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培訓機構打出開發腦潛力的廣告,可讓孩子具備蒙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類似的「神童班」受到一些家長追捧。
這些培訓機構有何「神技」?他們所宣傳的培訓效果能否實現?帶著這些疑問,中新網記者日前走訪了多家培訓機構。
聽音樂,睡一覺,打開孩子「松果體」?
「右腦開發」、蒙眼識物、超強記憶力、過目不忘……你是否聽說過那些在家長群裡神乎其神的「神童班」?
位於雲南昆明的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在網上打出「腦潛能開發」的廣告。記者諮詢後了解到,該機構主要從事「蒙眼識物」和高速記憶培訓,為期10天,每天授課7小時,收費19800元。而培訓原理,就是開發孩子大腦中的「松果體」。
所謂蒙眼識物,即遮住孩子的眼睛,盲眼看周圍的事物,如分辨顏色、識字、形狀等等。而高速記憶,則能讓孩子閱讀一遍近千字的文章後,就能背誦至少70%的內容。
據該機構一位彭姓老師介紹,孩子的松果體一旦得到開發,不僅能做到「蒙眼識物」,還能實現左右腦的協調配合,促進孩子專注力、記憶力、想像力提升。
什麼是松果體?彭老師將之稱為「宇宙能量進入人體的閘口」。
他介紹,人體大腦中的松果體是連接左腦和右腦的橋梁,不能自動開發使用。但只要能激活該區域,孩子就能擁有超強記憶力,並開發出第三隻眼,也就是閉著眼睛,也能感知到周圍物體的形態。
如何才能開發孩子松果體?其實課堂培訓的方式很簡單——孩子戴上能改變音波的耳機,聽一段由機構調試、具備特殊波頻的音樂,孩子進入睡眠狀態,輔之以老師引導,就能在腦波音頻共振的過程中,激活松果體。
據稱,這樣的方法被業內「屢試不爽」,並且無論孩子什麼體質,這樣反覆訓練10次,就能100%達到激發效果。
一旦學成,蒙眼識物本領至少能保持到30歲
從培訓的過程和效果來看,在孩子正式學習之前,需先做記憶力測試,即孩子閱讀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後,能記住多少內容。
當完成了10天特訓後,再由家長驗收成果,看孩子現在閱讀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能記住多少。
按照老師的說法,只要接受特訓,孩子看完一遍、複述一遍、再看一遍後,能記住至少70%的內容。但文章的來源,需從機構給出的文章中選擇。
此外,孩子還將和老師共同為家長表演蒙眼識物的本領。彭老師承諾,這一項本領至少能在孩子大腦中儲存到30歲,而超強記憶力,則能受益終身。
加盟費10萬,3天上手「蒙眼識物」課
面對如此「玄乎」的課程效果,若真如機構所言,那麼從事松果體開發的老師,是否也擁有普通老師所不具備的「神技」?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聯繫了北京某「腦潛力開發」培訓機構的業務員。
實際上,從該機構的網頁介紹中,並不能直接找到關於「蒙眼識物」等課程內容,大多為早教的課程介紹。
該機構一名鍾姓工作人員解釋:「因為很多家長不相信了,所以機構不敢公開做,要做也是通過夏令營的形式,針對內部學員進行」。
而當了解到記者對蒙眼識物等潛腦開發課程的加盟有明顯興趣時,鍾某表示,只要給出10萬的加盟費,就能在3天時間內,讓負責人學會「蒙眼識物」的本領。且此課程的加盟事項只能直接和培訓機構的總負責人談,對加盟者的培訓也由總負責人親自教授,並表示能學習這個課程的只能是加盟人本身。
當記者質疑技能的真實性時,鍾某立刻稱自己就擁有這一技能:「你隨便給我一本書,無論德語或日語,我不用看,摸一下就知道這個書大概講了什麼。」
而加盟後機構的做法,目前「蒙眼識物」培訓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動內部進行早教的學員參加冬、夏令營,在其他省市一邊旅遊一邊上課。
「大概10餘天,你收50個學員,每個人收2-3萬的學費,能掙到錢。」這位老師說。
另一種形式被鍾某稱為「遊擊戰」,他介紹這類人員沒有固定的培訓地點和課程,準備進入一個城市前,先做宣傳,等學員湊夠5、6個,每個人收取3-4萬的培訓費,租一間酒店就上課,上幾天就去下一個城市。
鍾某建議記者選擇前一種培訓方式,「你主要做早教培訓,中間夾雜蒙眼識物的課程,賺的穩定也更多。」
專家:「松果體」和記憶力沒任何關係
被各大培訓機構捧上神壇的「松果體開發」到底有沒有效果?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曝光此類培訓,並揭露真相。
對此,大部分網友也提出,這樣的教育模式並不可信:
類似的「腦潛力開發」科學嗎?對此,延安大學神經外科教授周志武也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他說,「科學上並不存在任何專門開發孩子腦潛力的技術。」
對於所謂「松果體」激活腦潛能的說法,周志武解釋說,連接左右大腦橋梁、協調兩半球成為一個整體運作的,並非是松果體,而是胼胝體。
至於松果體,它的存在也非作用於記憶力。周志武介紹,松果體主要在人類性發育方面發揮作用,若松果體提早發育,則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此外,松果體另一功能是充當人體「生物鐘」,如分泌褪黑素等助眠,與記憶力毫無關係,也不具備任何特殊功能值得被開發。
而所謂「蒙眼識物」等類似的潛能開發,周志武稱,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能證明人類有這些特殊能力,更無從談及開發和利用。
在周志武看來,家長不可拔苗助長,過早給孩子太多的學業壓力,應當順其自然,在合適的年齡段做合適的事情。
律師:機構涉嫌虛假宣傳,家長可通過「消協」維權
類似培訓機構的存在,有網友質疑,是否是監管上出了問題?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廣州市律協教育法律業務委員會主任餘蘇律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主要針對文化課培訓,以提高語文數學成績為目的,這種機構需申請辦學許可證,方可公開招生。
而「腦潛力開發」性質的教育機構,打的是素質教育培訓的擦邊球。餘蘇解釋,類似的機構不具備辦學資質,若具備盈利性質,則只需在當地工商局做公司登記即可。因此,對培訓內容的監督,可能不在教育部門的管轄範圍之內。
但這並不意味著,類似的教育機構能游離在「法外之地」。餘蘇稱,如果機構的宣傳內容缺乏科學根據,且效果最終沒能實現,那麼機構就存在虛假宣傳的性質,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
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換言之,若教育機構存在誇大教學效果等行為,餘蘇律師建議,家長應通過「消協」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