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彗星

2020-08-14 閒蕭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

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几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

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6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體積變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長竟可達 2 億多千米。彗星的質量非常小,彗核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釐米 1 克。彗發和彗尾的物質極為稀薄,其質量只佔總質量的 1~5%,甚至更小。彗星物質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組成,而彗核則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乾冰)、氨和塵埃微粒混雜組成,是個"髒雪球"!

彗頭又包括彗核和彗發兩部分。後來自 1920 年探空火箭、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對彗星近距離的探測,又發現有的彗星在彗發的外面被一層由氫原子組成的巨雲所包圍,人們稱為"彗雲"或"氫雲"。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彗頭實際是由彗核、彗發和彗雲組成的。

彗核是彗星最中心、最本質、最主要的部分。一般認為是固體,由石塊、鐵、塵埃及氨、甲烷、冰塊組成。彗核直徑很小,有幾公裡至十幾公裡,最小的只有幾百米。

彗發:是彗核周圍由氣體和塵埃組成星球狀的霧狀物。半徑可達幾十萬公裡,平均密度小於地球大氣密度的十億億分之一(約 1 克/立方釐米)。通過光譜和射電觀測發現,彗發中氣體的主要成份是中性分子和原子,其中有氫、羥基、氧、硫、碳、一氧化碳、氨基、氰、鈉等,還發現有比較複雜的氰化氫(HCN)和甲基氰(CH₃CN)等化合物。這些氣體以平均 1~3 千米/秒的速度從中心向外流出。

彗雲:在彗發外由氫原子組成的雲,人們又稱為氫雲。直徑可達 100萬~1000 萬公裡,但是有的彗星就沒有彗雲。

彗尾被認為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4 個聯合的效應將它從彗星上吹出:(1)當氣體和伴生的塵埃從彗核上蒸發時所得到的初始動量。(2)陽光的輻射壓將塵埃推離太陽。(3)太陽風將帶電粒子吹離太陽。(4)朝向太陽的萬有引力吸力。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大「髒雪球」——彗星
    彗星彗星就像宇宙中的大「髒雪球」,由一些碎石、冰塊和塵埃組成。彗星環繞太陽運行,在靜寂的星空裡,彗星拖著笤帚般的長尾巴,划過天際。會形式從原始太陽幸運的旋轉碎片中產生的,是形成太陽和大行星的稠密星際雲的一部分。它們最初是氣體分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質,後來凝聚成矽塵微粒,並逐漸又凝聚成較大的粒子即彗星。彗星常出現於各大行的軌道之間,但大多數彗星主要在冥王星軌道外運行。
  • 客官,進來看看這本《彗星之書》?
    ……一座巨大的時鐘,每過數十年乃至數億年才在近日點時滴答走過,提醒著我們牛頓式宇宙的和諧與美,以及人類在空間與時間中的地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1985年,卡爾·薩根與安·德魯揚在為他們的科學作品《彗星》的前言中寫道:「在地球誕生之前,彗星便已經存在了。在之後所有漫長的時代中,彗星妝點了我們的夜空。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彗星們只是在沒有觀眾的舞臺上各自表演,地球上並不存在一個能夠驚詫於它們奇幻之美的意識體。在幾百萬年之前,人類的誕生改變了這種局面。
  • 生命起源之謎 彗星潛藏胺基酸「轟炸」地球
    宇宙中流竄的彗星、巨型冰封雪球以及塵埃,是目前已知的能攜帶有機化學物質和水分的天體,它們為早期地球帶來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物質條件。然而,在數十億年前的地球,還是個貧瘠、荒涼的星球,是什麼機制導致了第一個生命的誕生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 《彗星來的那一夜》:燒腦神作!讓人頭禿的平行宇宙
    《彗星來的那一夜》豆瓣評分8.5,它以極低的成本,靠對白和設定構建了一個非常硬核的故事,家庭DVD式搖晃拍攝的手法,正合適本片想要營造的氛圍。幾位許久未聚的好友在彗星來的那一夜重聚,手機的突然碎裂、言語中奇怪的細節都被熱鬧的歡鬧掩蓋。
  • 該探測器終於追上了一顆彗星,或解開生命之謎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宇宙大爆炸,在過去宇宙是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 不過關於太陽系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也科學家至今都在努力探索的,為了解開太陽系生命的誕生之謎,歐洲空間局在2004年發射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 地球物種的誕生,眾說紛紜,解讀生命起源之彗星和太陽系的秘密
    可想而知地球的生命是多麼的繁多,關於地球生命的誕生眾說紛紜,目前在眾多的起源說中,生命的起源有四種大眾比較認可的就是生命的創造論、宇宙生命論生命自然發生論化學起源說以及未知生命起源。不過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宇宙生命論中的重要角色流星。
  • 鮑裡索夫彗星與行星的構成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鮑裡索夫彗星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二個外來天體。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在克裡米亞地區上空觀測到一個宇宙來客,它來自遙遠的銀河系,正向地球飛馳而來。天文學家們確認,這顆彗星是一名星際天體。而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二枚星際天體。
  • 「彗星」宇宙中奇怪的天體!科學家:裡面或許藏著太陽系誕生秘密
    「彗星」宇宙中奇怪的天體!科學家:裡面或許藏著太陽系誕生秘密彗星一直是宇宙中一種比較奇特的天體,一開始只是一顆不起眼的黑色「石頭」,隨著運動軌跡不斷地靠近太陽,太陽的溫度把它表面的冰層蒸發,把它內部被冰凍的物質融化,從固態轉化為氣態。緊接著氣態衝破外部軀殼的束縛,浮在彗星表面。
  • 巨型彗星撞向地球,人類為自救,建造了一艘宇宙戰艦
    ,而且,這顆彗星將會在兩年後和地球相撞,地球將會遭受比恐龍滅絕時更大的災難。一轉眼,來到了發布會這天,大金毛穿上了一身紅色西裝,來到了發布會現場,而此時,總統做了電視講話,說在八個月前,天文學家在普通小夥小明的提醒下,發現了一顆巨型彗星,而且,這顆彗星會在14個月後和地球發生撞擊,撞擊產生的能量,會導致地球上的生物第二次滅絕。
  • 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個裡程碑,撞擊彗星探索起源
    如果對我們人類對宇宙空間展開的各種研究的過程中,取得最大的成就是什麼進行了解的話,就不難發現,彗星大衝撞(深度撞擊)便是一個屬於裡程碑的研究成果。說起彗星,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個名詞兒——掃把星。
  • ISON世紀彗星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陽系形成之謎
    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陽系形成之謎 (1/7) "← →"翻頁
  • 為什麼宇宙中划過的彗星,會拖著長長的尾巴?
    彗星是什麼?像科學中的其他事物一樣,彗星一直與來自上帝的信號聯繫在一起。在早期,彗星對一些國王來說可能是好兆頭,但對另一些國王來說卻是壞頭。1910年,芝加哥的人們封住了窗戶,以回應彗星尾巴可能會向地球大氣層中注入毒素的謠言。然而,現在現有的知識拋棄了這些虛構的想法,彗星是主要由冰組成的天體。
  • 【VOA慢速英語】宇宙真有外星人嗎?宇宙飛船歷史性登陸彗星
    《宇宙飛船歷史性登陸彗星》After traveling 10 years an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kilometers, a small robotic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由彗星脫落而成
    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在地球上,「塵兔」(dust bunnies)是指由靜電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塵土和碎屑,微風吹過,這些「塵兔」會在房間飄蕩。由挪威奧斯陸大學天文學家盧珍妮(音譯)領導的新研究指出,「奧陌陌」(基本上)可能是一個加大版的「塵兔」。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由彗星脫落而成
    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  在地球上,「塵兔」(dust bunnies)是指由靜電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塵土和碎屑,微風吹過,這些「塵兔」會在房間飄蕩。由挪威奧斯陸大學天文學家盧珍妮(音譯)領導的新研究指出,「奧陌陌」(基本上)可能是一個加大版的「塵兔」。
  • 哈勃視野:阿特拉斯彗星生命之終結
    從哈勃空間望遠鏡傳回的兩張圖片中發現阿特拉斯彗星已經發生解體,並分裂成25塊較小的碎片。自2019年12月29日,ATLAS探測系統發現了這顆彗星之後,該彗星很快變得明亮起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兩張彗星圖片。左邊是2020年4月20日30片的彗星,右邊是4月23日25片的彗星。
  • 彗星之謎,彗星的活動與地球怪象有關嗎?
    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裡,有一種相貌奇特帶尾巴的星星,人們稱它們為「彗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1910年,當這顆彗星和地球相接近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推斷,它將和地球相撞。這一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果然來到地球附近,使人們驚喜的是彗星並沒有和地球相撞而是擦肩而過。
  • 宇宙中的隕石彗星橫衝直撞,為什麼行星恆星仍然有規律的運動?
    彗星的來源比較神秘,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蜘蛛馬跡。彗星分兩種:周期的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不同周期彗星的周期不定,有的幾年回歸一次,有的幾十年回歸一次,有的上百年和上千年回歸一次。1950年,丹麥天文學家詹·漢德瑞克·奧特指出:當太陽系形成時,由於它的中心產生的引力,不能充分束縛它最外部大量的宇宙塵埃和氣體星雲等原始物質,因此這些物質並沒有形成整個聚合過程中產物的一部分。上述物質都處於原始位置,並因受到的壓迫比較小而形成大約l000億塊的冰態物質。這種雲系儘管離各行星系很遠,但仍受太陽吸引力的控制,人們稱它為「奧特雲」。
  • 電影裡的科學知識之《彗星來的那一夜》——另一隻薛丁格的貓?
    本電影最讓人稱奇的便是整部電影發生在一棟房子這種小格局中,但是映射出超級大的格局,甚至是無數個宇宙!電影中8位人物在彗星來的那一晚在一棟房子裡開派對,因為彗星的關係導致了時空錯亂,使得不同世界中的人們相互交叉,眾人之間猜忌而發生劇烈矛盾,尤其是結尾女主角打昏「自己」妄圖替代「自己」的結局讓人後背一涼。
  • 探尋彗星起源之謎 可能來源於「奧爾特雲」
    【科技訊】5月9日消息,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當它與太陽足夠接近時,會展現出明亮的長尾巴。  對於長周期彗星的起源問題,早在1932年和1950年分別由愛沙尼亞天文學家Ernst pic和荷蘭天文學家Jan Oort獨立提出,他們認為這種類型的彗星起源於一種圍繞在太陽系周邊的雲團(現在被稱為「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大約2000至5000個天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