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霍金的《時間簡史》了解的很多,而對霍金的個人生活知道的很少。《時間簡史》是霍金的一部暢銷世界的科普書籍,即將上演的好萊塢大片「萬物理論」成為全球影迷熱切期待的故事片。電影「萬物理論」講述了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故事,霍金是一位研究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宇宙學的面貌。個體生命始終是渺小的,霍金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終身都在與身患的退化性疾病做抗爭,他是我們的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人們甚至將霍金的名字和歷史上的科學巨匠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相提並論。霍金屢次成為娛樂界的搞怪人物,人們很少知道霍金的個人生平。好萊塢導演詹姆斯·馬什獲得過奧斯卡獎,他如願以償地將霍金的科學與人生故事搬上了銀幕。
「萬有理論」是一部傳記性的影片,好萊塢導演詹姆斯·馬什專門拜訪了霍金,當時感覺到像遇見了女王、上帝一樣,他在大科學家面前一時半載說不出什麼話來,不知道怎樣提問,也不知道霍金給出怎樣的回答。只有走進霍金的心靈深處才能拍出真實的感人影片。傳記題材的故事片「萬有理論」取材於自傳體小說「無限的旅行」,該小說的作者是霍金的第一位夫人簡·霍金,劇作家安東尼·麥克卡藤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他在2004年第一次讀到了這部小說,動了將小說改編成劇本的念頭,麥克卡藤在10年前走訪了簡·霍金的家,向簡·霍金請教改編劇本的事宜,大約過了8年,簡·霍金終於同意麥克卡藤改編劇本的請求,兩人在漫長時間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係。霍金的人生和愛情故事登上了屏幕,世界各地的觀眾從中了解霍金的人生故事,以電影藝術展示霍金的人生經歷,電影導演的嘗試還是第一次。
宇宙學家霍金期望人們對無邊無際的宇宙產生濃厚興趣,他不希望人們對他的個人生活產生了著迷,霍金長年坐在輪椅上,在計算機合成技術的幫助下進行發聲,人們從聲音上判斷他是一位美國人,霍金實際上是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不乏英國人的科學的嚴謹求實和生活的詼諧幽默,他不是從小就坐上了輪椅,他在20多歲時患上了運動神經退化疾病,從那時起開始了漫長的輪椅生涯,霍金取得了偉大的科學創造,幾乎都是在與病魔做抗爭的輪椅上完成的,他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英雄,霍金有過兩次婚姻經歷,養育了三個孩子。我們大致回顧一下霍金取得的科學成就,他定義、或重新定義了天體物理的黑洞概念,1974年,霍金提出了帶有激進意味的黑洞理論,黑洞不是完全黑的,它實際上向外釋放了能量,現在的科學家稱之為「霍金輻射」,黑洞輻射理論融合了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科學家思考宇宙萬物的方式隨之發生了改變。
1983年,霍金與詹姆斯·哈特爾共同合作,兩人提出了宇宙沒有物理邊界的觀點,為了理解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人們設想一位旅遊者不停地向正前方走去,他、或她永遠走不到邊,不會出現「天涯海角」的地方,他走不到終極的目的地,宇宙的無邊旅行好像環球航行,從大海航行的起點出發,經過一周的航行又回到起點。霍金的宇宙數學模型適合對時間的解釋,也許時間有限定的起點,而時間無始無終,好像航行的圓周效應,時間永遠向前流逝。1988年,霍金髮表了劃時代的宇宙學讀本《時間簡史》,出版引起的廣泛追捧超出科學界的想像,科學讀本通常成為少數人的閱讀材料,而《時間簡史》卻發行了一千多萬冊,以40種語言出版,公眾的科學熱情被激發出來,霍金創造了吉尼斯紀錄,他的科學貢獻主要表現在科學發現和科學普及的兩大領域。
如果談及霍金第三個領域的貢獻,那麼娛樂人物霍金「功不可沒」,兩大領域的科學和娛樂「風牛馬不相及」,歷史上的科學家很少與娛樂行業「掛上鉤」,而在「娛樂至死」的時代,社會文化的消費方式改變了科學家的形象。經濟學家步入娛樂行業,這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經濟學家傳播「駭人聽聞」消息的能力遠超科學家。大科學家霍金頻繁「涉足」娛樂業,他的奇異行為令人驚奇。霍金參加了「冰桶挑戰賽」,這是他最近的娛樂愛好之一,人們對霍金創造了娛樂業的GDP評價不一,電影」萬有理論」沒有涉及到霍金的所有社會活動。
(編譯: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