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宇宙又少了一顆美麗的心靈。
今天,全球最悲痛的消息莫過於傳奇人物霍金的離世。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證實霍金在位於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他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稱:
「我們深愛的父親已於今日辭世,我們為此感到極度傷心。他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卓越的人,他的工作成功將會在未來許多年繼續存在下去。他的勇氣和堅持以及他的天才與幽默鼓舞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為你所愛的人提供一個家,宇宙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我們將會永遠懷念他。」
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1979至2009年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作為當代理論物理的代言人,霍金對於在公眾面前宣傳理論物理作用的影響力更無人能及。
比起霍金的科學造詣,更令人熟知的,或許是他的病症。在21歲時正躊躇滿志的年紀,霍金不幸患上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漸凍症),全身唯一能動的只有眼睛和三根手指。醫生預言他最多活兩年,霍金卻與病魔鬥爭了50餘年。
這也使霍金的魅力未局限在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霍金辦公室的照片下寫著:「記得仰望星空,不要只看腳下。去理解你所見到的,思考宇宙因何存在。保持好奇心!」
霍金一生回顧: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出生於英國牛津,這天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伽利萊逝世300年忌日。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1965年,霍金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1974年,霍金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
1979年起,霍金劍橋大學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這個位置曾經屬於科學巨匠牛頓。
1978年,霍金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983年,霍金髮表了研究結論: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
1985年,霍金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邀請首次來到中國,發表了有關黑洞和時間的演講。
1988年,霍金《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問世。同年,霍金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2001年,霍金著作的《時間簡史》的姐妹篇《果殼中的宇宙》出版。
2017年,霍金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
在過去的20多年裡,我們可以看到,霍金除了繼續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總是積極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為所有關切人類命運的主題發聲。在去世前的這幾年中,霍金最常討論,最關注的話題是:離開地球和警惕人工智慧。
1.1000年內,地球會因大災難而毀滅
2012年,霍金在70歲生日前夕參加了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時,談到,未來1000年內,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因此,他強調人類必須移居其它星球。
2017年6月播放的紀錄片《遠徵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中,霍金重申,在未來一百年內,人類為生存必須離開地球,在太空尋求新家。
2017年11月5日,霍金通過視頻指出了人類移民太空的原因所在: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 「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
2.人工智慧可能終結人類文明
霍金多次公開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在2014年12月,霍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就明確表示:「製造能夠思考的機器無疑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脅。當人工智慧發展完全,就將是人類的末日。」
在GMIC北京2017上,霍金進一步解釋他的擔憂: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他強調,「人工智慧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在2017騰訊 WE 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
對於很多人而言,霍金不僅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偉人,更是一個精神指明燈。霍金辭世的消息公布後,引發全世界的悲痛和哀思,一眾機構組織紛紛盛讚霍金的成就,感謝他為全人類作出的貢獻。
《衛報》發表的訃告中稱:
BBC訃告則把霍金稱為一位非常「有幽默感的人」,「是頗受歡迎的科學家,總是確保確保公眾可以隨時查閱他的作品」。
訃告提到,霍金曾寫道他成人後一直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但這並沒有阻止他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工作上獲得成功。「這說明,一個人不要失去希望。」
印度知名導演VivekAgnihotri在自己的推文中寫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悼念霍金時稱:
他的理論解鎖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宇宙。我們,以及全世界正在其中探索。就像2014年你對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的祝語那樣:願你能像微重力中的超人一樣繼續飛翔。
各科技公司高管也在社交媒體上哀掉霍金。
「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偉人。史蒂芬·霍金講因為他對科學無與倫比的貢獻被人們銘記,他讓普通人也能理解複雜的理論和概念。他的精神和對宇宙的不懈追求也將被銘記。」——微軟CEO Satya Nadella
「世界失去了一個美麗心靈和智慧的科學家。安息,史蒂芬·霍金。」——谷歌CEO 桑達爾·皮查伊。
世界失去了一個美麗的心靈,也失去了一位傑出的人類。能與史蒂芬交流AI,何其有幸。安息,史蒂芬·霍金。——DeepMind CEO哈薩比斯
史蒂芬·霍金曾說:「我不畏懼死亡,但我不想那麼快步入死亡。我想要做的還很多。」安息吧,霍金教授。也祝願我們都能像他一樣活得出彩。——吳恩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