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中「火時代」的開創者——燧人氏

2020-12-05 騰訊網

應用火種,吃熟食是人類與野獸的一個本質區別,在古希臘神話中,人類是依靠普羅米修斯盜來得天火,才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而在古中國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為先民們帶來了火源,下面就請各位看官,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走進燧人氏的生活。

燧明國

在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古中國先民在有巢氏的帶領下進入了「巢居時代」,完成了原始人類社會的初步轉型。當時的人類依靠石頭打磨而成的粗糙工具獵殺動物,來獲取食物,但那個年代,人類與野獸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他們並不懂得運用火源來加工食物,對狩獵而得食物,往往都是生吞活剝的。因為,吃生食的緣故,先民們飽受疾病的折磨,壽命極為短暫,在那個年代,火種往往是隨處可見的。動物屍體內的磷元素自燃,煤炭因地表壓力而燃燒,森林在極度乾燥的環境下也會因為吸收太陽的熱量而大面積燃燒。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好奇,既然,火源如此常見,為何先民們不予以採用呢?這就源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常言道:水火無情。當時的人們經常目睹森林大面積燃燒,因而視火為怪物,認為其不詳,往往繞火而行,避火而居。

但這世界上總是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人就是有巢氏部族首領的兒子風允婼,在那個年代,他可謂是特立獨行,別人都是繞火而行,避火而居,他則反其道而行,總是,向火而行,靠火而居。別人撿到被火燒死的動物,都會隨手扔掉,只有他會放在嘴中細細品嘗。

在不斷的探索中,他發現了火的妙用,如,在寒冷的季節,靠近火源,會讓人感到溫暖,吃燒熟的肉,比吃生肉少了一股難聞的腥味,且口感較好,胃也不會因食用生冷之物而難受。發現這一切之後,他並沒有悶聲發大財,而是無私地將一切傳播開來。

人類在他的帶領下慢慢克服了吃生食的習慣,並找到了抵禦寒冷的方法,但幸福總是短暫的,一個新的難題出現了,風允婼發現火併不是到處都有,也不是亙古長存的,再大的火也有熄滅的一天,為了能夠讓人類真正擁有火種,他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風允諾如願以償,找到了兩種人工取火的方法,就是流傳後世的鑽木取火和點石生火。由於鑽木取火中常常會用到燧木,因此,當時的先民們,便尊稱風允婼為「燧人氏」,推舉他為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建立燧明國。

火文明

燧人氏發明人工取火的方法,教導先民吃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創了屬於他的火文明時代,被後世尊稱為「火祖「。是上古五氏之一,在三皇五帝中,位列三皇之首,被奉為「天皇」。尊稱為「燧皇」。在道教典籍中,燧人氏被稱為「人皇」,遵循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氏,神農氏以及後來的五帝都是他的後人。

與有巢氏相同,燧人氏也並非獨立的個體,它代表的是火文明時代部族首領的合集,在火文明時代,燧人氏的成就並非只有人工取火這一項,在距今約三萬年前燧人氏發明了搓繩技術,創造了「結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

眾所周知,在燧人氏統治時期,華夏民族並沒有文字,當時人們只能依靠大腦去記憶,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弊端,很多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被遺忘。為了改變這個現狀,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雷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

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開創火文明時代之前,人們將所有的動物統稱為「蟲」。這樣不方便區分,燧人氏時代,他通過細心的觀察,將動物劃分為四類:天上飛的為「禽」,地上跑得為「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為「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為「豸」。

考古調研

燧人氏的事跡主要記載於各大文獻,而對於先民們對火的應用,還是應該依靠考古發現進行佐證。在北京周口店的考古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發現為北京人使用火提供了證據,這些證據包括灰燼,炭塊和燒過的石頭。

由於有的灰燼成堆出現,說明當時北京人已經掌握對火的管理控制,當然北京人並非是最早使用火的族群,在非洲直立人遺址中,安哥拉發現了舊石器時代存在原始人用火的跡象,這說明人類用火的歷史應該在一百萬年以上。

在甘肅的大地灣遺址和陝西的半坡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每個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個火塘,其位置都在進門處,這個設置透漏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火塘在當時並不僅僅被用作照明和取暖,因為,若單純為了照明和取暖,放在房子中間,更為合適。

從這個設定不難看出,火塘的另一個作用,就是防止野獸半夜襲擊,在當時半地穴式住房是沒有門的,為了防止夜晚被侵襲,先民們利用動物怕火的天性,在門口設置火塘來防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類火塘應算是早期的房門了。

20世紀80年代 ,中國考古學家在河北徐水南莊頭發現了燧人氏晚期遺址,遺址中發掘出兩種陶片,一種為夾沙深灰陶,一種為夾沙紅褐陶。經科學考證,其生產年代距今約一萬兩千年。南莊頭遺址向世人證明了,早在一萬兩千年前,華夏族就已經能生產陶器了,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從原始時代向文明時代過渡的重要物證。

燧皇陵

在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有一座燧皇陵,它始建於何時,如今已經無從考證了。其冢高約10米,周遭松柏環繞,冢前是由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先生手書的碑文及後世刻的石像生,這些都是人們為紀念燧人氏而立的。

近些年商丘市政府對燧人氏陵墓進行了修整,擴建,樹立了各種各樣的石雕,栽種了花草樹木,使陵園成了有遊覽價值的景觀。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二,燧皇陵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數以百萬計的朝拜者,從全國各地趕來,朝拜華夏民族的始祖燧人氏。

史前文明中「巢居時代」的開創者是何許人也?

相關焦點

  • 探尋: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墓地在哪裡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悉。如果要問燧人氏墓地在哪裡?相信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燧人氏,燧明國(河南商丘)人,舊石器中期的氏族首領。他引導先民「鑽木取火、以化腥臊」的故事,被歷代華夏族人所傳頌。
  • 三皇之一(火的發明人)燧皇,燧人氏,的生平事跡
    燧人氏燧皇,燧人氏,(前4464----前4354年)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人類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燧人氏。他對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克服了對火的畏懼,靠近火焰仔細地觀察。之後,他發現動物的屍體被火焰烤過之後,食用起來口感更好,而且火焰可以驅逐寒冷。之後,燧人氏教會了人類食用熟食,也教會了人類抵禦寒冷。火的使用堪稱是一個具有劃物種意義的進步,並因此導致哺乳動物綱的靈長目中人科、人屬的誕生。原始人經過千百次試驗,找到了鑽木取火與點石擊火兩種方法,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
  • 史前文明中「巢居時代」的開創者是何許人也?
    巢居時代 講到史前文明,筆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根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屬華夏族,位列五氏之首。是上古時期古中國的一位部族首領,根據史料記載,是他帶領先民開創了巢居時代,因而被尊稱為「大巢氏」。
  • 「上古神話」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火祖燧人氏
    燧人氏是中國歷史上的古帝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相傳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改變了先民們茹毛飲血的原始飲食習慣。他發現了鑽木取火和擊石取火的方法,開創了華夏先民人工取火和用火的時代,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的進步,因此被尊稱為火祖,在三皇中被尊稱為燧皇。
  • 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
    相傳,遠古時期的人類並不懂得使用火,直到後來有天然大火出現,他們獲取了火種,這才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但是保存火種並不是容易的事,一旦失去火種,人們只能又過著受寒受凍、食用生肉的生活,等待下一次天的出現。但隨著「鑽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法的出現,這種狀況得到了改人類文明也從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受到人們的世代景仰。
  • 關於燧人氏
    燧人氏,姓風,名允婼[ruò],在《尚書·大傳》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尊稱為「天皇」。燧人氏在為110年,距今約6000多年。他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前期定都在河南商丘睢[suī]水流域的湯谷陽穀,後期遷都到保定南莊頭。燧人氏的兒子是伏羲,女兒是女媧。
  • 鑽木取火——燧人氏
    五蠹》記載:遠古時代,雖然自然界早就有了火的現象,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看到火,不但不會利用,反而很懼怕。那時候,人們吃任何果實都是隨摘隨吃,從來沒有煮過,哪怕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皮吃。
  • 在遙遠的遠古蠻荒時代,燧人氏是怎麼學會鑽木取火的?
    燧人氏,又稱燧人,遠古人類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關於燧人氏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在遙遠的遠古蠻荒時代,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火,也不知 道有火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用火為自己服務。到了夜晚, 到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嚎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 又冷又怕。
  • 從燧人氏鑽木取火談成功「六部曲」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人類就居住在這片森林裡,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後來,有一位聖人經過細緻觀察,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並教給了大家,經過進一步完善,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驅趕野獸、照明取暖等,人類的文明發展進人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燧人氏最早知道火的用處,發明出鑽木取火法,燧石取火法
    燧人氏是我國上古時期的人,它為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燧人氏的時代過於久遠,所以他出生和死亡的年份是無從考察的。我們只是知道他姓風,出生在今商丘一帶。燧人氏生活在距今幾十萬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那個時候人們還不懂得種植莊稼,人們是靠上山打獵捕獲獵物為生。
  • 史話讀疑|燧人氏是靠鑽木取火的嗎?
    或許從那個時候起,中華就開始了美食界的傳奇,比起西方直至今天還會將生肉生魚當作美食,實在是一個文明傳承與野蠻未開化最現實的比較了。可是火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也許很多年都吃不到熟的食物,美味都變成了回憶,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燧人氏。
  • 遠古燧人氏鑽木取火!取火方式現在看來簡單,在遠古偉大發現
    火的誕生與出現,代表著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的階段遠古時候,人類可沒像現在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美食,人們吃的都是野生的瓜果,還有河蚌,蛤蜊等,都是生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又腥又硬,又不好消化,這樣吃的後果就是感染細菌,然後就是得上了各種病
  • 應天文化圈 殷商之源流——燧人氏鑽木取火 與希臘神盜用天火的...
    在華夏民族生息繁衍的「商丘及周邊地區」這片古老土地上,世世代代綿延不斷的傳說著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2002年編制的《中國歷史年表》中把「三皇」所處的年代分別界定為:100萬年前,傳說中的燧人氏時代(天皇);10萬年前,傳說中的伏羲氏時代(人皇);1萬年前,傳說中的神農氏時代(地皇)。
  •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竟源於伏羲之父燧人氏,可惜鮮為人知!
    那麼,在中國人生命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姓氏,到底是如何出現的,第一個姓氏又是什麼?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第一個姓氏是燧人氏所取,後來成為中國數萬姓氏的源頭。三皇,即燧人、伏羲、神農,是如今有史記載的中華文明源頭的三個人,其中三皇之首是燧人氏。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
  • 中國神話篇:燧人氏鑽木取火
    在上古荒原的某個地方有一個燧明國,生活在這裡的人由於見不到太陽和月亮,不知有四時八節和白天黑夜。但是在這個燧明國裡卻有一種奇特的樹叫燧木,是一種火樹,長得很高大,枝葉很茂盛,盤踞天地之間,佔地竟有一萬多頃,雲霧就在樹枝中間穿來蕩去。
  • 燧人氏除了鑽木取火,還會觀天象嗎?
    韓非子在《五蠹》中說,上古之世人們生吃果蔬蚌蛤,腥臊惡臭會傷害腸胃。這時有人出來「鑽燧去火,以化腥臊」,人民大悅,奉之為王,就是被後人尊為「三皇」之一的燧人氏。較早記載燧人氏的是《莊子·盜蹠》篇,曰:「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火,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知生」即燧人氏。
  • 燧人氏「鑽木取火」,取火前的人類如何生存?火的發明帶來了什麼
    鑽木取火前的時代狀況 太古時代的我們祖先,在發明「鑽木取火」前 ——即傳說中的「有巢氏」時代 ——生活的具體情況怎樣,我們已不能正確知道,只能從傳說式的記載和很少的遺物中考知其大概。在這種原始群團中,「無君長」,「無親戚兄弟夫婦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大家一律平等(《呂氏春秋》)。同時在兩性關係上,也便是一種「無上下長幼之道」,「無親戚兄弟夫婦男女之別」的血緣雜交。
  • 據中國歷史大系表—上古五氏始祖,史前文明與現代文明間接關係
    不同時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偉大的各個祖先人物應運而生。就在史前時代出現下列五氏。神農氏五、軒轅氏在地球40多億年的過程中,我想肯定出現過史前文明。燧明國人,也就在河南商丘那一帶,據古史記載,燧人氏是取火的鼻祖,不僅發明了「鑽木取火」,還發明了「結繩記事」 。
  • A40燧人取火:我們的老祖先不盜火,他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這一切在火出現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在人類的早期,就有一些「天火」出現。這些大部分都是雷電,劈中易燃物質後引起的,還有一些是山火。這些會烤熟一些小動物,一些人類就發現這點。被火燒過的食物,不僅容易咀嚼,還很容易消化。我們的燧人氏就是其中之一,他發現了被火烤過的食物,不僅味道好而且更容易吞咽。
  • 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真是受到了鳥啄燧木的啟發?你所不知道的事實
    燧人氏生活在人類即將進入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期,那時候的人們使用火來煮熟食物,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人變得越來越聰明,疾病減少,壽命增長了,並且學會了使用石制器具,居住的場所也從山洞轉移到樹上,生活水平有了一個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