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歲。病魔雖折磨他的身體,但他的生命力卻從不堪的身軀中蓬勃而生。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 1942年1月8日 ),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畢業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
作品&榮譽
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獲得榮譽有總統自由勳章(2009年)、科普利獎(2006年)、沃爾夫物理獎(1988年)、愛因斯坦獎章(1978年)等。
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病),癱瘓並且不能說話。儘管如此,霍金不願向惡疾低頭,所以與之鬥爭。潔恩後來說,「有些人稱這為決斷,有些人稱這為固執,而我曾經在很多時候稱這為既果斷又固執。」
浩瀚宇宙即是他的宇宙,星辰大海即是他眼中的光芒。
此時他的離開必是去往這星辰宇宙。
他給這個世界獻上了太多不可思議,茫茫人海,未曾有幸與他謀面的太多,而他的偉大,是讓這茫茫人海對他懷以崇高的敬意。
撰稿 CSE創想工作室 張一賢
文章資料來自網絡
編輯 CSE創想工作室 張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