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特殊節日,與團圓相關的節日也有很多,但聚焦「家庭」這個小單位的節日,全世界可能就一個。5 月 15 日,國際家庭日。
所謂「家長裡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小到可能就2人的家庭,也會狀況百出。關注社會最小單元的喜怒哀樂,即是關注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
5月15日是第27個國際家庭日,
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國際家庭日吧!
國際家庭日的由來
1989年12月9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在其通過的第44/82號決議中宣布,將1994年設立為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並確定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
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誌,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
國際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各政府機構制定、執行和監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47/237號決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這一國際日為提高對有關家庭問題的意識和加深對影響家庭的社會、經濟和人口發展過程的了解提供了一個機會。
自2012年至2019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下,已連續8年聯合有關單位舉辦「國際家庭日」紀念活動,呼籲社會更多地關注家庭問題,重視家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
國際家庭日設立的目的
國際家庭日的目的就是為促進對有關家庭問題的認識,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可對家庭造成影響的社會、經濟和人口發展過程提供了一個契機,包括全國性家庭日在內的一系列有關提高意識的活動應運而生。
許多國家以此為契機,強調對家庭有利害關係和重要意義的不同領域。活動包括講習班和會議、電臺和電視節目、報紙文章和文化節目等,充分地彰顯了相關主題。
國際家庭日曆年主題
2020:發展中的家庭:哥本哈根和北京+25周年
2019:家庭與氣候行動: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13
2018:家庭與包容性社會
2017:家庭、教育及福祉
2016:家庭、健康生活及可持續發展
2015:男人說了算?當代家庭中的性別平等和兒童權利
2014:家庭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貢獻暨國際家庭年設立二十周年
2013:促進社會融合和代際間團結
2012: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必要性
2011:與家庭貧困和社會排斥作鬥爭
2010:移徙對世界各地家庭的影響
2009:母親和家庭:變化世界中的挑戰
2008:父親與家庭:責任和挑戰
2007:家庭與殘疾人
2006:變化中的家庭:機遇與挑戰
2005:愛滋病毒/愛滋病與家庭福祉
2004:國際家庭年十周年:一個行動框架
2003:籌備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周年紀念活動
2002:家庭和老齡化:機遇與挑戰
2001:家庭和志願者:建設社會凝聚力
2000:家庭: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1999: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家庭
1998:家庭:人權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1997:在夥伴關係基礎上的家庭建設
1996:家庭:貧窮和無家可歸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1995:未設
1994: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
國際家庭日曆年主題(中國)
2020:守護家庭健康 助力健康中國
2019:愛心呵護嬰幼兒健康成長
2018:幸福母親,幸福家庭
2017:健康家庭,健康中國
2016:健康家庭,幸福家庭
2015:重視家庭建設,促進家庭健康
2014: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家是什麼
家是什麼?
家會很小很小,螺螄殼是蝸牛的家。家會很大很大,宇宙是星星的家。
家會很輕很輕,像一粒浮塵,被人一指撣掉,不留一絲痕跡。家會很重很重,像一座鉛山,壓在脊上,寸步難行。
家會很快樂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家會很悽楚很悲涼,像一汪深不可測的淚潭。
問年輕人:家是什麼?他們回答:家是粉紅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家是甜蜜的吻,熱烈的擁抱,柔情似水的情話和思念時的郵票。
問中年人:家是什麼?他們回答:家是心靈與肉體的港灣,能停泊萬噸巨輪也能棲息獨木小舟。家是無私的付出與接納,家是脫去疲勞的熱水澡。家是一個蘋果,你一大口,我一小口。家是一副重擔,我願這邊的力臂短,你那邊的力臂長。
問老年人:家是什麼?他們回答:家是黃昏湖邊的挽扶,家是燈下互相剪去絲絲白髮。家是一件舊風衣,風也是它,雨也是它。家是雖非一見鍾情,卻望白頭偕老的漫漫旅程。家是墓前的一支黃菊。
問孩子:家是什麼?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時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問戀家的人,家是什麼?她說:家是樹上的喜鵲窩,縱然世界毀滅了,只有家在,依然有一切。
節選自《家問》 作者:畢淑敏
家,是記憶裡永遠也擦不掉的味道,
也是吸引你我頻頻回望的鄉愁。
所有人的「家」聚在一起,
便成了「國」
小家眾,則大國成;
小家固,則大國強。
你我生長的這片熱土,
是我們的家,
更是我們的國。
來 源:中國家庭報
投稿郵箱:cfpa5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