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飾)和簡(菲麗希緹·瓊斯 Felicity Jones 飾)相識於一場舞會上,兩人初次見面交談甚歡,頗有一番相見恨晚的意味。之後,霍金大膽的邀請簡參加舞會,二人以此為契機,陷入了熱戀之中。 不幸的是,一次昏迷令霍金被確診患上了罕見的盧伽雷氏症,醫生坦言他只剩兩年的生命,被病魔折磨的霍金陷入了抑鬱之中,然而簡併沒有因此而拋棄他,恰恰相反,幾經波折之後,兩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簡還為霍金生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霍金的身體迅速的虛弱下來,與此同時,他在學術研究上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為了照顧霍金,簡心甘情願成為了他「背後的女人」,但是,這也恰恰成為了兩人幸福婚姻裡的第一道裂縫。
這麼拍霍金,幾乎是最沒有想像力的平庸手法,那些邊角料般的三角戀,還不及霍金一兩句描述自己思想的話語有光彩。好在有那麼幾個鏡頭算是精彩,以及讓我這個當初無比痛恨物理的人真正有了讀《時間簡史》的興趣。攝影表演情節流暢度都很好。只是切入點太扁平。以至於感覺像在看英劇。高成本電視劇。因為要解釋時間簡史而設計一段場景解釋時間簡史。說不出哪裡不好。但也沒哪裡好。幾段重要轉折也避重就輕,一筆帶過。所謂「萬物理論」也完全沒有融入敘事中。看完之後,觀眾既不能了解霍金的理論,也不知道他的生活,可謂失敗。看到下面有人的評論很中肯,於是我不必自創了:「所有那些為愛咬牙堅持的勇氣,相信愛能戰勝命運的決心,甚至是愛本身,都在時間的面前碎成了灰燼。
雖是真實故事,但傳記本身的吸引力先天不足,所以能拍成這樣已經算超出了預料,尤其到了結尾時間倒流,定格在初見的一瞬,竟澎湃不已。最終Jane的離開略出乎意料,就像片子的主線是愛情一樣。攝影配樂小贊,其他無甚可言。演的霍金太像了,簡直都忘記他曾經在悲慘世界裡小雀斑的樣子,為了他這片就夠7分,就是感覺拍的有點沉悶,當然傳記類本身沒太多的跌宕起伏的節奏效果。不過,正巧前段時間看了美麗心靈,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與妻子的故事,相比,萬物理論略遜一籌。霍金的自傳,主演霍金的那位好辛苦,流水帳敘事,沒有太多波瀾,同是傳記類題材的片,更喜歡萬物理論。
演過霍金的人很多,捲毛也演過。外國的片子和國內的片子就是不一樣啊,人家外國人身患如此重病,走路都有問題,還能正常的上課演講走路,其他人也沒有特別額外另眼相看。這片子主要講的不是霍金個人的成長奮鬥史,而是感情史吧,話說他第一任老婆真心的不容易啊。可能對霍金不太感興趣這片看了五遍歷時一個月,愛的方程式生活比科學難,拍的很夢幻,但由於人物在世又根據前妻回憶錄所編,表現的比較主觀高大上了,導致劇情無驚喜挖掘不深。小雀斑賣力演得也像,奧斯卡又喜歡這樣的角色,拿影帝不稀奇。霍金的愛情史,平淡的手法,委婉地向大科學家致敬,至於是否有美化,不得而知。看我,讓我覺得,真愛對方,就要懂得適時放手,讓對方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霍金能有今天的成就,甚至是能活到今天戰勝死神,妻子珍妮功不可沒,一直不明白這樣的患難夫妻怎麼婚姻也能會走到盡頭,難道是信仰不同?故事太美化了,平庸乏味,傳記片還是喜歡芬奇來拍。 Felicity Jones真是個可人兒,而Elaine有一種攻擊性的美豔,誰說男人的口味是一成不變的來著?與其說是霍金的傳記不如說是霍金背後女人的傳記,影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霍金扮演者雷德梅恩傳神的演技外就是簡如何努力地支撐起家庭的種種不易,對於霍金如何克服身體的殘障取得偉大成就卻流水帳般帶過。這其實是愛情片吧,然而愛情也經不住時間的衝刷。霍金百分之百不想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坐在輪椅上的模樣,不管他的成就有多偉大,首先,他要是個人。
霍金有了新歡之後才肯離婚,而且還是由霍金本人提出來的,不得不說簡是一個嚴格遵守宗教信條的女人,雖然這可能也確實造就了她道德上的高貴。愛情和私生活也許真的沒有這種所謂的理論,基本上就是暢銷書和通俗電影的理論而已。天才的世界真性感;偉大的人不一定能讓你擁有普通的幸福;擁有一個好的伴侶是多麼多麼重要;「我愛過你。我盡力了。」這話太讓人難過了。怎麼那麼八卦啊,霍金之所以是霍金不是因為和他老婆的那些破事兒吧?當然小雀斑演的是很好啦。國外這樣的片子讓我們看到了真愛排除萬難,國內這樣的片子就會讓我們覺得虛偽,為什麼?因為社會風氣不同,發達西方是民主自由的,當然會有為知識獻身的,國內為知識獻身的沒見過,為錢獻身爭先恐後的一群又一群。
有很多個時刻,放一般人身上大概自殺一萬遍了,但是他,他不同,他對宇宙、對世界懷有的本能好奇讓他不停萌生新鮮感,一聲我愛你,一個彩色字母板的秒懂,一臺會發聲的文本語音合成器,都讓他笑得像個孩子。而簡擁有了兩個人生,霍金與霍金後,這也很好。整體表現平平,亮點是小雀斑的表演。另外很同意看到的一句評論「愛情不應該是任何偉大頭腦的附屬品。」依靠消費名人的隱私,高舉愛與和諧的旗幟,而處處充滿精巧的算計,這不是一部優秀電影該有的態度。簡·王爾德為霍金消耗了二十多年最美好的年華,她理應擁有幸福的生活。非常勵志的故事,看完之後產生了正能量。但是香港的中文片名實在不妥,雖然是霍金前妻的回憶錄改編,但故事顯然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愛情議題,而且這一段婚姻最後也是狼狽收場。
史蒂芬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的故事,拍的不是很精彩,但是男主角的演技很厲害,細節也做得到位,平鋪直敘的傳記,沒有特別記憶深刻的段落。四平八穩,不溫不火,屬於看完會馬上忘記故事的那種,期待太高有點失望。小雀斑的表演確實有難度,表演畫面與配樂不錯。叫萬物理論又沒怎麼講理論,那這名字豈不就是愛了?於是註定成為一部披著傳記片外衣的愛情片。打光與配樂相當棒,加之小雀斑和Felicity出色的表演,影片本身還是很好看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一部沒有壞人的電影,只是據說電影和事實有些距離…純當成一部愛情片來看還挺暖的,只是電影的標題如果暗示「萬物理論」是愛的話…我就覺得太敷衍了…
雖然叫做《萬物理論》,但電影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講述霍金與簡之間的感情故事上。影像很出色,但故事的切入點很平庸,對角色的刻畫也缺乏說服力。煽情什麼的都到位了,但本質上的東西還是少一些。柔和,唯美,細膩,宛如油畫,劇情無非是霍金生平的一攬子事,鏡頭每一個都像是加了濾鏡美顏過。飛機上看完。"我愛過你,我盡力了。"原本以為這樣的陪伴絕逼是要走完生命全程的,沒想到在生命的盡頭還有選擇第二次的機會,真浪漫。萬萬沒想到是個愛情片,還虐得一塌糊塗。女主談的兩段戀愛也真都甜得發膩了。看過後,心裡挺難過的,尤其後面查了下資料,覺得霍金的形象在我心中有點崩。可能是我自己把他架在了一個高度吧,總希望每個人是完美的。這部電影很成功,很好看,拍到不錯,推薦看看。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逝去的親友就是身邊的暗物質。我願能再見你,我知我再見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果然對這種情史電影沒有抵抗,淚點也是很低…演員真是個太不容易的職業了,嘴巴怎麼做到那樣子講話的…小雀斑這個奧斯卡拿得太實至名歸了,現在除了他我也想不到還有誰可以演霍金了,他演的霍金讓我覺得劇組根本就是請了本人來出演吧。符合我對傳記片的一切美好期待,凝練而動人。人的一輩子多麼簡單:做一個好的人,找一個對的人。經歷了這麼多的確很難說還有愛情了,可這不是失去,而是升華或者蛻變。但還是要從勇敢真誠的去愛出發,才可能經受住現實的消磨。
美好的自傳,發現文學與物理相碰撞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會指代,很多時候表達不過是各種方式,不同的表達會很有意思。令人痛心又美好的愛情與生活。簡已經足夠偉大,天才的世界不是那麼好打發的,如果是我我做不到。喬納森也很善良紳士,美好的人遇到了另一個美好的人,最後簡的再婚很欣慰,霍金也窮其一生的探索這未知的宇宙,劇本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