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4日,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讓他的科學言論在全世界流行起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霍金的影響力還來自於他勵志的人生經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傳奇的一生吧!
21歲,一切歸零
My expectations were reduced to zero when I was 21. Everything since then has been a bonus.當我21歲的時候我的期望降低到零。從那以後每件事情對我來說都是意外的禮物。
17歲時,霍金考入牛津大學,憑藉聰明的大腦很快獲得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然而,在21歲時,他被檢查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全身癱瘓,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宣告他只剩下兩年的壽命。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在23歲時,取得了博士學位並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31歲,不斷挑戰
When you are fac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mortality, you realize that life is precious, you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兩年、三年、五年、十年,醫生說的兩年期限似乎並沒有阻擋霍金不斷探索科學的腳步,他將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研究黑洞和大爆炸。在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並徹底喪失語言能力時,他依然在思考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並用高科技輪椅擬聲器鍵盤幫助自己與世界對話。
46歲,享譽全球
My goal is simple. It i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why it is as it is and why it exists at all.我的目的很簡單。它是一個對宇宙的完整理解,為什麼它是這樣的和為什麼它存在著,僅此而已。
46歲時,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累計被翻譯成40種語言,銷售量高達2500萬冊,暢銷全世界,他的名字也被世界各地的人所熟知,他的思考與言論也開始影響更多的人。
74歲,引領未來
It is this curiosity and confidence I hope to see grow as you pursue science and other creative ideas.我希望,當你們追求科學以及其他創意時,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續下去。
2016年,已經74歲的霍金開通微博,他幽默、活潑的語言吸引了一大批的粉絲,在他看來,科學應該是開放的,他希望通過通俗的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
回顧霍金的一生,正如他的家人在聲明中所說,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病痛都從未阻擋過我們探索世界的步伐,此刻,別再讓英語成為你的絆腳石,大膽開始,不斷堅持,相信你也能收穫更大的、更精彩的世界!
歡迎關注EF英孚教育口袋英語百家號,更多英語乾貨輕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