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救人救到底!8月11日上午,提前一天冒著酷暑趕到鄭州的河南第500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南陽「公益達人」耿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捐獻淋巴細胞(也稱「二次捐獻」),繼續助力同一位「有緣」患者的康復。「感覺這是一種緣分!因為2015年我答應對方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二次也絕對不會猶豫!」再次捐獻救人的耿偉,臉上的笑容與當年捐獻造血幹細胞時一樣燦爛。
今年44歲的耿偉是中共黨員,中共南陽市第六次代表大會黨代表、南陽市青聯委員、新野縣慈善協會秘書長、新野縣社區志願者協會會長、新野縣人武部防汛搶險突擊隊隊長、新野縣藍天救援隊隊長。從小就富有愛心、樂於助人的他,是南陽市很有名望的一位「公益達人」。
生活中,他始終保有一顆樂觀、向上、助人的公益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心繫災區的耿偉得知當地需要有駕駛經驗的黨員志願者,便只身前往災區參與救援,並向受重災的家庭捐款2000元;2009年,他號召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參加到志願服務活動中,成立了南陽市社區志願者協會新野分會,不斷向社會傳遞愛心;2013年,他聯繫10多個愛心商家籌款購買西瓜,邀請居民免費吃西瓜,號召群眾為尿毒症患者捐款10餘萬元……耿偉也榮獲全國「五星」志願者、「河南省首屆優秀志願者」、「南陽市五一勞動獎章」、「新野縣新長徵突擊手」、「新野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耿偉被評為南陽市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
如此熱心腸的耿偉,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當然也並非偶然。自1998年起,他開始無償獻血,此後,年年獻血,從未間斷過。2009年前,耿偉參加無償獻血時,偶然看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救人的宣傳,毅然報名加入。2015年5月,經中華骨髓庫檢索,耿偉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相同。他毫不猶豫答應捐獻,經過高分辨檢測和全面體檢,耿偉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於2015年8月3日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河南第500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今年1月份,由於患者病情出現反覆,需要耿偉再捐獻淋巴細胞為患者康復「助力」,得知消息後,耿偉再次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捐獻。因患者病情和疫情影響,捐獻日期也一再推遲,最終定於8月11日捐獻淋巴細胞,於當天上午順利完成了捐獻,繼而擁有了另一個榮譽數字——河南省第887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耿偉說:自己身體條件允許,再次捐獻淋巴細胞救人可謂舉手之勞,祝願「有緣人」早日康復!
新聞多一點:「二次捐獻」有啥要求?
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文梅英表示,按照中華骨髓庫「捐獻者二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管理規範」:捐獻者第二次捐獻距第一次捐獻的時間應大於三個月,「二次捐獻」前,捐獻者必須進行全面體檢,再次採集的「生命種子」只用於治療首次移植術後同一受者的造血幹細胞恢復不良或繼發性植入排斥。「這種捐獻者需要為同一患者二次捐獻的概率有,但非常低,截至目前,我省共計887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中,二次捐獻者共有7位。」
值得一提的是,捐獻者每次捐獻後,都會有相對應的榮譽證書和捐獻編號,因此,二次捐獻者每人擁有兩份榮譽證書和捐獻編號。
以耿偉為例,既是河南省第500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河南省第887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二次捐獻」榮譽證書上的內容與第一次有所不同,8月11日,河南省紅十字會頒發給耿偉的榮譽證書上寫著:「感謝您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再次為患者捐獻淋巴細胞,您的大愛善舉將助力血液病患者康復。」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辦法的榮譽證書上寫著:「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在2015年8月捐獻造血幹細胞後,於2020年8月11日再次捐獻了淋巴細胞。您的這一人道善舉使患者獲得了重生。」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