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國籍的民族,一生生活在海上,現眼睛進化成「深海望遠鏡」

2020-09-09 歷史的圈圈

《山海經》有記載:&34;這是神話中對於&34;的描寫。說到生活在海中的種族,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人魚,它們居住於神秘的海洋之中,無法在陸地上生活。

人魚只是神話中的生物,是否存在無法確定,但人類裡真的有一種生活習性與人魚非常相似的族群,他們生長在大海中,與蔚藍的海水為伴,這一族群就是定居在東南亞的&34;。


巴瑤族是個非常特別而且神奇的族群,他們的村落房屋建在海中,有些類似於我國苗族的吊腳樓,只不過房屋的地基全部打在海裡。巴瑤人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有些族人甚至終生都沒有上過大陸,這在其他族人心中是非常不可想像的一件事。

&34;在馬來語中是&34;的意思,也被人們稱為&34;。作為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他們整日以漁業和海上貿易為生,在漁船和海上村落之間來奔波,過著與眾不同的海洋生活。


關於這支神秘的巴瑤族到底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好幾種說法,人類學家大衛·斯菲爾在1965年提出巴瑤人很可能來自於廖內群島,即印度尼西亞位於新加坡海峽之南的一個島群。不過另一位人類學家哈利·尼莫反對這一說法,他認為巴瑤族應該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群。

還有一種說法是巴瑤人最早來源於蘇祿族,一開始是在陸地上刀耕火種,到了8世紀才遷居到海上。


不論如何,巴瑤族都已經固定了在海上的生活模式,他們出門即是大海,甚至有許多族人常年居住在捕魚船上。巴瑤族人的身邊沒有先進的科技,沒有高樓大廈、鋼筋水泥,也沒有車水馬龍,只有一艘艘漁船,一片片珊瑚與魚群。他們平日裡打漁為生,或者和附近其他民族進行商品交換,生活非常簡單。

正是因為生活在海中,巴瑤人的潛水能力非常之強,據研究,巴瑤人的脾臟比周邊的漁民民族要大50%,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潛水時所需要的氧氣。此外為了潛水更加方便,有些巴瑤人會選擇在小時候就把耳膜刺破,也導致很多族人有聽力障礙,不過他們的視力很好,在潛水時能夠看到很遠的魚群。


但海洋生活終究不如陸地方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巴瑤人選擇上岸生活。此外由於他們生活的區域多為國家邊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一些周邊國家的政府也在採取措施,強制對巴瑤族實行陸上定居政策。

如今流浪在海面的巴瑤人正在逐年減少,或許不用很久,這個蔚藍的族群就會漸漸消失在海洋之中,最終回歸平淡的陸地生活。

相關焦點

  • 他們是沒有國籍的「海人」,終身漂泊海上,眼睛進化成「望遠鏡」
    那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民族,水下閉氣可以達到13分鐘左右嗎?並且是在深潛的情況下閉氣。這個民族就是「海上遊牧民族」——巴瑤族。巴瑤族是一個很小的民族,大概有6000人左右。他們生活在如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三國交界的海域之間,常年生存在海上。也許是因為某種傳說,他們一生都不能上岸。
  • 他們是沒有國籍的海上民族,幼年會戳穿耳鼓膜,眼睛異於常人
    他們是沒有國籍的海上民族,幼年會戳穿耳鼓膜,眼睛異於常人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有著許許多多的國家和民族,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生活環境和風俗習慣也有著很大的不同,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海上民族,這也是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一直漂泊在海洋之上,以潛水捕魚為生
  • 一群沒國籍的人,為適應水下環境,自幼戳破耳膜,一生生活在海上
    他們以部落聚居的形式生活在各個島嶼周邊的淺海,除了取用淡水之外,很少會上陸地。據統計,巴瑤族族人一生百分之六十的時間都生活在水中,他們的房子也搭建在島嶼附近的水上,有一點像咱們湘西的吊腳樓。好在當地海域大部分時候還算平靜,即使是他們用木頭木板搭出來的簡陋木屋,也不會常常因為風浪而倒塌。
  • 世界上最後的海上民族,沒有國籍不能上岸,進化成「兩棲」人類
    仙本那原本只是一個不知名的漁村,甚至在地圖中都找不到它,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島,成為了全球潛水愛好者的天堂,也是全球著名的海底旅遊中心。但是您知道嗎,這個小島卻有這種人,他們不需要器材就可以直接潛水,被譽為「海上的吉普賽人」——巴瑤族。
  • 全球唯一沒有土地的民族,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卻不被國家承認?
    近些年來,我國發展越來越好,也變得越來越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在世界上有很多特殊的國家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有一種很古老的說法就是人是由於進化而來的,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了陸生動物。
  • 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
    然而,就在馬來西亞海岸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上,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船為足,以海為家,靠潛海捕魚為生,終其一生漂泊在海上。他們和以篷車為家在陸地上流浪的吉普賽人相似,所以常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
  • 他們沒有國籍,生老病死都在海上,常年抓魚眼睛都進化異於常人
    他們沒有國籍,生老病死都在海上,常年抓魚眼睛都進化異於常人。 世界上美人魚目擊事件層出不窮,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證據。但是在這裡生活的人物,卻像是美人魚一般,因為這裡的人常年都是在水底生活的,所以基本上就跟美人魚一般的生活。
  • 深海怪物,我打賭你一個也不認識
    小飛象章魚體長大概30釐米,有大大的眼睛,快活的嘴巴,怎麼看怎麼像卡通裡的動物。小飛象章魚看起來優雅飄逸,它們在2987~3962米深的海中生活。這是已知的、生活範圍最深的章魚。一提到章魚,你可能會想到擁有八條觸手、危險而且力大無窮的動物。
  • 生活在深海中的那些『怪物』們!
    深海一般指的是在水面200以下的區域,在這個深度,陽光就被充滿雜質的海洋給吸收殆盡了,由此繼續往下直到海底都是一片漆黑,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一批視力低下或者無視力的海洋生物,光是眼睛上的區別就已經帶來了巨大的不同,難怪那些恐怖電影中的怪物多有借鑑。接下來就介紹一下那些深海中的『怪物』。
  • 關於眼睛的未解之謎!達爾文承認:眼睛是進化論的禁區!無法解釋
    #我們因為眼睛,才能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五彩繽紛,就連進化論學說的創始者達爾文都在《物種起源第六章理論的難題》中說:眼睛有調節焦距、允許不同採光量和糾正球面象差和色差的無與倫比的設計,我坦白地承認,認為眼睛是通過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假說似乎是荒謬可笑的。
  • 稀少的海洋遊牧民族,因生存,強迫自己進化出適應當地環境的身體
    住在這些房間裡的是根據現在的國際流行說法被稱為「巴喬族」的民族, 他們有很多不同名字的「海上吉普賽人」, 因為被認為是「海上遊牧民族」等現存的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他們甚至沒有可以稱為自己家的存在, 幾乎沒有時鐘、日曆、生日等,幾乎感覺不到時間和年齡, 他們擁有的是與海洋的融合。
  • (科幻小電影)小夥因在海上生活,時間太久進化成人魚
    未來水世界影片開始,在不遠的未來,兩極冰川融化,地球成了一片汪洋,倖存下來的人類只能在海上生活,但他們依然堅信陸地的存在,而男主是一名海上獵人,為了節省水資源,男主會把自己的尿液過濾桶水,然後喝掉,就連漱口的水也會澆灌種植的番茄樹
  • 世界上最強的望遠鏡在中國,30年內無人超越,是探訪宇宙的眼睛!
    這個望遠鏡就是「天眼」,完全由我們國家自主研發出來,直徑超過500米,佔地面積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單單這樣的體型,就組稿稱霸於科技界的頂峰,因此被科學家們稱之為地球的「眼睛」!而作為如此強大的望遠鏡,目前所尋找到太空中的奧秘還是寥寥無幾,倒是它為我們生活中,到來更多的方便和安全,就單單我們身邊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 終身與大海相伴的民族,沒有國籍,不屬於陸地上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今天深知國家與民族的重要性,只有擁有了國家與民族,我們才能算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才能夠保證我們基本的人身權利以及經濟利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國籍也沒有民族的人,該怎樣度過他們的一生。或許,他們從頭到尾就沒有想過該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註定是會遭受到排斥,也就只能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堅定的生存下來。
  • 深海裡的「外星魚」
    深海裡的「外星魚」 我們把深度超過1000米的海洋稱為深海,在這個深度,已經基本沒有一絲太陽光,常年是黑黢黢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深海魚大多是眼睛退化的「瞎子」,這是我們對深海魚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給我們展示了硬幣的另一面:深海魚中也有長眼睛的。
  • 全球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終身漂泊在海上無法上岸,未來或將消失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並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 世界上,每一處土地都有著它的歸屬國,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便是屬於這個國家的公民,在我們的認知裡,任何一個地方的人肯定是某個國家的公民,也許這個國家發達,也許落後,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有一些令人難以想像的存在
  • 盤點深海中存在著10種鮮為人知的「可怕」生物
    011,深鱇魚表情怒氣衝衝的深海鮟魚,最大的特徵就是身上的背脊,這種嘴上方凸起類似於魚竿的東西,但也只是雌魚才有,而在它的腦門上,有一個「022,桶眼魚在缺乏光線的深海區域,生物們必須進化成不尋常的特徵,才可以安全的生存,像桶眼魚進化成了透明的頭部,還有兩隻極其敏銳的桶裝眼睛
  • 現實中的「人魚族」,在海中生活了一百多年,身體逐漸開始進化
    文/1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些海外的奇聞異事也讓我們大開眼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美人魚」,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美人魚,但有一個名族卻是它們的原型,他們一輩子生活在海中,很少踏足陸地
  • 在深海中,黑暗中的海洋魚類已經進化出了超能力的視野
    生活在2000米深的深海中,銀色的spinyfin可能會看到顏色。當洞穴魚和某些蟋蟀的祖先進入瀝青洞穴時,他們的眼睛幾代人幾乎消失了。進化生物學家已經了解到,他們的這種能力使杆狀視蛋白的基因數量顯著增加,視網膜蛋白可以檢測到昏暗的光線。這些額外的基因已經多樣化以產生能夠捕獲多個波長的每個可能光子的蛋白質 - 這可能意味著儘管有黑暗,但是在深海中漫遊的魚實際上看到了顏色。這一發現「確實撼動了深海視野的教條,」梅根·波特說,他是一名研究檀香山夏威夷大學視力的進化生物學家,並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 生活在黑暗中,動物的眼睛會退化嗎?
    如果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眼睛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對於某些生物而言,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