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
他,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科學界公認的除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用自己早已癱瘓的手腳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他就是霍金。這個人,你不會陌生。
「宇宙遼闊無際,對於人們來說,宇宙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宇宙裡,還有很多古老,甚至連誰也解答不出來的問題。」但是,霍金卻試圖打開了這座大門。
從8歲開始,這位小天才就對預知未來有了濃厚的興趣。在一個人的夜裡,他會很長時間的盯著漫天的星星,心裡想像這些美麗的星星來自何方。上了初中之後,他也貪玩,所以學習成績也不是特別優秀。但儘管這樣,他也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最聰明的學生。
課上,他總會提出一些奇怪的言論,讓老師和同學們難以回答。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與眾不同,才造就了一代奇星。
可世事無常,21歲時,霍金就被查出有肌肉萎縮症。醫生告訴他,他已經不久於人世。了解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霍金並沒有放棄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他盡力用自己所剩的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沒有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三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對黑洞的認知都是只吞不吐。
憑藉著對量子宇宙論做出的巨大貢獻,霍金理所應當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可謂是名至所歸。
如果說,在別人的眼中,這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對當時癱瘓的霍金來說,這遠遠不算什麼,價值太少。對於生命的敬畏與熱愛,他覺得這些遠遠不夠。
在他的腦海中,一直都住著一個宇宙。他在大腦中想像著,論證著,計算著,他思考著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概什麼時候結束?在這期間,他與病魔時時刻刻都在抗爭著,好幾次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但這些都無法撲滅他對自然科學的熱情探索之火。
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什麼影響,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像的宇宙世界裡,努力不去想自己身患的疾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霍金就坐在輪椅上,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撰寫了《時間簡史》,遨遊了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除去這些學術上的令人矚目的成就之外,他對於愛情,有著嚮往,有著幸運。1962年夏天,霍金和簡相遇了。(我們大概不會知道,就是這個女孩,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給了他生存下去的勇氣)後來又經過幾次偶遇,他們之間便產生了愛情,但卻多了一絲苦澀。愛情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的。次年,簡和霍金結了婚。他們的愛情觀並沒有因為病魔的出現而放棄,而是更加的堅定,兩人並肩作戰,打破了只能活兩年半的神話。
可能是因為簡,可能是因為愛和勇氣。霍金重新開始研究學術了,並且很順利地獲得了博士學位。霍金對女人有著獨特的幽默感,當人們問到他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時,他回答第一想知道黑洞裡有什麼,第二想知道女人是什麼。
愛,在當下的社會裡,有時候很廉價,很輕薄。可在霍金和簡的身上,我卻看到了光芒。他們和病魔頑強作鬥爭,儘管每天醒來都可能接收到丈夫離去的現實,可是簡沒有放棄:她沒有放棄霍金,沒有放棄他們的愛情,更沒有放棄他們的生活。娶妻如此,夫復何求?這場愛戀,跨越了時間的限制,走過了歲月的長河。儘管最後沒有結局,可依舊清澈乾淨,為人仰慕。
對於自己的物理研究,霍金一直都是信心十足。偶爾有學生會對他的理論提出質疑,他立即會給對方一個咧嘴笑容。
病魔讓他夜不能寐,可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生命價值的追求,才是他千金不換的品質。
他曾給他的三個孩子說:「記住永遠仰望星空,而不是計較自己的得失;永遠不要放棄工作,工作讓你的生活有了意義和目標,如果沒有它,生活就沒有意義和價值;如果你有幸找到真愛,記住,那是非常珍貴的,不要置之不理。」
從他給他孩子的忠告也許我們可以看得出:病魔使他對生命,對生活,對理想,對愛,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生命的可貴之處,往往在極其短暫的一瞬間,我們才能夠體會到。對於這位物理界的怪才,我們所感動的,並不是他曾經受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
霍金的傳奇一生,就正如《南方周末》在特稿裡所評價:二十世紀物理學的萬神殿裡供奉著一長串閃光的名字,霍金不在最耀眼的之列,卻很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位。雖然他是一位輪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人生卻比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豐富,精彩的多。
作者:安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