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是非常迅猛的,但是最近十幾年經濟發展明顯放緩了,跟其他三小龍相比,臺灣的經濟發展明顯降低速度了,特別是跟韓國、新加坡的增長速度相比,明顯是有些落後了。
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臺灣仍然有自己的一些基礎和優勢,所以目前臺灣的經濟從整體來說還是算比較強的,至於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可以通過幾項數據來對比一下。
1、GDP規模
2018年臺灣GDP總值是17.77萬億新臺幣,同比增長2.6%,按照當時新臺幣跟美元的匯率計算大概是5890億美元,這個GDP規模可以排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當中的第21位,跟波蘭、瑞典等國家的GDP規模差不多。
2、人均GDP
2018年臺灣的人均GDP是2.46萬美元,人均GDP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當中可以排在第44位,跟阿巴魯,巴林,葡萄牙等國家的GDP相當。
3、製造業產值
2018年臺灣實現製造業產值為14.39萬億新臺幣,大約是4790億美元,這個製造業產值在全球當中可以排進前15的位置。
4、貿易進出口總額
2018年臺灣進出口總額達到6227美元,其中出口3360.5億美元,進口2866.6億美元,這個進出口規模大概可以排在全球第17的位置,跟西班牙差不多。
5、世界500強企業數量
2019年臺灣總共有9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在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當中,臺灣所擁有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可以排在第11位,跟西班牙相當。
綜合以上各項數據之後,臺灣的經濟實力從整體來說還算是比較強的,如果按照經濟綜合競爭力來看,臺灣目前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至少可以排在全球前20的位置。
當然我們上面所列舉的這些數據並不能全面地反映臺灣的真實經濟競爭力和實力,目前臺灣有一些領域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半導體和電子行業方面。
比如在半導體行業方面,目前臺灣擁有很多知名的企業,比如臺積電,聯發科聯電,日月光等等,這些企業在行業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每年的產值也是很大的,比如2018年臺灣的IC產業產值達到2.63萬億新臺幣,大約是875億美元,這個產值僅次於美國,排在全球第2位。
這裡面臺灣的晶圓產能更是高居全球第一,目前臺灣晶圓一個月的產能大概是在420萬片左右,佔全球的比重達到21%以上。
除了半導體行業之外,臺灣的電子行業也非常發達,目前臺灣的電子產品以及電子零部件,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這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包括鴻海精密,華碩、廣達電腦、明基等等,目前臺灣電子行業一年的產值大概在16萬億臺幣左右。
由此可見,雖然最近十幾年臺灣的經濟發展比較慢,但是它的底蘊還是存在的,憑藉著之前積累下的強悍工業基礎,臺灣目前的經濟實力,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
只不過最近幾年隨著大陸等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崛起,臺灣的一些企業競爭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很多行業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比如在半導體行業,以前臺灣半導體企業是非常厲害的,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大陸一些半導體企業的崛起,目前大陸已經有很多企業可以跟臺灣的企業相互抗衡,而且未來臺灣的這些企業優勢還有可能進一步喪失,如果臺灣不能夠擺正心態,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面,那麼臺灣目前所擁有的很多優勢都有可能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