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姓氏,竟源於伏羲之父燧人氏,可惜鮮為人知!

2021-01-08 諸史

中國的每一個姓氏,都有著獨特的來源,背後都有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是一個家族傳承乃至血緣的符號,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姓氏,正所謂「坐不改姓,行不改名」!

那麼,在中國人生命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姓氏,到底是如何出現的,第一個姓氏又是什麼?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第一個姓氏是燧人氏所取,後來成為中國數萬姓氏的源頭。

三皇,即燧人、伏羲、神農,是如今有史記載的中華文明源頭的三個人,其中三皇之首是燧人氏。

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尚書大傳》等著作中,燧人氏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尊稱「燧皇」,道教文獻則稱燧人氏為「人皇」。

據說,上古時代,商丘稱燧明國,燧人氏與眾人在此休養生息。燧明國有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啄燧木,粲然火出。燧人氏頓悟,遂折下燧枝鑽木取火。因此,商丘是燧人氏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地方。可以說,燧人一小步,中華文明一大步。

燧人氏是有巢氏與緇衣氏之子,妻子叫華胥氏,相傳包羲的母親華胥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這一足跡,遇燧人氏風雷王感應受孕,懷胎十二月後,伏羲降生。據說,上古五帝都是燧人氏的後裔。

伏羲降生之時,應該發生了一些與風有關的異象,於是燧人氏給伏羲取姓為「風」。

《古三墳》記載: 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風姓。

所謂《古三墳》,是上古時期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故謂之以《三墳》,最早見於《左傳昭公十二年》,後失傳。北宋年間,進士毛漸於在唐州發現了古本大篆本《三墳》,這就是《古三墳》的來歷。孔子窮盡一生都沒找到的四本失傳書籍,即《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位居首位的就是《三墳》。

儘管今本《古三墳》來歷不明,但《竹書紀年》中記載,「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證實「風姓」最晚始於伏羲。當然,與《古三墳》的「因風而生」而得風姓不同的是,《竹書記年》記載的是「以木德王,為風姓」。

伏羲即位之後,帶領先民在蠻荒的大地上繼續開拓,給後世留下了無數傳說,除了我們熟知的創造太極八卦、始造文字、變革婚姻習俗等之外,伏羲還是中國姓氏的源頭。

經過長時間觀察和思考,伏羲開始「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所謂對偶婚,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個體婚制轉變的過渡形態,產生於原始社會蒙昧時期和野蠻時期的交替階段,盛行於野蠻時代——原始社會晚期。

但在原始社會,先民婚姻極為隨意,不懂近親結婚的危害,伏羲為了避免這一危害,於是又給先民指定姓氏。伏羲隨父風燧人姓風,義妹妻子女媧氏隨夫姓風,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氏,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氏,或以居所為姓氏,或以官職為姓氏等,於是中華姓氏自此起源。

《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單姓6931個、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一共有23813個姓氏,如今中華姓氏還有3600餘。如果溯流而上,歷史上一共出現的2萬多個姓氏,卻皆可追至太昊伏羲時代。

更為重要的是,伏羲時代,並非都是以男子為中心,還存在以女子為中心的部落。因此,伏羲為了規範嫁娶,就將姓與氏區分,即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皆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則稱氏。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最終,伏羲通過以姓氏制嫁娶,實現了從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風」,雖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或中國第一姓氏,但論對後世中國姓氏繁榮影響力最大的姓氏,卻是「姬」姓。

伏羲風氏共分為十部:一為天芎部,二為天齊部,三為天乙部,四為合雄部,五為天陽(乾)部,六為天幽(坤)部,七為候鳥部,八為候虫部,九為雷雨部,十為天皇部。當時,這十部分布於中原地區,「拱衛」燧人氏的直系風姓、允姓、婼姓。

但所謂「皇帝輪流做」,隨著伏羲風氏部落的衰落,炎黃時代的到來,於是風氏也漸漸不再風光,此後最顯赫的是上古八大姓,即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其中,又以姬姓最為尊貴!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黃帝打敗炎帝、蚩尤之後一統華夏,然後將諸多兒子分封,於是從「姬姓」黃帝演化出了諸多姓氏。《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據說,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後代。可以說,如果史書記載正確,那麼黃帝家族就統治了中國將近三千年,是貨真價實的黃金家族。在這一過程之中,姬姓演化出了無數其他姓氏。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而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以國為氏,因此周天子分封53個國家,就相當於姬姓又演化出了53個姓氏。

在《百家姓》中,姬姓位於第297位,由姬姓演化出分支411個姓,佔《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所以說「姬姓」對中國姓氏的影響力最大,超過了中國第一姓氏「風姓」。

總而言之,風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號稱中華民族第一姓,但在如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卻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族人多以向國為郡望。如今,雲南昆明、重慶開縣、北京、上海、臺灣等地,還有少量風氏的族人分布。

雖說如今風姓稀少,但在伏羲之後,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風雲變幻,姓氏卻像血脈一樣,又牢牢維繫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姓氏文化也是中國大一統的內在原因之一,因此開創姓氏文化的伏羲真不愧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相關焦點

  • 關於燧人氏
    燧人氏,姓風,名允婼[ruò],在《尚書·大傳》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尊稱為「天皇」。燧人氏在為110年,距今約6000多年。他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前期定都在河南商丘睢[suī]水流域的湯谷陽穀,後期遷都到保定南莊頭。燧人氏的兒子是伏羲,女兒是女媧。
  • 三皇之一(火的發明人)燧皇,燧人氏,的生平事跡
    燧人氏燧皇,燧人氏,(前4464----前4354年)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人類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燧人氏。他對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克服了對火的畏懼,靠近火焰仔細地觀察。之後,他發現動物的屍體被火焰烤過之後,食用起來口感更好,而且火焰可以驅逐寒冷。之後,燧人氏教會了人類食用熟食,也教會了人類抵禦寒冷。火的使用堪稱是一個具有劃物種意義的進步,並因此導致哺乳動物綱的靈長目中人科、人屬的誕生。
  • 在遙遠的遠古蠻荒時代,燧人氏是怎麼學會鑽木取火的?
    燧人氏,又稱燧人,遠古人類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關於燧人氏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在遙遠的遠古蠻荒時代,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火,也不知 道有火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用火為自己服務。到了夜晚, 到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嚎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 又冷又怕。
  • 「上古神話」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火祖燧人氏
    燧人氏是中國歷史上的古帝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相傳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改變了先民們茹毛飲血的原始飲食習慣。他發現了鑽木取火和擊石取火的方法,開創了華夏先民人工取火和用火的時代,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的進步,因此被尊稱為火祖,在三皇中被尊稱為燧皇。
  • 中國神話篇:燧人氏鑽木取火
    在上古荒原的某個地方有一個燧明國,生活在這裡的人由於見不到太陽和月亮,不知有四時八節和白天黑夜。但是在這個燧明國裡卻有一種奇特的樹叫燧木,是一種火樹,長得很高大,枝葉很茂盛,盤踞天地之間,佔地竟有一萬多頃,雲霧就在樹枝中間穿來蕩去。
  • 三皇五帝錄,燧人氏靠發明鑽木取火成就三皇第一人!
    這次來和大家聊個有意思的話題——三皇五帝,這幾位大佬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帝王,而是在太古時期為中華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部落首領,因此受到後世尊稱,不過關於「三皇五帝」的具體人物說法頗多,但還是以《尚書大傳》中的燧人、伏羲、神農(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帝)最為人所流傳。
  • 從燧人氏鑽木取火談成功「六部曲」
    這位聖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燧人氏,人們奉他為「三皇之首」。那麼,你知道嗎?燧人氏不但教會了人們鑽木取火,還教會了我們做事成功的「六部曲」。1、需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首先你要找到你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具體的可以參照「重要而迫切、重要而不迫切、不重要而迫切、不重要而不迫切」的方法篩選出你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 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
    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受到人們的世代景仰。野蠻蒙昧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和動物並沒有多大區別。夜幕降臨,到處漆黑一團,猛獸的嚎叫連綿不絕,遙相呼應,人們又是害怕,又是冷,緊緊地蜷縮成一團。因為沒火,人們不得不生吃食物,不但生吃植實,就連捕來的猛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一塊吃。因此,他們常得病,壽命極短。
  • 史前文明中「火時代」的開創者——燧人氏
    而在古中國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為先民們帶來了火源,下面就請各位看官,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走進燧人氏的生活。 燧明國 在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古中國先民在有巢氏的帶領下進入了「巢居時代」,完成了原始人類社會的初步轉型。當時的人類依靠石頭打磨而成的粗糙工具獵殺動物,來獲取食物,但那個年代,人類與野獸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探尋: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墓地在哪裡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悉。如果要問燧人氏墓地在哪裡?相信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燧人氏,燧明國(河南商丘)人,舊石器中期的氏族首領。他引導先民「鑽木取火、以化腥臊」的故事,被歷代華夏族人所傳頌。
  • 鑽木取火——燧人氏
    這時,有個叫「燧人氏」的聖人,他教大家用一根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木頭上不停的鑽,這樣鑽出了火星,然後點燃枯枝枯葉;大家通過這兩種方法把枯枝枯葉點燃,把捕獵的野獸燒熟了吃。從此,人類開始懂得用火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的東西,因為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的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 史話讀疑|燧人氏是靠鑽木取火的嗎?
    或許從那個時候起,中華就開始了美食界的傳奇,比起西方直至今天還會將生肉生魚當作美食,實在是一個文明傳承與野蠻未開化最現實的比較了。可是火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也許很多年都吃不到熟的食物,美味都變成了回憶,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燧人氏。
  • 應天文化圈 殷商之源流——燧人氏鑽木取火 與希臘神盜用天火的...
    應天文化圈 殷商之源流——燧人氏鑽木取火 與希臘神盜用天火的文化比較 2020-05-20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燧人氏除了鑽木取火,還會觀天象嗎?
    這時有人出來「鑽燧去火,以化腥臊」,人民大悅,奉之為王,就是被後人尊為「三皇」之一的燧人氏。較早記載燧人氏的是《莊子·盜蹠》篇,曰:「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火,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知生」即燧人氏。又《禮記·禮運》篇記載:上古之時,「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 燧皇陵——鑽木取火的由來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是太清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河南商丘這個地方還是一片山林,燧人氏做了皇帝,他受到飛鳥啄樹發出火光的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燧人氏死後,人們為其堆砌高大的陵墓,稱「燧皇陵」。目前,此陵墓在商丘古城西南3公裡處。明《歸德府志》和清康熙《商丘縣誌》均載:「燧皇陵在閼伯臺西北,相傳為燧人氏葬處」。裡面有燧皇靈陵、閼伯臺、觀星臺。
  • 上古時期人類的祖先燧人氏,因為一個噴嚏,給歷史奠定了基石
    那麼今天我們就單獨來討論一下三皇中的一位,燧人氏。燧人氏是三皇之一,稱之為燧皇,並且是女媧造就的第一批人類。那麼燧人氏有多強呢?當年女媧造出的第一批人類總共有一十三人。燧人氏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其他的一十二個人使用泥巴捏出來的,而燧人氏使用石頭做的。並且他還是另外十二個泥娃娃的雕刻模板,準確的說燧人氏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起源,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祖先。
  • 中國100個姓氏圖騰大全!快來找找你的祖先是誰
    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伏羲氏時期。先祖伏羲他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凡從女的姓都是母系社會確定的姓,是最古老的姓。圖為一「商羊」,即鱷魚,為崇龍之族。龍圖騰來自鱷魚崇拜。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神農氏,炎帝之後,以居地為姓。②出自亙氏改姓。③出自少數民族。始祖:炎帝。
  • 女媧與伏羲,上古神話故事中,隱藏著的尖端科學
    上一篇我們探究了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盤古。說到咱們華夏神話中的創世神還有兩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避開的,那就是女媧和伏羲。有關他們的傳說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但是各位是不是知道女媧和伏羲之間隱藏了一個大秘密讓現代的科學家都出乎意料呢?別急,接下來就隨我一起去看一看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秘密!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能夠製造出石斧和石錘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有了骨針,人們能把獸皮縫製成衣服,不再赤身裸體。山頂洞人依舊過著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係穩定下來了。社會進入到了氏族公社時期。在這個時期,傳說出現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