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隕石彗星橫衝直撞,為什麼行星恆星仍然有規律的運動?

2020-12-02 任哥論道

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應該說是很好接受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隕石,彗星來自哪裡?然後我們來衡量一下質量比。再有,用行星的運行規律反推可能性。我想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隕石,彗星來自哪裡?

隕石一般來自於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間的密集分布區域。

當然也有些小隕石來自於火星。你可能要問,怎麼會來自於火星呢?是不是弄錯了?沒錯,就是來自於火星,原因是,火星在很久以前,位於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很可能在其歷史早期就被小型原行星撞擊過。

根據SwRI的一份聲明,這些很久以前的大碰撞將「親鐵」元素引入了這顆紅色行星,而這些元素反過來又影響了這顆行星形成的速度。

被撞擊後,火星的殘碎片一直在小行星帶上運轉,由於地球,太陽,火星等位置而相對不同,有些從火星上被撞擊的殘片被地球捕獲,就形成了隕石。

彗星的來源比較神秘,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蜘蛛馬跡。

彗星分兩種:周期的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不同周期彗星的周期不定,有的幾年回歸一次,有的幾十年回歸一次,有的上百年和上千年回歸一次。

1950年,丹麥天文學家詹·漢德瑞克·奧特指出:當太陽系形成時,由於它的中心產生的引力,不能充分束縛它最外部大量的宇宙塵埃和氣體星雲等原始物質,因此這些物質並沒有形成整個聚合過程中產物的一部分。上述物質都處於原始位置,並因受到的壓迫比較小而形成大約l000億塊的冰態物質。這種雲系儘管離各行星系很遠,但仍受太陽吸引力的控制,人們稱它為「奧特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見過這些雲系,不過至今,這僅僅只是對彗星現在存在原因的一種解釋。

二.小行星及彗星的質量相對來說不大

從小行星的形成,到彗星的形成過程中,都是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沒有完全被捕獲的小型天體。它們在小行星帶或在太陽系的邊緣遊蕩。經過45億年的漫長時間,由於有些小行星的軌道或彗星的軌道受撞擊,引力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了改變。它們或被木星,月球,火星也包括地球的引力捕獲,在這樣就形成了隕石等外來天體。

1994年彗星在撞擊木星事件就是最好的例正。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在1994717撞擊木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系內的天體相撞事件

1994年7月,全世界人民都親眼目睹了一次天體毀滅撞擊事件。被分裂成21顆碎片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以迅雷不及掩耳,毀天滅地之勢,連續撞向運行中的巨大行星——木星。這次的撞擊力度達到了十幾兆億噸TNT炸藥當量,其中最大的一顆彗星碎片的撞擊力度相當於6萬億噸TNT炸藥爆炸相當(其當量相當於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合的750倍),它對木星撞擊後所造成的疤痕達到數萬公裡,比地球直徑還要長。

由於木星的表面是濃稠的大氣層,所以這次撞擊沒有產生環形山,相反,彗星碎片對木星表面緻密的大氣層撞擊,使的木星的大氣層氣體大量的被噴射出來,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連串的噴發口,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像烏雲一般,每片的撞擊面積大小就和地球一樣大,其中最大的一顆彗星碎片撞擊木星後留下的撞擊痕跡比地球還要大。

三.小型行星及彗星以卵擊石

經過45億年的洗禮,八大行星質量已成規模,小型行星及彗星的撞擊幾乎是以卵擊石。

從1994年的彗星撞擊木星事件上來看,雖然撞擊力度相當大,但是絲毫沒有撼動木星的軌道。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隕石,同樣也是對地球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只有金星自西向東自傳。有科學家稱,金星之所以與其它行星自轉方向不同,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時候,金星是個外來者,它誤闖了太陽系,結果被太陽的強大引力捕獲到了。否則,無法解釋這種怪異的現象。

小結:綜上所述,由於八大行星在太陽的強大的引力下,個行其位,更主要的是,八大行星已經形成規模,小行星及彗星的質量不足以抗衡強大的八大行星。因此,行星,恆星保持原有的運動規律就順理成章了。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
    ,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彗星等呈現的都是不規則的形狀,但是像一些比較大的天體比如衛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它們的形狀幾乎都是圓球體或者圓形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這裡告訴你原因
    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
  • 隕石裡或有答案
    圍繞恆星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們是由新形成的恆星周圍旋轉的塵埃-氣體盤中的物質吸積而成的。在太陽系中,球粒隕石為原行星盤的物質組成提供了證據。球粒隕石是一種由微型球粒物構成的隕石,它們像宇宙積塵一般聚集到了一起。論文作者、UCD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Qingzhu Yin說:「如果我們能了解物質輸運情況,就能了解盤狀物的性質,並推斷出行星的形成機制。」
  • 隕石成分體現早期太陽系的物質遷移
    圍繞恆星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們是由新形成的恆星周圍旋轉的塵埃-氣體盤中的物質吸積而成的。在太陽系中,球粒隕石為原行星盤的物質組成提供了證據。球粒隕石是一種由微型球粒物構成的隕石,它們像宇宙積塵一般聚集到了一起。論文作者、UCD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Qingzhu Yin說:「如果我們能了解物質輸運情況,就能了解盤狀物的性質,並推斷出行星的形成機制。」
  • 《恆星、行星和星系》| 帶你在天文學的歷史中漫步
    你知道太陽是離我們有多遠嗎?世界很大,大到人類需要發明宇宙飛船去探索太空,想了解恆星、行星的秘密嗎?跟隨我們的腳步,進入這個奇妙無比的天文世界吧! 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妙趣橫生,《恆星、行星和星系》一書講述了天文方面的知識以及有關天文的基本常識,用活潑生動的語言介紹人類如何確定天體的位置和天體運動的規律。
  •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都是沿著太陽公轉的?宇宙中的星系都這樣?
    在想像太陽系的時候,我們大腦裡通常會有一個巨大的圓盤,上面有許多環,代表著行星的軌道運動,可能是因為從小課本上就是這麼畫的,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個軌道平面上。不但如此,它們還以相同的方向繞太陽運行。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 《外太空送給人類的寶石:隕石》第一章 宇宙中的隕石
    在經歷了億萬年的演變之後,各個星球都大多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軌道,各自按著一定的規律運行,其間相撞或摩擦的概率少了很多。因此,能夠突破地球大氣層的隕石也就相應地減少了,人們能夠直接目擊的也就不多了。  在中國收集的74次隕落的隕石中,石隕石有45次(約佔61%),鐵隕石有28次(約佔38%),石鐵隕石有1次(約佔1%)。其中,屬於隕石雨性質的有7次。
  • 木星是氣態行星,為什麼1994年的彗星會與它發生撞擊效應?
    木星是太陽系內第一大行星,系內位置排列第5,同時它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其它氣態星球主要由原始的氫和氦構成一樣,它主要構成是約90%的氫和約10%的氦。我們知道當一個物體與一團氣體相撞,就會直接撞過去,只留下一道空洞的痕跡,不會發生隕石撞擊地球那樣的爆炸效應。
  • 木星是氣態行星,為什麼1994年的彗星會與它發生撞擊效應?
    在1994年7月16日20時15分(標準英國格林尼治時間),天文學家觀察到了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撞擊大行星事件:一個直徑約有5km、名叫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在它的軌道上飛行時經過木星附近,就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捕獲,然後被撕裂成21大碎塊,最大的碎塊直徑約有3.4km。21個碎塊排成一條直線,被木星引力一個個拽進了它的「血盆大口」。
  • 通過研究隕石,科研人員發現了早期太陽系中物質的傳播形式
    對稀有類型的隕石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木星清除了形成行星的塵埃和氣體盤中的間隙,來自太陽附近的物質仍到達了外部太陽系。這項研究結果於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使人們對我們的太陽系如何形成,以及行星如何圍繞其他恆星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如果這顆彗星撞上地球的話,下一個文明就只能在地質史上考古才能發現了!所以木星功勞可不小,它為地球躺了不少槍,簡直就是太陽系裡的活雷鋒!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 行星一定圍繞恆星轉嗎?科學家: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恆星還大
    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天體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行星,然後是恆星、衛星、隕石、小行星。當然,如今黑洞作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神秘的天體,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自從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成功問世,現如今人們對於黑洞的討論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 世間本沒永動機,大到星系宇宙,小到恆星行星,為什麼都在運動?
    其實不僅是地球,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轉,只是有的轉的不太規則,比如小型天體的運動方式就無法用轉來衡量,但能稱得上矮行星級別的天體,包括恆星以及它發展後的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自轉的,因為它們都有一個類似的經歷!
  • 似行星似彗星!它到底是什麼怪物?太陽系首位外星來客!
    或者它為什麼來到太陽系!來到太陽系之後又要去哪裡?這些疑問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2017年,天文學家意外地發現了太陽系中一個奇特的物體,它就是奧陌陌(Oumuamua),這個物體一出現就向人類展示了不同於普通彗星隕石的驚人的速度以及怪誕的運動角度,它的異乎尋常恰恰表明得了它的系外身份。是的,這個物體是來自某個遙遠的未知星系的訪客。
  • 宇宙的天體為什麼都在轉動或運動
    宇宙中的天體,都不可能靜止不動,因為它們不是受引力促使運動,就是時空波推動它們運動,這種時空波就像扔進水塘的石頭激起的波浪。那麼彗星是怎樣運動的呢?其實彗星要麼是兩塊隕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推力使它快速在宇宙中飛翔。
  • 克卜勒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已經歸納出成熟的天體運動規律
    你相不相信,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就有人進行觀測和猜測,歸納出了至今仍然適用的天體運行的規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彗星這種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天體,其實卻給咱們人類文明社會行為帶來很大的影響。那從科學上來講,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太陽系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奧秘。
  • 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宇宙|行星|星系|恆星|法蘭克·德雷克
    我們現今生活在一個人類登月的時代,發射過探測器到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甚至發射過探測器去探測流星以及在隕石上著陸。有了我們所搜集的關於世界和遙遠星系的這些知識,我們大多數不再相信這個世界是在六天內創造的,所以我並不會追求無意義的反對聖經的爭執。那些確實相信聖經裡描寫的自然有你自己的理由,但是我不相信上帝在地球上創造了生命。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都繞太陽公轉,為什麼名字各不相同?
    在我們的宇宙空間中,有大量的天體存在,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黑洞、星際物質等等。所有這些天體都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天體,如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都是繞著太陽公轉。
  • 體積是太陽7億倍的恆星,隨時都將爆炸,會給地球帶來傷害嗎?
    宇宙中是存在非常多的行星的,每個行星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在太空中穩定運行著,但是也總有一些行星會不按常理出牌,在宇宙中橫衝直撞,撞向其他的星球,給這個星球帶來巨大的災難。曾經地球就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隕石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因此人類對於隕石撞擊還是非常恐慌的,但是好在如今人類的科技是非常先進的,對於宇宙中的行星都可以觀測到,能夠掌握更多行星的信息。不過地球有著太陽系的層層保護,所處的位置也是比較安全的,因此即使宇宙每天都會發生行星撞擊,但是大家也不用對行星撞擊感到害怕,因為地球的大氣層以及木星、月球都會幫助我們阻擋隕石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