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和大家聊個有意思的話題——三皇五帝,這幾位大佬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帝王,而是在太古時期為中華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部落首領,因此受到後世尊稱,不過關於「三皇五帝」的具體人物說法頗多,但還是以《尚書大傳》中的燧人、伏羲、神農(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帝)最為人所流傳。圖中正是三皇之首的燧人,這位生活在公元前4300年的大佬是華夏文明鑽木取火的發明者,還是女媧和伏羲的父親。
這位「樣貌清奇」的大佬就是伏羲了,其是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孕育後代。伏羲的成就相比於「火祖」老爸燧人氏來說還要高,其根據天地變幻,創造了八卦佔卜。結束「結繩記事」歷史,創造文字,其用繩子編成的網捕鳥,後來又將其運用到漁獵中。琴瑟和鳴中的「瑟」也是伏羲發明的,中國最早的音樂家非其莫屬了。
相比於前面兩位大佬的事跡,「女媧造人」的傳說更為人所流傳。除此之外,傳說有一次祝融氏和共工氏大打出手,共工氏在被擊敗後羞憤之下用頭撞不周山,結果鬧出了大亂子,要知道不周山可是擎天之柱,這樣一來天都破了個大洞,女媧只好煉出五色石補天,又將一隻通靈巨龜的四條腿砍下當成柱子,才算是把天補好,這也就是「女媧補天」的傳說了。
五帝之首的皇帝是遠古華夏民族共主,也被尊為「人文初祖」,據說皇帝本來姓公孫,後來改的姬姓,所以就有了「姬軒轅」的叫法。而其之所以被稱為黃帝,則是因為史載其具有土德之瑞。皇帝的主要功績如下,先是統一華夏諸多部落,後將九黎、東夷納入版圖,最早實現一統中華的偉績。除此之外,黃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生產,建造舟車,初製衣冠,發明音律等。
接下來是顓頊,五帝之一的顓頊是黃帝的孫輩,後來的夏國和楚國都是其的子孫。顓頊在擊敗共工氏後成為天下共主,作為五帝之一,顓頊的成就自然不會少。首先是曆法,《顓頊曆》直到漢朝初期都被沿用,直至漢武帝制《漢歷》。天下分九州,而九州的概念就是顓頊創造的,分為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
帝嚳是黃帝曾孫,出生於河南商丘,作為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奠定華夏根基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帝嚳之前,華夏人民雖然有四季概念,但並沒有一個科學的順序,而帝嚳就是節氣的創造者,而節氣的出現也可謂是華夏農業生產的革命性進步。
堯是帝嚳之子,作為五帝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帝王之一,堯的功績自然不少。其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節氣,為帝嚳節氣創造添磚加瓦。其還設立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都能盡吐胸中之言,又立誹謗之木,這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都來評論其的過錯。對了,造酒和圍棋的發明者也是堯。
最後出場的就是舜了,舜的王位是堯禪讓的,開創了華夏禪讓的先河。和堯一樣,舜也是儒墨兩家推崇的古代聖王,但是舜對於儒家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舜十分注重孝道,且其留下的傳說也多以孝為主。舜的人格形象恰恰就是儒家學說的典範,後世的孟子更是極力推崇舜的孝道,倡導人們都向舜看齊,都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好了,這次的「三皇五帝」盤點算是小編的興起之舉,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文章獨發於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