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姓是中國「萬姓之祖」,大部分姓都來源於此,可惜現在卻很少聽說

2020-12-02 騰訊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姓氏是人人都有的東西,在我國,它最早誕生於宗教、圖騰崇拜,隨後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才最終成為了今天的格局。提到中國的姓氏,像張、王、李、劉這樣的大姓自然是最引人注目,這些姓氏的人口個個多達千萬,令人不得不感嘆其規模龐大。

當然,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著死、神、毒等罕見的姓氏,它們來源神秘、使用者更是非常稀少。

比起"龐然大物"和"鳳毛麟角",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姓氏雖不起眼,卻很有淵源。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存在的五百多個姓氏,可以說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在眾多姓氏當中,有這樣一個姓氏排名中下遊,它的人口有五十四萬餘,僅佔全國人口的0.033%,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見到。不過實際上,它卻被譽為"萬姓之祖",影響了華夏文明長達數千年,它就是姬姓。

據《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也就是說,因為黃帝發跡於姬水,所以他便以姬為姓,後來他居住在軒轅之丘,於是又自號"軒轅氏",後人因之稱呼其為"姬軒轅"。作為黃帝的姓,姬從一開始就具備了不凡的意義,被看作尊貴的象徵。

另按照《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皇帝將姬姓傳給了自己的大多數後代,而這無疑對姬姓的發展意義重大。黃帝去世後,他的長子少昊繼任了華夏部落首領的位置,作為後世所稱的"五帝"之一,少昊的本名其實叫做姬玄囂。少昊去世後,曾輔佐他治理天下的侄子姬乾荒打敗共工取得了首領之位,這就是同樣位列"五帝"之一的顓頊。

等到顓頊去世,同樣是侄子的姬俊成為新君,這便是五帝中的帝嚳。帝嚳之後,其子伊祁放勳繼位,這就是在後世備受讚譽的堯帝,而伊祁是他的氏,實際上他的姓仍是姬。眾所周知,堯帝在晚年傳位給舜,而舜作為姚姓的始祖,雖然仍是黃帝的八世孫,但好歹不姓姬了。按《史記》記載,堯帝在位時曾經重用大臣后稷,並將姬姓賜給了他,後來后稷成為了周朝的始祖,因此周天子也就姓了姬。

等到夏朝、商朝相繼滅亡,周朝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後,周武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分封運動。所謂分封,就是把同族親屬、伐紂功臣、古代帝王后代等人封為諸侯,讓他們各領一國,拱衛位於中心的周天子。

因為要讓諸侯國起到擁護自己的作用,武王在分封時將大多數土地都賜給了姬姓族人,正如《荀子》中所說:"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些姬姓族人創建的國家,就被後世稱為"姬姓國"。

在這五十三個姬姓國中,比較著名的有吳國、魯國等,這些族人後來逐漸改為以國名為姓,這就導致了許多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姓氏得以出現。舉例來說,曾、曹、霍、衛、沈、楊、鄭、劉、魏等,都和姬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如今人口數量名列前茅的王、張、李等姓氏,也都能說是主要來源於姬姓,與之淵源頗深。

黃帝將姬姓賜給自己的十幾個兒子,這是姬姓得以傳播的最初契機,後來它逐漸開枝散葉,以至於如果按《大戴禮記》中的說法,那麼"五帝"中就有四位都是姬姓。等到周朝建立,作為王族的姬姓又託了分封制度的福,得以在九州大地上四處開枝散葉,姬姓族人的腳步也遍布了大江南北。

隨著分封制度的深入發展,許多姬姓子弟以國名、地名為姓,這就掀起了一波新姓氏湧現的浪潮,許多我們今天常見的姓氏,都是從那時起誕生並流傳下來的。到後來周朝覆滅,又一輪浪潮出現了——許多原本居住在王宮中的姬姓貴族為了躲避追殺和戰亂逃到民間,改成了各種各樣的姓氏,而相應的姬姓則逐漸變得越來越少。

至於周朝末年不願意改名換姓的那些姬姓族人,在唐朝之前過得還算安穩。但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因為"姬"與皇帝姓名中的"基"同音,這些人被勒令改姓以避諱,於是姬姓家族又遭到了削弱。

時至今日,姬姓已經屬於不常見的姓氏了,但它萬姓之祖的地位卻毋庸置疑,它對華夏文明的影響也應該被人們記住。

相關焦點

  • 姬姓作為「萬姓之祖」,為什麼現在姓姬的人卻很少?
    不僅如此,中國人還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的大多數人的祖先真的都是黃帝,這從我們的姓就可以看出,不過不是每一個中國人,而是大部分,大概是百家姓百分之八十二的樣子。那大家就奇怪了,黃帝到底姓什麼?中國的姓遠不止傳說中的百家,任何一個姓也佔不到中國的百分之八十二啊。
  •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王,你的姓可能也來自於他,說出來嚇一跳
    姬姓來源是人文始祖黃帝,也是周朝王族姓氏。「武王伐紂」勝利,周朝建立了和商朝不一樣的王朝。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分封。周武王把伐紂功臣和親族子弟分封到華夏大地。戰國後期的戰國七雄,魏、燕、韓都是出自姬姓。周武王把弟弟姬奭(shi)封在燕地,也就是戰國七雄的燕國。也有族人以國為姓,把姓改成燕的。魏國魏氏始祖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十五弟。分封諸侯時封在畢地就以地為姓,也是畢姓的始祖。後來畢國被西戎滅亡,後代就成為平民。
  • 這個姓氏被稱萬姓之祖,你的姓氏可能起源它,現如今人數不足百萬
    筆者曾經介紹過,姓氏最開始是兩碼事,「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起源於母系社會,在當時這是同宗同族的名字。由於當時女子地位很高,因此出現了很多女字偏旁的姓氏;而「氏」則起源於父系社會,剛開始是「姓」的一個分支,再後來月由於男性地位的提升,就產生了父系氏族。
  • 萬姓的來源_姓萬的名人有哪些
    萬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下萬姓的來源和姓萬的名人有哪些。以下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萬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於芮國(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0年為秦所滅),史稱芮伯。
  • 哪個姓是萬姓之祖?中國有哪些姓氏,是女性特討厭的
    所以,這個「姓」,其實代表的是你的族源,是你的祖考所在。而「氏」,則代表著子孫後代的分支。它們起初是分開的,但秦漢以後,姓氏開始合二為一。那麼,哪個姓是萬姓之祖呢?如此算來,中國最早的姓氏,只有12個: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這姬姓乃是萬姓之祖。為什麼呢?因為周人的始祖后稷,出自姬姓。
  • 我國這個姓氏僅五十四萬人,卻被尊為「萬姓之祖」,是你的姓嗎?
    我國「嬴」姓歷史底蘊非常深厚,被稱之為「萬姓之始」。根據2018年官方曝光的數據來看,嬴姓大約在四川和貴州兩個省市,人口數量相對而言更多,山東次之。其他地方嬴姓的現代人只有幾千人,總人口相加不超過五千人。嬴姓在秦始皇時期之後就慢慢的漢化了,所以又分為了14個普通姓氏,比如說廉、徐、江、秦、趙等等都是嬴姓的漢化形式。
  • 人口僅有54萬的一個姓氏,卻是萬姓之祖,代表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其中三字以上的姓絕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的。例如阿思沒 (ā sī mo) ,白楊提 (bai yang ti) ,孛術魯等等。當然複姓相對於單姓還是比較少的,其中李姓人口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有9500多萬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其後依次是王,張,劉,陳,楊,趙等等,這些姓氏都是我國的大姓,人數都有上千萬人。
  • 這個姓氏人不多,卻是「萬姓之祖」,影響華夏幾千年,您周圍有嗎
    而其中被稱為「萬姓之祖」的姬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來彈錯其中的故事。雖然發展到如今,姓氏姬在全國並沒有那麼多,但是在華夏的早期歷史中,影響深遠!百家之姓之前說到《百家姓》作為很長一段時間的啟蒙讀物,是有其根源的。
  • 姬姓來源於黃帝,是「萬姓之祖」,姬姓為什麼沒有滿天下?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說到尋根,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百家姓》。可是《百家姓》這本書,只告訴了我們天下一共有多少個姓氏,卻沒有說是怎麼來的,這還得往前倒吧。倒來倒去,我們最終就倒到了現存最早的史書《春秋》,和他描述的那個春秋時代。而無數的線索,把我們苦苦尋找的根,齊齊地指向了同一個人。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的姓氏,我們數千年的中華文明,都來源於這個人。
  • 此姓氏被稱為萬姓之祖,後代紛紛改姓,如今不足百萬人
    此姓氏被稱為萬姓之祖,後代紛紛改姓,如今不足百萬人文/星月論歷史說到中國古代的偉大王朝,很多人會想到當時很強大的漢朝,可是談到中國最正統的王朝,實際上就是周朝,這個陳述的緣由是什麼?大家肯定都清楚,中國的祖先黃帝的姓氏是姬姓,這個姓氏也是古代的八大姓氏之一,被稱為姓氏的祖先,我們經常說我們是炎黃子孫的後裔,換句話來講,我們是都姬姓和姜姓的後裔,在我國古代王朝中,只有周朝是由姬姓創造的,我們歷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便是周代政權的延續了。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近來,一場正在舉辦的「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成為熱點。記者實地探訪本次展覽,經採訪得知,中國的「姓氏」來源頗多。有的以「圖騰」為姓、有的以「官職」為姓,期間還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不少姓氏頗為有趣。
  • 武姓的來源_姓武的名人有哪些
    在我國歷史上,武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五位,為中國一百個大姓之一。武姓的來源和姓武的名人有哪些呢?下面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武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後。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周的京都也遭破壞。
  • 房姓——歷史來源
    太昊伏羲陵 羲皇子孫尋根謁祖、此即《新唐書·宰相世系》所云:「房氏出自祁姓,舜封堯子丹朱於房,朱生陵,以國為氏。」那麼,房氏的發源地房國在何處呢?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說:「今蔡州遂平故吳房縣是也,以楚後封吳王夫概於此,故謂之吳房。」原來,房國即今河南遂平縣。周代的房國,是一個子爵小國,春秋時更為微弱,約於公元前529年被楚靈王所滅,遷入楚國境內(今湖南、湖北一帶)。
  • 萬姓之祖——姬姓,八成以上的姓氏來源於它,為何如今卻沒落了?
    在上古時代,「姓」與「氏」不同,(直到漢代以後,「姓」和「氏」才慢慢融合成我們如今的「姓氏」)「姓」多繼承自母親抑或取自地名抑或自己命名,而原始氏族中的「氏」則是整個部落的「氏」,我們的先祖黃帝就是軒轅氏姬姓(黃帝因長於姬水而得名姬)。據《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目前,各地的張姓家譜有以下幾種說法:得姓祖:張揮多數《張世家譜》認為張姓的得姓祖是張揮,但關於張揮與黃帝之間的關係,有黃帝之子和黃帝之孫兩種不同的說法: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中的《得姓郡望》說:「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
  • 「姓氏尋宗」党姓——歷史來源
    太昊伏羲陵羲皇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党姓——夏禹的後裔黨氏出源,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後裔。《姓氏考略》記載,魯大夫有黨氏,是周朝公族的後代。7、古代党姓的黨(古讀Zhang音掌),故党姓中有一支以掌(Zhang)為姓,成為掌姓。後党姓中又分出以音(Zhang)為姓的仉姓。即仉姓源出於党姓,原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黨氏之後裔。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以擇鄰教子聞名。山東省沂水縣楊莊鎮党家山村距傳說中的盂母村僅八裡之通,党家山村的東面六裡處為仉林村。仉姓多分布在魯郡、敦煌郡、琅邪郡。
  • 湯姓的來源_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下面我們來談談湯姓的來源和姓湯的名人有哪些?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湯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湯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為成湯。  1、成湯,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
  • 曾經被當做國姓,乃是萬姓始祖,可為何使用的人寥寥無幾?
    姓氏是跟隨血脈傳承而流傳至今的,所以說,同姓之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血緣上的關係,五百年前是一家嘛。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姓氏可以說是中國其他姓氏的祖先,這個姓氏就是「上古八大姓」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姬姓。姬姓在平常生活中還是不常見的,我們身邊的人也很少有人姓姬的。到現在,全國大概有五十萬人使用姬姓,而我們全中國有十四億人口,姬姓人佔全國人數的比例還是少得可憐。
  • 中國部分稀有姓氏由來,有個「第五」姓,還有個最長的姓,九個字
    其實這個跟氏族有關。在現如今的100個大姓中,有69個姓是屬於黃帝族,另有12姓是由黃帝和炎帝等族共同形成的,出自黃帝族的姓氏大概佔到了80%以上。所以說黃帝是我們中華姓氏的共同始祖。那麼這些多字、罕見的姓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據有關專家介紹,這些主要是由少數民族的姓氏衍生而來的,或者是與民間傳說有關。比如十分罕見的採姓,其分布就很廣泛。
  • 姓氏起源之姬姓—你的姓就是它演化而來的
    書接上回,之前我們說了上古八大姓,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可能是流傳最廣,發源最多,分支最大的一個姓: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黃帝的姓,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黃帝長於姬水,所以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其中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而後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祖先夏禹、契、后稷等,都被當做是黃帝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