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丨史蒂芬·霍金去世,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2021-01-16 重慶教育

據中國新聞網14日轉引外媒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確認這一消息。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比起霍金的科學造詣,更令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他的病症了!


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只有兩隻眼睛和三根手指。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除了這些,還有下面這些關於霍金的故事,你是否知道?


1985年,第一次來中國,他在科大水上講演廳作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


2002年,第二次來中國,他在北京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2002年8月曾到訪杭州發表《膜的新奇世界》。


2006年,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並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2016年4月,霍金開通了微博,和中國網友互動並分享生活工作。



而且一下子就火起來了。開通後2天內他的微博粉絲已突破三百萬,這顯示了他在中國巨大的影響力,也證明了「不明覺厲」定律的放之四海皆準。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霍金髮布的最後一條微博內容是和中國少年王俊凱的互動。



今天霍金去世,王俊凱發文緬懷,「您永遠屬於宇宙星辰,您的教誨我也會銘記在心。」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寫道「如果此刻太陽熄滅,地球上的我們只能在8分鐘之後才知道」。而今天熄滅的太陽,就是他自己。


有關史蒂芬·霍金的一切都是迷人的

他在絕境中的病體下深藏的天才;

他那只有一塊肌肉活動的臉上露出的意味深長的微笑;

還有他那機器人的聲音,這種特別的聲音邀請大家分享他的發現的快樂,與他的思想一同去漫遊宇宙最奇異的角落。

    

這位非凡的人物克服千難萬險,超越了尋常的科學邊界。


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影響驚人,售出了超過1000萬冊。從他本人出演流行喜劇中的角色,到白宮對他的邀請以及廣受歡迎的霍金傳記片,都肯定了他的名望。霍金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

    

20世紀60年代,當他被診斷患了運動神經元病時,醫生斷言他只有兩年的壽命了。但半個多世紀後,他仍然在研究、寫作、旅行,並且還經常在新聞媒體上露面。


他的女兒露西用「極度倔強」來解釋他這種異常的活力。


今天,藉由霍金的這篇演講紀念這位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生命的意義為何,全由你來選擇!

文 | 史蒂芬·霍金

你們好,我是史蒂芬·霍金,一個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有時候還是個夢想家,雖然我行動不便,也必須通過電腦發聲,但我的思緒卻在自由馳騁,得以探索關於宇宙的大哉問。


例如生命有意義嗎?

在這脆弱珍貴的世界裡,我們的存在有何來由嗎?究竟活著的意義為何?

思考的意義為何?

作為人類的意義為何?

甚至探討現實本身的極限

……


科學讓我們得知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人類的大腦遠比你意想中更為錯綜複雜,但若並非如此,你也不可能意想任何事。它包含了許多腦細胞,數目和銀河系的星星一樣多,約有一千億上下腦細胞連接在一起,彼此之間的連結比已知宇宙裡的星系還要多。大腦研究似乎應該歸類於神經科學,但因為大腦受控於基本作用力,例如電磁力。因此思考動作本身最終還是歸結到物理學,這是快速複雜的物理現象。



人類是高度複雜的生物機器,行為舉止全根據自然法則。大腦得以創造並延續人的意識,有賴於奇妙的神經元互動網絡,而人的意識創造了外在世界的三維模型,這種最適模型就是我們所謂的現實。


這種現實的範圍,比日常生活中周遭所見還要廣大。當我們探索宇宙時,我們認知中的現實世界拓展得愈來愈大。


我們回顧過去,一直到宇宙自身的起源,這一切,這整段137億年的宇宙歷史,都是存在於我們心中的模型。

那我們該如何找出生命的意義呢?我認為答案非常清楚,意義本身不過就是:每個人在大腦裡建構的現實模型其中的一部分


大腦不只是掌握我們感知的現實情況還包括我們的情緒和意義。

愛情與榮耀,對與錯,

都是我們心中建立宇宙的一部分,

就像一張桌子,一顆星球,或者一個星系。


1966年,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珍妮·懷爾德結婚的照片


我們的大腦,基本上就是依據物理定律動作的眾多粒子,竟擁有這種奇妙的能力,不僅能感知現實世界,更能賦予它意義。


那麼生命的意義為何,全由你來選擇。意義只能存在於人類心智的架構內。


如此一來,生命的意義就不在外面某處,而是在我們的腦海裡


正如宇宙學家卡爾薩根所說,我們是宇宙對自己的省思。


同時霍金去世的消息

也引起網友熱議


@呂不韋小韋:一路走好,我心中最偉大的宇宙學家,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男勢 : 人類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最接近宇宙的人去了該去的地方,他屬於宇宙。


@劉什麼南:感覺這個世界少了點什麼,霍金,一路走好


@浪跡天涯春樹流蘇:他將身體留在了地球,靈魂去了更遠的地方!他本屬於星辰宇宙,願先生走好。


@悠悠長藤:他本屬於星辰大海,只是回歸宇宙了


@董拾貳:他奉獻他的生命於星辰宇宙,霍金教授的一生是偉大的,是真的很偉大。霍金教授的名字會載入物理以及歷史甚至於病理學的史冊。普通人因該不必悲傷,但會惋惜。致敬。


@淺生:世間已無霍金,時間空留簡史。


@楊澤鑫:他屬於星辰宇宙。


@浪跡天涯春樹流蘇:他將身體留在了地球,靈魂去了更遠的地方!他本屬於星辰宇宙,願先生走好。



相關焦點

  • 史蒂芬·霍金去世,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證實霍金在位於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他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稱: 「我們深愛的父親已於今日辭世,我們為此感到極度傷心。他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卓越的人,他的工作成功將會在未來許多年繼續存在下去。他的勇氣和堅持以及他的天才與幽默鼓舞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 史蒂芬·霍金去世,仰望星空的人,最終成為了星空!
    「痛苦」的大一新生儘管牛津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據說霍金在牛津第一年的生活是很痛苦的,這年他的中學同學和親近的朋友中沒有一個和他一起上大學的。  做作業是一件令人厭倦的事。霍金在解答導師布置的任何物理或數學問題時很少有困難,由於不必費神就能輕易取勝,他在精神上就處於低落的狀態。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以大寫的「人」字走進原野腳踏旋轉的地球擎起浩淼的星空你就是天與地的支點揮灑「我的世界我作主」的豪情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
    貴陽網訊 9月15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南仁東從少年到老年、直至去世的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撲在打造「中國天眼」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真實展現了其窮盡二十餘年生命與精力,打造國之重器的先進事跡。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可見,古人善於從星空的變化中推斷人世間發生的大事。小時候在盛夏的夜晚,我很愛聽老人們講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的各種神話故事。說書人說,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地上的人的化身,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每當流星墜落,就可能是人間一位將星隕落。聽到這些,小時的我總會仰望那高遠的星空,心想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也像人一樣個個不同,是不是也會吵嘴、打架啊,人們所嚮往的天堂在哪裡?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漸漸地,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活在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教條中,他們對物質生活沒什麼欲望,而是痴迷於去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義。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
  •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記住這些年 「我在浙大造星星」 ///////////////////// 2013年7月進入浙江大學讀研 2020年9月畢業後留校 成為航空航天學院博士後
  • stellarium:用來仰望星空的手機app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 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像映在頭頂的星辰大海 照耀著無數埋頭疾走的後人 試想,當你仰望星空 曾幾何時出現在時間和空間的某處
  • 仰望星空,那是天上的海
    看吧,你永遠看不到星空的盡頭,因為它深不可測,超乎你的想像。數吧,你永遠也數不清天上星星有幾顆,因為它數不勝數,數量之多,不是人間數學所能承受的。神秘的星空,它的廣度,它的深度,構建成了一個不可測量的境界。仰望星空,人的思緒瞬間就像是飄蕩在了大海裡,縱享海一樣的自由。
  • vivo X50 Pro仰望星空,絕美星空照輕鬆呈現
    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對於星空,人們似乎都有著夢幻般的嚮往,嚮往它神秘而又深邃、迷人而又浪漫的意境美。而對於常常奮鬥在大都市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卻讓仰望星空變成了一種奢侈。近日,vivo官微發布了一組由vivo X50 Pro所拍攝的星空美照,絕美的星空再一次有了小時候的韻味。星空的美,無與倫比小時候總喜歡仰望星空,看著顆顆如鑽石般閃耀的星星在天空中大展風採。它們像是螢火蟲般,為這個黑夜提供了一絲光芒,又像是黑寶石般,暗淡中帶著微光。而在vivo X50 Pro的拍攝下,這些或明或暗的星星,也真正做到了鋒芒畢露。
  • 新360行|職業星空導師:嫦娥「奔月」,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在星空導師劉普順的帶領下,學生們在沉浸式教室學習天文科普知識。 李澤陽 攝「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 樂活時尚 ▏清朗秋夜,開啟「仰望星空」浪漫之旅
    星空旅遊,不應僅是「小眾」愛好「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千百年來,璀璨星空一直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美,而對星星的好奇,也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童年時代誰不曾抬頭仰望星空?可惜隨著現代都市光汙染越來越普遍,如今即使在鄉間,滿天繁星也難得一見。
  • 南科大「星空畢業禮」 校長寄語「仰望星空,相信未來」
    當晚,繁星點綴的夜空之下,933名本科生畢業生和411名研究生畢業生參加了這一場特別的「星空畢業典禮」,成為南科大首屆擁有「星空畢業典禮」的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在南科大的畢業典禮上說『晚上好』。」南科大校長陳十一表示,為了讓大家留下一生難忘的回憶,更為了傳遞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學校完善了相關防控措施後,決定在戶外舉行今年的畢業典禮。
  • 貴州詩人南鷗新作《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致敬「天眼之...
    9月15日,在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的祭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 據貴州作者南鷗先生介紹,本次分享會以紀念南仁東先生的書籍《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部作品出版首發的形式
  • 「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開展
    7月11日,由市科協主辦,重慶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幕,帶領觀眾一起放飛探索太空奧秘的夢想。觀眾體驗展品「月相變化」「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設遙望深空、漫遊太陽系、巧量天宇三個主題展區,包含「伽利略望遠鏡」「
  • 仰望星空,有宇宙觀的民族才有未來
    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仰望星空的。《仰望星空》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同志創作的一首詩歌。2007年5月14日,溫家寶同志在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報告廳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 仰望星空,追逐一個細分市場
    【品橙旅遊】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在大地之上的這片神秘之所在,一直被嚮往、研究,與讚嘆。而當下,觀星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旅遊體驗,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總有這樣一群人,不斷地追逐著星空,記錄著星軌,探尋著星河。
  • 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它們不斷為人類提供著宇宙深處的各類影像,本身卻鮮少被人注意。其實,這些時刻仰望星空的地球的眼睛,自己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國際·編輯連線)(2)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3)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4)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5)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6)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7)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8)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
  • 科技,擦亮學生仰望星空的眼睛
    科技圖書,可擦亮孩子仰望星空的眼睛,讓孩子把視角朝向遠方的天際,給他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與思考。科技類的圖書在給學生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給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亙古的年代、遙遠的星空、深深的海底……讓孩子們知道除了生活的這個可以看得見的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可以激起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願望,讓創新的意識進入他們的頭腦,把他們變成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