯合國繪製的世界地圖是不一樣的
    當時,在十六世紀、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人為了在航海中探知未知的世界,於是就使用荷蘭科學家墨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  由於地球是圓的,地圖是方的,墨卡託就是把地球表面切成若干份,然後每一份都平展鋪在平面上,之後把每一部分的兩頭拉伸,直到兩端連在一起。在墨卡託影地圖上,離南北兩極地方伸拉幅度是最大的,處在北極的格陵蘭島也顯得碩大無比。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比如老虎生活在亞洲森林,足跡從未走出亞洲;獅子多在非洲草原,進入亞洲的獅子也沒能進入內陸森林;歐洲平原上既沒有老虎也沒有獅子,這裡是狼群與棕熊的天下;美洲地區,美洲豹與美洲獅算得上是「雙雄」稱霸。很難想像,如果這些猛獸都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裡,會是什麼樣子的。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④俄方允諾將優先考慮向中方提供天然氣資源和高品質石油,中方則支持巨額美元貸款,用於石油輸出管道採購、建設等工程。⑤中俄雙方在政治多層面、經貿多領域的合作極大地挖掘出彼此的發展潛能,並在涉及政治制度、主權與領土、安全等重大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強了國家實力,擴展了上升空間,日益成為東北亞國際關係中的新興勢力。
  • 美洲人種大換血,土著幾乎絕滅,歐洲人到底做了什麼?
    哥倫布堅信往西航行同樣可以到達印度,他渴望成為第一個進入亞洲進行貿易的歐洲人,尤其是西歐人夢寐以求的香料群島。在被許多歐洲國王拒絕,尤其是航海領域的帶頭大哥葡萄牙不看好後。他終於從西班牙女王那裡得到了支持,有了三艘船。
  • 21世紀中心參加金磚國家「海洋與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第三屆...
    21世紀中心作為金磚國家「海洋和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中方聯合牽頭單位,陳其針副主任率團在線參會。會議以「海洋極地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五國參會代表分別報告了本國海洋與極地科學研究進展、發展藍圖、金磚國家合作現狀,並圍繞金磚國家海洋極地領域科研優先合作主題、共享航次和船時、《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2021-2030)》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 21世紀中心參加金磚國家「海洋與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第三屆會議
    21世紀中心作為金磚國家「海洋和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中方聯合牽頭單位,陳其針副主任率團在線參會。 會議以「海洋極地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五國參會代表分別報告了本國海洋與極地科學研究進展、發展藍圖、金磚國家合作現狀,並圍繞金磚國家海洋極地領域科研優先合作主題、共享航次和船時、《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2021-2030)》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 獨家:21世紀將是"亞洲世紀" 中國起主導作用
    《參考消息》:那為什麼「中國世紀」總是成為世界輿論場的熱議話題?巴魯:施蒂格利茨提出了這個有關「中國世紀」的論題,但是他忘記了當我們討論全球大國關係時,過去並不能總是指向將來。我認為有關「中國世紀」的提法是錯誤地使用了在19世紀和20世紀流行的一個關於全球力量的西方概念來思考21世紀。《參考消息》:能具體闡述您的觀點嗎?
  •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歐洲最多,亞洲數量第二
    歐洲:23個歐洲的發達國家最多,一共有21個。分別是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丹麥、芬蘭、義大利、冰島、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爾他、賽普勒斯。這些國家有很大一部分位於西歐,畢竟在歷史上這裡是世界的中心。後倆雖然沒落了,但發展得還是非常好。
  • 亞洲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在運工業機器人總量再創新高
    打開APP 亞洲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在運工業機器人總量再創新高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3 14:41:17 亞洲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 從地區分布情況來看,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澳洲、歐洲以及美洲。
  • 美洲,歐洲,亞洲都比較強勁!
    亞洲,經濟總量第一,資源和人口第一,看什麼平均啊,看總量,人均的話德國瑞士這才是牛逼,可是和美國俄羅斯有可比性嗎,所以看總量,潛力也是亞洲大,如果前提是每個洲作為一個整體的話,亞洲無敵,中日韓有好多領域是佔全球絕對優勢的,經濟和科技樹基本沒有短板中日韓合體的話領先美國一大截,北美洲就一個美國,剩下倆個廢物,歐洲實力衰退太嚴重,不值得一提,法國是歐洲綜合實力最強的,都不如日本。
  • 槍炮與細菌:歐洲人殺戮美洲土著,美洲葡萄摧毀歐洲紅酒
    那時,無數害蟲就搭上了便船,登上了歐洲大陸。19世紀,一種未知的葡萄「瘟疫」,就殺了歐洲人一個措手不及。至19世紀末,根瘤蚜已毀滅歐洲大陸三分之二的葡萄園。由於葡萄酒價格上漲和供應量不足,人們都開始喝起了苦艾酒。為了平息疫情,一些種植者已不顧一切地摧毀自家祖傳多代的老葡萄樹。
  • 創造歐洲「神話」的,不是工業革命,而是美洲金銀
    之後,這些金銀財富通過國際貿易、金融或走私、海盜掠奪及戰爭賠款等多條渠道灌輸到歐洲主要國家的「體脈」中,新鮮的「血液」使歐洲的脈搏開始強勁地跳動。年鑑派歷史學家布羅代爾通過方程式推算出美洲金銀到來之前整個歐洲的貴金屬總存量大約為黃金2千噸,白銀2萬噸。如果把黃金也折合成白銀,則歐洲當時的人均白銀擁有量僅為600克多一點,這個數目「少得可憐」。
  • 《帝國之後:21世紀俄羅斯的國家發展與轉型》出版
    【圖書信息】書名:帝國之後:21世紀俄羅斯的國家發展與轉型從1993-1997年,特列寧先後在北約防務學院和位於莫斯科的歐洲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莫斯科中心的主任。
  • 是什麼造就了文明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年歐洲歷史的反思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奧匈帝國治下的巴爾幹地區民族主義也愈發高漲,塞爾維亞人提出「大塞爾維亞主義」,希望將塞爾維亞民族統一在一起。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塞拉耶佛事件,刺客普林西普也是一個充滿民族主義情緒的青年。他就讀於塞爾維亞東正教學校,刺殺斐迪南大公事件後,在他哥哥的住處搜出「整整一個圖書館那麼多的貝爾格勒出版的關於種族主義的書籍」。
  • 各大洲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歐洲最高,亞洲第二
    說起人類發展指數,很多人聽過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主要是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標準,這個指數是聯合國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滿分是1,數字越高就意味著發展越好。當然1是理想狀態的,不可能達到的。總的來說人類發展指數還是比較全面的,從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生活質量等方面來計算出來的,比單純的人均GDP更全面一點。我們今天看一下各大洲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歐洲:挪威挪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954,不僅是歐洲第一,還是世界第一。從1980年開始到現在,一共評判過39次,挪威拿到19次第一。
  • 大航海時代本質是落後的西方渴望接觸先進的亞洲
    遠洋貿易開通之後,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以美洲的白銀來換取亞洲的香料,放在現代相當於拿硬通貨幣去購買可口可樂,不被人罵作敗家就算好的了,怎麼會成為崛起之路呢?當然,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線性模式。1500年歐亞直接貿易之初歐洲是經濟與技術落後的一方,需要三百年時間,也就是到1800年才能與亞洲平起平坐。
  • 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為何被評為歐洲歷史的催化劑
    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徵戰,結束了世界獨步的地中海帝國:15世紀和17世紀的世界霸權。無論是造船、鐵路還是航海技術的發展,義大利和西班牙在地中海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印加帝國,一個所謂的蠻族帝國,不但將將統治17世紀末20世紀初的南美洲,甚至還將16世紀末的歐洲黑死病帶到了印加帝國的不遠處——瘟疫。當然,這也是一個短命王朝。在地中海王國在歐洲和美洲苟延殘喘之時,歐洲人民去東方尋找文明星光,很可能會被中國和美洲人民視為倒狗食。於是乎,當印加帝國在巴爾幹統治的時候,美洲甚至被擴展到了非洲的大草原,確實生機勃勃,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