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理論》:霍金,生命長河中的一位偉人,宇宙星辰是他的歸宿
電影《萬物理論》是用來記述霍金青年時代的一部影片,很幸運能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個時代,他的離去是全人類的損失,我們普通人對於霍金的了解呢,都是在新聞和百度百科裡。那麼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帶來一部關於他年輕時候愛情和生活方面的一部電影,叫做《萬物理論》。《萬物理論》,霍金,生命長河中的一位偉人,宇宙星辰是他的歸宿。
影片開始,霍金坐在這個電動椅上,隨著音樂慢慢的轉動,畫面一轉,回到了1963年。21歲的霍金和好朋友布萊恩在清晨騎著自行車,在劍橋的小路上嬉戲。那時候,他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他倆進入了劍橋大學的小禮堂小酌了一杯,看到了兩位漂亮的女生。霍金在那時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簡。兩人一直聊到很晚,簡,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霍金,霍金感到很開心。後來霍金和簡結婚了,婚後特別的恩愛,簡,一直陪伴在霍金的身邊。
雖然若干年前的《時間簡史》,那本薄薄的小冊子不少人看的似懂非懂,在這樣時間空間的交錯,關於世界起源的猜想論證中感受到了朦朧的詩意。拋開這是一部現實的人物傳記,因為對霍金經歷的一知半解,網友更傾向於把它當做一部發生在劍橋的理科學霸和文科小清新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們的相遇像是宿命,奇妙的火花如此緩慢的點燃。在天才的猜想初露端倪,突然降臨的疾病也將霍金打入了深淵,但是簡的愛情無疑是一個高潮。我一直相信,如果沒有簡的出現,霍金或許只是一個天才,但是不會成為一個傳奇。
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是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或許就是簡的出現,讓霍金最終從心理上接受了上帝的存在。愛情這東西的保質期有多久呢。開始於一場傾慕的愛情,用一生的操勞去肩負起一個家庭的重擔,電影只是匆匆帶過,我相信現實一定要艱難的多,愛情就是在這樣的日復一日,獨自崩潰中被慢慢消磨,最終他仍舊會變成生命中最珍貴的一部分,只是那一部分不可割捨的理由已經與愛情無關。電影是這樣暗示的,霍金慢慢感受到了簡已經不再愛自己,但是她無法離開自己,所以不如自己先放手,讓簡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有時候,或許放手才是一種更愛。
就讓我相信電影一次,這就是現實,霍金一直像最開始那樣,愛著簡,雖然不能表達,這種愛一直存在於他全身上下唯一能正常運轉的,超乎常人的大腦中,默默的沉澱。
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本文由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