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商高長大更容易有出息,而低情商的人,從小卻有這幾種特徵

2020-11-24 騰訊網

小小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是卻不懂得如何說話。有好幾次說出來的話不僅讓父母尷尬 更是讓來訪者不知道如何應對。例如有一次小小爸爸的朋友廖先生來家裡做客,可能人到中年,廖先生有點脫髮的現象,中間頭頂出現「地中海」,沒想到小小盯著叔叔很久,說了一句「叔叔,你怎麼沒有頭髮呢?

看起來真醜」這話一出,因為是小孩子,廖先生沒有當場動怒,只是尷尬的笑笑,小小的父母為了緩和氣氛,只是調侃「孩子還小,不會說話」說完還狠狠瞪了小小一眼。雖然都說「童言無忌」,但是其實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的情商不是天生的,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擁有的。孩子的情商需要從小培養,對於孩子情商的培養,能夠使他在學校乃至今後社會的集體環境中,能夠如魚得水、有朋相助,能夠有效地參與並完成合作任務。而不是孤立無援、獨擋困難。

我國古代的經驗便告訴我們,「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一個人縱使再出眾,其力量在集體面前也是黯然失色的。一個人縱使個人能力一般,但情商相對高,也能有效地融入到集體中,充當集體中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和粘合劑,甚至成為集體的領導者,從而依靠集體的力量克服困難與危機。

在現代社會中,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懂得如何融入並運用集體辦事,是一門很實用的學問。

那麼哪些是一個人情商相對低的表現呢?

1、直言直語,不顧他人內心感受

在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看上去「直爽」、「不扭扭捏捏」,說話十分直接。或許傳統上我們並不排斥直言直語,畢竟這樣會顯得這個人沒有小心眼。但不考慮他人內心想法的直言直語,必然是不恰當的。有時候,所謂的直言直語,並不是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而是將對話開誠布公,避免過多的客套話,在言語中直接指向談話內容的核心。

總之,直言直語實際上是一種一定情況下使用的談話技巧。如果無時無刻說話都是直言直語,那是情商低,是說話不經腦子的表現。就比如在公開場合下,一個人指著你的包,說你的包是假貨,說你的頭髮做得太難看了,說完還哈哈大笑,最後補上一句「我這人就是有什麼說什麼」,這種行為大概率不會引起人的好感,甚至會引人反感。

而高情商的人,說話之前就會稍稍動腦子想想,就算是批評和勸解,言語上也會巧妙而溫和,使人聽了不會心生牴觸。如果你的孩子說話不顧他人內心感受,這或許是你在平日教育中沒有教給孩子要學會尊重他人和換位思考。

2、無法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管理自己情緒、心理變化的能力,是情商高低的重要表現。人都會有情緒變化,包括喜怒哀樂。一個人不高興、生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能否合理而快速地轉變,將自己的情緒回復正常水平。

我們常說「嘴裡吃了火藥「,就是憤怒的情緒無法快速轉換為正常水平,在無法快速轉變的情況下也無法控制情緒爆發,最終使情緒影響到了與人交往。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或家中被批評幾句情緒就變得極端,開始吼叫和哭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化,這可能是情商相對低的表現。

孩子情緒來得快,來勢兇猛,且久久不散,那就可想而知,在學校裡,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們會是怎樣的想法。

那麼當孩子有這些低情商的表現之時,我們作為家長應當如何去教育他們呢?

1、教會孩子「尊重他人」

所謂尊重他人,一是尊重他人在社會名譽地位,用我們中國的傳統說法就是「要給人面子」。這裡的給人面子,不是刻意逢迎,而是指要給予他人基本的尊重。在與他人的交往時,無論交流對象的年齡大小,都應當不卑不亢,有理有節,平等交流。尊重他人外在的社會身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私人心理空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私人空間,或許是難言之隱,或許是恥辱,或許是個人隱私。言語上逾越他人的私人心理空間,必然會招致他人憤怒。

2、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關於換位思考,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話也說將心比心,這便是換位思考,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對他人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把握和理解,同理心與情商是密切相關的。一個擁有同理心,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孩子,在行為上自然就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乃至排解他人的煩憂。

同理心在人類之間的交往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個缺乏同理心的人,在人際交流中,會被人定義為冷漠無情的人。讓孩子擁有同理心的方式,在於當孩子犯了缺乏同理心的錯誤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塑造一個相同的環境,讓孩子領悟同理心的意義。

比如自己的孩子將別人家孩子的玩具弄壞了,別人家孩子哇哇大哭,自己的孩子不以為然,甚至還咯咯發笑。這時候,如果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就可以去買一個一模一樣的,然後將他的最喜歡的玩具故意弄壞。

當他因為喜愛的玩具被損壞之時哇哇大哭,你就可以把買來的一摸一樣的玩具給他,然後教給他「你弄壞別人家孩子玩具時,別人家小孩的心情就和你剛剛的心情一樣」的這類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道理。

3、教會孩子調控情緒

平心靜氣是可以練出來的,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在激動的時候深呼吸,平復情緒,每當孩子情緒極端的時候,就及時讓他自己練習調控情緒的方法。當然,調控情緒的方法古往今來還有不少小技巧,這裡就不一一詳述了。

如今,有些人覺得「情商「這個詞聽上去很功利,所謂的情商高的人不過就是」圓滑「、」無原則「的人。而情商低雖然不善與人交際,但或許能保持純真與善心,能夠靜心遠離社會做出其它成就。其實不然,這是一種誤解。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李玫瑾幫助家長解惑,從孩子的行為表現入手,做到讓孩子遇到問題早點解決。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那麼,李玫瑾提到的「孩子4種表現」,都是哪些表現?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爸媽注意了:孩子如果有3個「特徵」,長大後可能情商不高
    小孩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從小的時候,孩子就是從父母身上學習、模仿。所以家長們自己要注意,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從家長身上學到·1好的東西,進而養成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說,兒童的人生分為幾個重要的階段,0~3歲是孩子性格的培育期,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3個「特徵」,家長們都要注意了。
  • 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 孩子情商低,長大沒出息,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家長需要注意提高
    所以很多父母把提高孩子的情商也放在了育兒教育當中,因為情商已經成為評判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準則。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關於孩子的情商教育,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到位,甚至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其實想要提升孩子情商很簡單,首先要注意孩子有沒有出現這3種特徵。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孩子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行為,往往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高速,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長可別不當回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能出人頭地,畢竟,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家庭,只有能力高的孩子,未來才會走得更遠。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呢?
  • 兒子情商不高,多半跟爸爸身上這三個特徵有關,媽媽可別瞎埋怨
    「學習成績主要看智商,將來的成就主要看情商」,不知從何時開始,一些家長開始有了這樣的一個概念。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或沒房沒車也能娶上老婆的,還真未必是智商高達130的小天才,往往都是情商極高的人。我們不能說情商高就一定有較大的成就,但是一個有高情商的孩子一定能更快適應社會,這是我們立足社會並且為自己創造未來的基礎。然而,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有這3個特徵,那麼孩子的情商一般高不了。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
    >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 而李玫瑾教授在講座時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們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都很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並且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出路。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這些行為都是非常不雅的,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會有這些行為的話,也會讓別人去排斥他,這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1:多帶孩子去見世面寬闊的視野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是有直接影響的。一個真正有出息的人,他是不會只局限於眼前,而是會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教育女孩子也是一樣,只有正確地教育孩子,他們將來才能有出息,成大事。我們出去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熊孩子」,在餐廳大聲喧譁、到處亂跑,亦或是在吃飯的時候絲毫沒有規矩。這正是因為家長平時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所以,在平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能夠體現家庭的教養和孩子的情商。
  • 為何「情商高」的孩子一眼就能認出?資深老師:身上這3點藏不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平時更關注的多數都是孩子的健康和智商。同時也會認為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智商高,將來就會有出息。但事實上,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商。一個情商高的人,長大後有出息的機率才會更高。針對於情商有多重要,戈爾曼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智商只佔了其中的20%,而情商卻高達80%。
  • 孩子這5個「特徵」明顯,說明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很「吃得開」
    如果孩子從小情商就高,長大後情商自然不會低,給人的感覺也非常溫暖,無法讓人生氣,並且能處理好身邊的矛盾和爭執,做事情的時候自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如果孩子身上這5個特徵非常明顯,說明孩子的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吃得開」。
  • 情商高的人,通常有四個特徵,特別是第三點!
    在如今的社會中,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出色的情商,能讓你更容易受到青睞,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情商高的人,通常有四個特徵。符合兩點,稱得上合格。符合三點以上,就稱得上優秀。歡迎對號入座,看看你的情商如何。
  • 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
    目前,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些地方為此還出現了專門培養孩子EQ的培訓機構,情商真的很重要嗎?曾經對於情商和智商哪個更重要這個話題,媒體對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進行了訪問、總結。結果顯示情商高的人群更容易獲得成功。
  • 「一臉聰明相」已被科學證實,孩子有這4種面相,長大後智商更高
    長輩普遍堅持「相由心生」的觀點,認為一個孩子的面相反映了這個人以後能有多大的出息。很多人認為這都是迷信,但「一臉聰明相」已被科學證實有一定的道理,也就是說從一個人的面相確實看他未來的成長趨勢,智商高低。「一臉聰明相」是真的嗎?
  • 情商低的人,都有這6種特徵!丨情商與思維
    高情商的人能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來去自如,不開罪於人,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大家喜樂融融地把事情辦了,而那些低情商的人總是會讓人不舒服,儘管有時候他們也是好心,但是結果還是辦了壞事。
  • 低情商孩子的10大特徵,家長注意了!
    情商決定孩子的未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超級情商。可現實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自私、拖拉和自我中心,總是讓父母煩惱不已。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情商低以及不恰當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並引導改正。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問了:那麼情商低體現在哪裡呢?
  • 情商低的人10個特徵與9種表現,你擁有幾個?
    情商低的人的10個特徵與9種表現,你擁有幾個?  生活中總有一類人,明明大傢伙聊得熱火朝天,卻在他一開口的瞬間突然冷場,這樣的人通常心直口快,總是「語出驚人」,不自覺地就讓人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大家見到這樣的人都恨不得退避三舍,那麼情商低的人有哪些特徵與表現呢?
  • 心理學專家:情商低的孩子,父母都有5種表現,要從自身找原因
    現在大部分父母把成績高低與智商的優勢作為判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忽略了對孩子的情商教育。這導致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擁有極高的天賦,卻因為不會為人處世泯然於眾人。這時候家長就會開始抱怨孩子的不足,根本想不到從自身尋找原因。白巖松曾表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而馬雲也認為智商像船,情商像帆,沒有帆的孩子不可能順風順水。
  • 北大教授: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共同特徵,與智商無關
    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未來會有出息,希望孩子可以在將來過上好的生活。每個家長的理想都是很豐滿的,但是現實卻是很骨感的。在北大教授指出:評價一個孩子長大後能否有出息,可以從多維度來進行判斷,這類的孩子大多還有4個特質,能夠佔1個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