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晶片行動
在晶片技術的發展上,美國處在技術發展的上遊,例如EDA軟體組上,美國三家公司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直接拿下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展現出了市場壟斷趨勢。
而在晶片製造、晶片封裝等模塊中,美國技術也都穿插其中,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對華為進行相關技術封鎖之時,美國可以以非市場化手段令很多美國之外的半導體公司不能給華為提供晶片支持。
不過,雖然說美國在晶片技術領域綜合能力很強,但是在移動市場上,美國還無法主導市場走向,因為移動市場最核心的、市場份額最大的ARM架構並非是美國公司所有,這也讓ARM架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中立。
也許是看到了這個「短板」,美國方面在2020年展開了新的晶片行動,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美國英偉達公司展開了對英國ARM公司的併購行動,並且最終在9月14日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敲定收購計劃,只需要等待美國、英國、中國三家的同意就可以正式開始交接。
英國正式官宣
面對這次的收購行動,外界表示憂慮,因為一旦ARM公司被成功收購,那麼也就意味著當前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大晶片架構ARM架構和X86架構都將被美國企業所掌握,這對於華為等我國一些科技企業而言並非是什麼好消息。
對此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發話表示,如果併購成功,對我們肯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相信商務部可能會否定這個併購。
不過,在我國還沒有對這次的併購活動進行表態之前,英國方面率先坐不住了,根據1月6日消息顯示,英國正式官宣,將對英偉達併購ARM公司之事進行調查,而英國此舉的根本原因就是,擔心英偉達成功收購ARM公司之後,會加劇美國巨頭在全球晶片市場上的壟斷水平。
一旦美國企業成為全球晶片市場的主導者,那麼未來其它地區的所有晶片和技術企業的發展都需要看美國臉色,這不利於英國和其它一些地區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在關鍵時刻,英國表現出了絕不讓步的態度。
華為還有機會
而伴隨著英國此次調查行動的展開,大概率英偉達收購ARM公司的行動要泡湯了,畢竟從一開始英國內部就不同意這次的併購活動,ARM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也曾在併購案發生後發文表示,「救救,ARM」。
而一旦收購案走向失敗,也就意味著華為還有機會使用新版ARM架構,畢竟ARM公司只要不在美國企業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機會繞過美國相關條例限制的。
另外,再加上如今ARM架構又逐漸開始從移動晶片架構市場向桌面晶片架構市場進發,未來華為能夠得到ARM架構的全面授權,對於華為自主晶片事業的發展還是能夠起到很大幫助的。
總結
楊元慶所說的「技術無國界」是一種最為理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的確能夠很大的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但是事實卻是「技術」被一些去全球化者無形的加上了各種烙印,而想要制約這種烙印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在很多技術領域出現「壟斷」的市場形勢,當下阻止ARM架構被收購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覺得未來ARM架構還有可能重新為華為提供授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