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於揚:量子物理究竟藏了哪些秘密?

2020-11-22 中國教育

 

  人物介紹

  於揚,1968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赴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博士學位,主要開展超導量子比特的研究,2002年獲得博士學位。2002年到200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實驗室(RLE)作為博士後繼續從事超導量子比特的研究。2005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回國任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已在國際著名物理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有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江蘇省攀登計劃等。

  於揚長期開展超導量子比特的實驗研究,是國際上最早開展超導量子比特實驗研究的成員之一。

  「如果說數學是仰望星空,那物理學就直接關聯到我們生活之中,能夠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進步。」提到物理學,於揚教授這樣說。

  成為一名科學家是於揚一直以來的夢想,中學時期的他曾看到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從此確定了做科學研究、走上科研道路的信念。高中得到任課老師認可的鼓勵,更加堅定了於揚學習物理的想法。高考過後,於揚報考南京大學,第一志願就是物理,從此在這裡追尋著物理世界的樂趣。畢業後,從事了兩年工作的他並沒有放下科研理想,懷揣著對科研工作的熱愛,於揚離開了重複的工廠工作,毅然回到了科研事業。

  「我想物理世界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世界,而且很難想像我們作為人類,對這個世界無窮無盡的有新東西,我們越往前走越覺得人類知道的太少了。我更希望過的生活是有創新的生活,就是每天可能有新的東西、不同的東西,就像我們搞研究,每天可能發現新的東西。」

  早在1997年於揚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開展了量子退相干領域的研究。在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之下,成功觀測到了約瑟夫森節中的量子相干振蕩,不僅證實了量子力學可以運用於宏觀變量,而且開創了運用超導器件實現量子計算機的廣闊前景。這項結果被發表在2002年5月的國際頂級雜誌《科學》(《Science》)上,邁出了人類控制宏觀量子系統的關鍵一步,也使得國際超導量子計算的研究進入爆發期。

  作為國際上最早開展超導量子比特實驗研究的成員之一,於揚教授二十年如一日,不斷的開拓量子物理的世界 。量子是什麼,大概是每個人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客觀來說,量子是物質的最小不可分割單位,是一門劃時代的基礎科學。其實,量子力學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主導世界的運行。 量子力學更像是微觀的規律,是物理發展的一個方向,如果量子計算機問世,人類社會就可能由電子時代進入到量子時代。

  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了世界第一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世界不再遙不可及。如今,伴隨著量子力學、量子計算的進一步研究發展,一個新時代的大門正在緩緩開啟。於揚教授告訴我們,量子世界是一個新的世界,和我們的經典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的經典世界是三維世界,量子世界是無窮維世界,這樣一來我們的儲存、計算速度,都可以說會無窮的增長。舉例來說,如今世界最快的經典計算機,如果要分解一個一百位的數,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但如果使用量子計算機,也許僅需1分鐘就可以把一百位的數,分解成兩個數的乘積。如此一來,密碼破譯、數據保護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在量子時代都將迎來新的局面。在大數據領域,量子計算機的應用也將會是革命性的變革。此外,在材料、製藥等諸多需要大量計算的領域,都有量子計算的用武之地。

  雖然量子計算應用前景無限,但其依然是一個很難的領域,想要讓量子計算機走入日常生活仍然困難重重。於揚教授說:「量子世界非常脆弱,會受到外界的幹擾,而我們是在觀察它,控制它。」 目前微加工是我國的短板,於揚團隊投入了巨大精力進行技術補足。另一難題就是低溫測量,實現零下273度的溫度在技術層面相對困難。此外,實現量子計算機還需要理論上的相關突破,量子計算的前路依然困難重重。

  縱觀當下,超導量子計算研究已經成為一項國際前沿熱點,也是眾多國家和國際大公司激烈競爭的領域。從IBM、谷歌、英特爾到國內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在加大該領域研發與商用探索的力度。量子領域所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也亟待科學家們新的研究成果問世。

  於揚教授說:「單憑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課題組的力量的話,可能還是不太容易,我們需要整合整個國家的資源,或者有更多的研究人員能夠加入進來才行。在量子這樣一個新的領域,我們國家和國外同時進入,至少在國際上具有平等的話語權。我們經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含量是一個國家要向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南京正是抓住了這個機遇,學校也正好鼓勵我們建立這種「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量子計算正處於萌芽期,正好是很多因素的結合,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對於南京今後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以後的產出是意想不到的」。

相關焦點

  • 行業重磅 深度解析 | 南京大學依託國儀量子教學機開設量子計算...
    ,另一方面隨著量子科研的不斷深入,各大高校的量子教育也在加大投入與創新,這其中,有百年歷史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是國內最早依託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對量子力學和量子計算進行創新實驗教學和探索的高等院校之一。,2019年10月17日依託於國儀量子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的實驗課程在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正式開課。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 資本追逐量子通信 商業化應用仍需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小松。他一直致力於長距離量子通信和集成量子光學晶片科學研究,並與「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有著相似的學術背景:畢業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物理系,並師從量子實驗研究的世界級大師蔡林格。  馬小松認為,量子通信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將成為通信行業不可忽略的一個方向。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應邀做題為「計算物理簡介」的自然...
    【MBA中國網訊】6月22日上午,南京大學MPAcc教育中心有幸邀請我校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前來為MPAcc學生做了題為「計算物理簡介」的自然科學前沿專題講座。萬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至2000年在南京大學學習,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團隊實驗成果於當地時間9月2日被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報導。 《自然-光子學》子刊網頁截圖中新網南京9月3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還是二者的疊加?3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日前成功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該項成果於當地時間9月2日被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報導。延遲選擇實驗中實現量子波粒疊加的藝術圖。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本公眾號由南京大學光聲超構材料研究院出品。量子糾纏是一種違反經典物理常識的量子現象,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物理資源,其中高維量子糾纏在多種量子信息任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Nature合作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報導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Three-dimensional entanglement on a silicon chip》,該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量子糾纏是量子系統所特有的奇異性質,它於1935年由薛丁格給予定義。量子系統的糾纏類型主要包括多體量子糾纏和多維量子糾纏。隨著量子系統的維度增加,相對於常用的二維量子系統,高維量子系統具有強並行計算能力、高信息容量以及強抗噪聲能力等優勢。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然而,如何高效的製備高維糾纏光子對並對其進行高精度、可編程的任意相干調控,是量子信息技術走向規模應用的一大挑戰。
  • 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高維糾纏態多項功能
    打開APP 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高維糾纏態多項功能 愛集微 發表於 2020-04-08 16:26:40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大糾纏態保真度達95.5%,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三維糾纏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圖片來源:南京大學據悉,馬小松教授團隊利用集成光學晶片的微納加工,藉助矽的三階非線性,採用優化設計的幹涉型微環諧振腔,通過對晶片上光子的路徑模式進行編碼,實現晶片上的三維光量子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形成有源集成光量子晶片(見上圖)。
  • 南京大學一級重點學科名單,南京大學7大王牌學科介紹
    你知道南京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下面提供南京大學一級重點學科一覽,你覺得哪個學科專業就業率最好?1、中國語言文學 南京大學文學院,前身為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是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學學術力量最強的系科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堂和1888年美國基督教會在南京建立的匯文書院。現有2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專業,14個博士專業。
  • 南京大學NJU_Chem團隊榮獲騰訊量子實驗室Alchemy全球冠軍
    此榜單長期對外開放展示導讀近日,騰訊量子實驗室主辦的Tencent Alchemy 2019競賽圓滿結束。經過近5個月的激烈角逐,3支隊伍在過百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其中一等獎由來自於中國的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NJU_Chem」團隊摘得。
  • 中國在超導量子晶片架構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巨大的量子比特數量的條件下,進行糾錯消耗的大量計算資源是最終實現容錯量子計算的主要障礙。理論研究表明,進一步降低門操作錯誤率可以有效降低所需計算資源,因此提高門操作性能是實現量子容錯量子計算的首要任務。
  • 本源量子正式發布國內首款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
    近日,合肥高新區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發布了國內首款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本源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是一個專為量子計算行業學習和從業人員設計的完整的仿真環境,它致力於量子算法及量子軟體的學習、培訓、開發、實驗和應用。本源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採用3D虛擬仿真技術構建全體系虛擬實驗室,360度全景式呈現量子計算機的所有細節。
  • 崑崙山上的「地獄之門」,常年被把守著,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崑崙山上的「地獄之門」,常年被把守著,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我們國家的面積還算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多的大自然奇觀也都能夠在我們國家被看到,奇特的山脈,悠長的泉水,不知道你喜歡哪一個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崑崙山,據說山上有一座地獄之門,常年都有人進行嚴格的把守,究竟裡面蘊藏著什麼樣的秘密?這座山脈位於我國的西部地區。在古代的時候,當地就流傳著很多傳說,大家都覺得山谷裡面居住的神靈,是西王母的住所。任何人都不能夠去到裡面打擾,暫不遵守規矩的話,很多的災害都會降臨在居民們的頭上。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
    文/仗劍走天涯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當今世界上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無力的一個領域,可能就要收到量子領域了,甚至有科學家們認為量子力學如果被證明,可能人類的一生就好意義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呢?
  •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還是二者的疊加?這個問題對於有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學》報導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該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學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大有前途!這方面,哪些大學比較牛?
    與此相關的量子通信也是如此,與傳統通信相比,它能有效地保證信息安全,這項技術已經進入了產業化階段,將會大量應用。那麼,在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方面,我國哪些大學比較厲害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科大是目前我國在量子計算機方面最厲害的高校,這次的光量子計算機就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參與。量子計算機主要涉及到物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方面的學科,而中科大的物理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均為國家重點學科。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陳毓娟攝影)薛其坤院士為媒體介紹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測量用的低溫樣品架和樣品(陳毓娟攝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2019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
  • 先抑後揚,南京天氣不算反常
    今年入夏以來,南京的天氣「先抑後揚」,6月到7月初氣溫不溫不火,讓不少人暗自歡喜,以為要過個涼夏,沒想到出梅以後氣溫突然發力,火力十足,連續高溫讓人連喊吃不消。今年夏天究竟咋回事?算不算反常?接下來還會有高溫嗎?  特別熱?其實平均氣溫、高溫日、極端高溫都排不上名次  「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