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唏噓聲中送別霍金——「他回到了星辰宇宙」

2021-01-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丁雨晴 候濤 範凌志 李司坤】「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走了」「他回到了星辰宇宙」「時間永留簡史」……14日中午,一則名人訃告在中國網友的朋友圈瞬間刷屏。這位名人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他以「黑洞理論」聞名,其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暢銷全球,他本人的形象常常是坐著輪椅、使用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一位外國物理學家何以引發如此轟動?有人說,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有人認為,霍金在物理學界的真實地位或許被高估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當霍金說些什麼時,全世界都在聽」,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像他這樣「引發社會大眾想像,讓全球千萬人喜愛」。何況這位21歲就罹患「漸凍人症」的天才巨匠還代表著另一種意義——與不幸命運抗爭的人類意志力的化身。

悼念——一個個巧合的日子

「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悲痛。」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子女對外公開發表聲明:「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與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對於科學界來說,3月14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國際圓周率日」(Pi day),每年科學家和數學家們會在這一天慶祝數學常數π(近似值3.14)。另外,139年前,愛因斯坦在這一天出生。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76歲的霍金在14日去世是個「令人震驚的巧合」,他去世的消息剛傳出,社交媒體上的人們就將其與那兩個日子聯繫起來,「還有人猜測稱,也許霍金特意安排了這種巧合」。

還有一個巧合是,霍金的出生日和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去世的日期一致。這更引發外界對於霍金去世的感慨。在國際主流媒體上,霍金的名字也一遍遍出現:「發現『黑洞』使霍金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英國《獨立報》);「霍金已成為文化偶像」(法新社);「霍金的一生是意志力和力量的故事」(《印度時報》);「儘管身體癱瘓,他才華橫溢的思維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美聯社)。

「科技界悼念霍金。」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霍金去世後,「全球資訊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是最早為他哀悼的名人之一:「我們失去了一個巨大的頭腦和一個傑出的靈魂。」在矽谷,微軟CEO納德拉、谷歌CEO皮查伊、蘋果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深度思維」執行長哈薩比斯等,都公開表達對霍金的讚美和懷念。「當未來的歷史學家思考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傑出人士時,他們將會想到霍金教授」,俄羅斯矽谷企業家尤裡·米爾納說。

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推特上寫道:「悼念霍金,著名的物理學家及科學大使。他解鎖了充滿可能性的宇宙,讓我們和全世界得以進一步探索。望你繼續在微重力世界中像超人般飛翔。」

就在本月初,國家地理雜誌節目《Star Talk》還找到霍金談論宇宙大爆炸,這可能是霍金生前最後一次公開受訪。霍金在節目上說:「我們所經歷的真實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後才出現的。」

傳奇——他想「知道上帝的想法」

霍金於1942年出生,父親為生物學家。1963年,霍金被確診患有「漸凍人症」。1964年霍金結婚時,醫生曾評估他只剩下兩至三年壽命。到1970年,霍金已無法行走,後來全身能夠動的僅剩幾根手指。1985年,霍金失去說話能力。

儘管惡疾纏身,霍金在1965年憑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霍金先後在牛津、劍橋等名校任教。1988年,即失語3年後,霍金完成《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這本著作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2001年,霍金髮表《果殼中的宇宙》。

近些年來,霍金不斷就一些熱點話題大膽發言,比如他警告人類別招惹外星人,預測人類50年內移居月球、本世紀末「移居火星」等。霍金還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失控發聲,但他又表示,很欣賞這種技術帶來的好處。

英國《金融時報》14日稱,霍金對宇宙學的許多重大問題,尤其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個偉大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霍金最具獨創性的研究跟黑洞有關——物質密度達到很高程度,以至於光無法脫離其引力。他證明,黑洞不只是一個奇異的理論概念,而且在宇宙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事實上,黑洞甚至不是很黑,黑洞會釋放出輻射(「霍金輻射」),最終黑洞甚至會消失。

霍金的理論及著作使他成為這個時代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不少人給予他極高的評價。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稱,霍金對理論物理的貢獻被經常與愛因斯坦相比。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14日表示,他相信未來千年時間裡,當人們討論「黑洞」問題時,霍金的理論仍然不會過時。

美聯社14日評論稱,對霍金來說,這如同一種宗教意義上的探尋,他曾說找到「萬物理論」就將使人類「知道上帝的想法」。

霍金訪華時曾登上長城

個性——霍金為什麼如此迷人?

「數十年來,霍金一直是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當霍金說些什麼時,全世界都在聽。」德國《世界報》14日稱,霍金說的總是高度複雜的話題:這個世界有沒有一位神?浩瀚宇宙中還有其他生命嗎?不管霍金的意思是什麼,都會引發全球討論。霍金為什麼如此迷人?

誠然,霍金一直致力於鼓勵大眾對太空產生興趣,他提出的一些深邃的問題往往引發全球網友共鳴。另一方面,霍金的成年生涯一直與「漸凍人症」共處,但他經營了自己的家庭,並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就。

英國《泰晤士報》14日稱,《時間簡史》一書的暢銷對於霍金在全球的知名度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該書受歡迎程度之高,甚至讓霍金出現在了西方老牌流行樂隊的唱片上。

其實,霍金一直是大眾熟悉的科學明星,他出現在諸多影視作品中。《辛普森家族》曾描繪霍金與主人公一同喝酒的場景,他還在BBC經典科幻喜劇《紅矮星號》中亮相,他甚至參演了美國熱播科學劇《生活大爆炸》。

霍金本人極有個性。60歲生日時,他搭乘熱氣球慶祝。那一周,他因使用電動輪椅超速撞斷了腿。65歲時,他登上一架特製波音727飛機,參與零重力飛行。霍金還參加冰桶挑戰,參與2012年倫敦帕運會開幕式。

據美國《野獸日報》披露,霍金還「愛好」用輪椅軋討厭的人的腳趾。在1976年的一次宴會上,查爾斯王儲不幸中招。據說霍金曾表示:最大的遺憾之一是沒軋過柴契爾夫人的腳趾。撰寫《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的吉蒂·弗格森也寫過這段傳言:誰惹惱霍金,誰就會成為他輪椅下的犧牲者。霍金本人「否認」上述傳言,但他的說法是:「這是惡意謠言,誰敢再提這件事,我就用輪椅軋他。」

令外界著迷的還有霍金的私生活。他的首任妻子陪伴他25年,後來出版回憶錄記述兩人相戀、結婚以及出現第三者、第四者終至破裂的過程。1995年霍金與第二任妻子結婚,但僅維持11年。他的第二任妻子被懷疑虐待霍金。德國《明星》周刊稱,霍金的私生活總是出現流言蜚語。

2002年,霍金的母親這樣向BBC描述:他是一位非常正常的年輕人。他喜歡派對。他喜歡漂亮女孩,只(喜歡)漂亮的。據說霍金曾坦承:「女人,她們完全像謎般令人不解。」

爭議——「霍金不是第二個愛因斯坦」

作為一位明星科學家,霍金在中國的人氣非常高。2016年4月,霍金開通微博與中國網友互動,他發出的第一條微博使他在一天之內收穫超過百萬的粉絲。目前,霍金的微博有超過400萬個粉絲,不少人留下悼念字句。

在1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環球時報》記者提問道:「中方對霍金先生有何評價?」發言人回應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科學鬥士,生前曾三次來華,中國領導人曾會見他……他曾十分堅持、並最終在助手的幫助下實現了登上長城的願望。

據BBC報導,霍金最早一次訪問中國是1985年,當時去了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2002年,霍金應中國數學家丘成桐邀請再度訪問中國,在北京、杭州演講和發表報告。2006年,他第三次訪問中國。

不過,美國《華爾街日報》2016年報導稱,霍金用「大爆炸」在中國社交媒體亮相,中國人對他的尊重近乎崇拜,以至於有人留言:「評論請注意素質,每一句都影響別人對中國的印象。」如今霍金故去,在一片對其成就的讚美聲中,也有人提出要客觀看待。

「他不是第二個愛因斯坦。」德意志廣播電臺稱,霍金一生都在尋找「解釋一切」的理論,但他不是第二個愛因斯坦。他可能因殘疾而出名。他的理論也有爭議,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糾正自己。他有關「黑洞」的假說至今仍無法證明,他也因此至今未獲諾貝爾獎。不少物理學家認為,霍金只是在已有的理論框架內取得了比較重要的拓展。

「一個殘疾天才科學家的範本」,德國新聞電視臺稱,霍金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科學發現,還有他的個性。兩者的結合才讓他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科學家。霍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精明而且總是在開玩笑,甚至在電視劇中露面。他不僅讓科學界自豪,也讓許多普通人,尤其是殘疾人,有了更強的信念。

14日的《紐約時報》對霍金的形容是「在輪椅上漫遊宇宙」「人類意志和好奇心的象徵」「一個超越了極限的人」。「自愛因斯坦之後,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如此吸引公眾的想像,並得到全世界幾十億人的喜愛」,該報援引紐約市立大學一名物理學教授的話說。

霍金語錄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玩擲骰子的遊戲』,他是錯的……上帝不但擲骰子,有時還會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迷惑我們」

「人類只是在一顆中等大小星球上的化學敗類……我們微不足道」

「我認為全面發展人工智慧,會造成人類滅亡」

「如果外星智能生命到訪,結果很可能和當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一樣,給土著居民帶來沉重災難」

「宇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完美根本不存在……沒有缺陷,你我均不會存在」

「吹噓自己智商的人都是失敗者」

相關焦點

  • 《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他回到了屬於他的宇宙星辰
    霍金全名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萬物理論》中埃迪·雷德梅恩飾演霍金即使身體不便,霍金依然憑藉著超強的毅力,完成了一本本物理學著作。
  • 《萬物理論》:霍金,生命長河中的一位偉人,宇宙星辰是他的歸宿
    《萬物理論》:霍金,生命長河中的一位偉人,宇宙星辰是他的歸宿電影《萬物理論》是用來記述霍金青年時代的一部影片,很幸運能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個時代,他的離去是全人類的損失,我們普通人對於霍金的了解呢,都是在新聞和百度百科裡。
  • 回到星辰宇宙的霍金經歷了怎樣的一生?
    55年來他一直生活在死亡邊緣,當他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後仍然抓緊完成了自己在劍橋大學的博士學業,並且頑強地活了下來,結婚生子,從事科學研究,直至成為劍橋大學的教授和名滿世界的科學家。同時,霍金也是卡通劇中的常客,僅僅在美國最知名的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他就出現過五次。《星際迷航:下一代》中扮演自己,和牛頓,愛因斯坦一起在宇宙飛船中打橋牌。
  • 史蒂芬·霍金——他屬於星辰宇宙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 1942年1月8日 ),出生於英國。作品&榮譽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獲得榮譽有總統自由勳章(2009年)、科普利獎(2006年)、沃爾夫物理獎(1988年)、愛因斯坦獎章(1978年)等。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
  • 霍金逝世,享年76歲,他回他的宇宙了!
    他沒有離開,只是去了星辰宇宙。相信不管對物理懂或不懂的人,都應該知道霍金,這個無數次出現在英語試卷和作文素材中的人,不僅因為對黑洞的理論研究而享譽世界,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物理學家。他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據美國《野獸日報》報導,霍金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用輪椅軋過討厭的人的腳趾頭,在1976年的一次英國皇家宴會中,英國王子查爾斯就不幸中招,霍金軋過他的腳趾之後,還高興地開著輪椅在地上轉了一圈
  • 屬於星辰宇宙的人類——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今日凌晨武漢鐵院天空傳來一聲悶雷,吵醒了不少正在熟睡中的小夥伴,沒有想到,這一聲悶雷,成為了特殊一天的開端。
  • 「霍金沒有離開,他只是去宇宙旅行了」
    」史蒂芬·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    霍金的子女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 霍金(Stephen Hawking)去世,網友如何評價他一生的貢獻?
    Nathen:他只是離開了輪椅,回到了他最愛的浩瀚星辰。有調App:任何一個偉人的離開,都讓在世的人們感到無所適從的恐慌和不安。這是他偉大之處,被從未打過照面的人們依賴。就一個『名人』而言,他溫和、謙遜、有禮、富有幽默感、字字珠璣、充滿智慧,雖然身體萎縮、渾身只有一根大拇指和眼睛能動,但當你面對面和他『交談』時,你能非常清晰的從他眼神他身體甚至是他移動緩慢的手指中感受到堪比非洲草原上狂奔的野牛般旺盛的生命力。他無法選擇自己的驅殼,卻從未停止進步和戰鬥,讓自己的靈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這麼來說吧。
  • 霍金:一顆星辰隕落了!帶你看霍金與中國的故事
    史蒂芬·霍金,在伽利略的忌日誕生,在愛因斯坦的生日去世,他們都屬於星辰。該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肌肉也會因缺乏運動而萎縮。該疾病尚無有效療法,患者在疾病晚期會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最終可能因無法呼吸而死亡。  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醫生的預測並不準確,霍金繼續進行他的科研工作,結了兩次婚,並育有三個孩子。曾先後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
  • 霍金生前最後的微博發給了……
    人類世界永遠失去了一個有趣的天才,地上少了一個明星,天上從此多了一顆星星,他的智慧和忠告永在。 霍金逝世,震動全世界,世界各地網友紛紛緬懷,而王俊凱的一條:「緬懷霍金先生,您永遠屬於宇宙星辰,您的教誨我也會銘記在心。」
  • 沒有人可以拒絕,對於星空的嚮往,在星辰宇宙中結婚的究極浪漫
    人類對世界的好奇總始於仰望星空我們無數次想觸碰這蒼穹下的點點繁星梵谷筆下的「星月夜」霍金終其一生的追逐>梵谷看到的星空,無盡絢爛,繁星閃爍的背後是來自他,乃至每個人心中的火。而霍金看到的星空,推敲著時間與空間的內在原理,是人類的起源,我們的歸宿。「我所探尋的宇宙之所以有趣,因為它是我所愛之人的家園。」
  • 《果殼中的宇宙》,霍金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
    《果殼中的宇宙》書名出自於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其隱喻來源於「復仇王子」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細心想像,哈姆雷特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其實和人類的宇宙觀完全相符。這不僅是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也說明藝術和科學其實是相通的。
  • 霍金真的去世了? 陰謀論者:他其實早就被AI附體了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家人發表聲明證實,霍金在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從人類社會到宇宙星辰,霍金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 中高考必備:霍金的名言和事例素材
    有人說,廣袤的宇宙裡有夢幻的星雲,有正在飛向地球的小行星,有吞噬一切的黑洞……霍金沒有死,他只是終於擺脫了束縛著自己的肉體。從輪椅上一躍而起,飛向了那個他一直憧憬的地方。如今,他也終成時間中的一段簡史。 大師已逝,精神長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跟霍金有關言論事跡。這些,都是很經典的作文素材哦。
  • 再見,世界的偉人,霍金先生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約兩周前,霍金參加節目,被問,「每個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麼樣的?」
  • 霍金去世:偉大的霍金,依然活在時間簡史裡
    (新浪新聞3月14日)史蒂芬·霍金一生做出的科學推論很多,其中有些已經處於世界科學家的深入探討之中,而更多的推論恐怕還是沒有找到探討的突破口,因為史蒂芬·霍金的思維模式至今也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因此解讀他的思維模式或是他的思維腦圖,就成了理解他諸多推論的重要前提,而這似乎更是短期內難以完成的事。
  • 霍金,再見:願平行宇宙的那頭,有著星辰大海
    我們不曾覺得時間原來那麼殘酷,也只願霍金只是去到了平行宇宙,他屬於浩瀚星辰,他只是回家了。   愛因斯坦的生日,是3月14日,也就是今天。霍金出生的日子,也恰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有人說,霍金是天的選擇,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只是宇宙在召喚他。
  • 霍金:被譽為「世界最聰明的人」,他的去世「世界再無愛因斯坦」
    霍金:被譽為「世界最聰明的人」,他的去世「世界再無愛因斯坦」史蒂芬·威廉·霍金是英國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他有「活著的愛因斯坦」、「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之王」、「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等等頭銜。
  • 霍金去世,他最主要的貢獻,對人類探索宇宙開闢了嶄新理論
    我們必須堅持住(carry on),他現在要回到劍橋去,回到他的人生中去(he's going back to his life)。 於是他的父親被母親激勵,立馬恢復了鬥志,陪著兒子開車去劍橋勵志電影《霍金》夢想、生命的力量文章勵志電影《霍金》夢想、生命的力量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045109.html,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 霍金去世:輪椅太小,但還好宇宙夠大
    他勇敢、堅韌、輝煌、幽默激勵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這個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園,那它就稱不上宇宙。』 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提起霍金,你可能會想到《時間簡史》,想到他那些難懂的理論,想到你曾援引很多次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