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

2020-08-28 凱哥看宇宙



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

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彗星等呈現的都是不規則的形狀,但是像一些比較大的天體比如衛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它們的形狀幾乎都是圓球體或者圓形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



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是圓球體

首先我們先來講一下衛星、行星、恆星和星系等這些天體為何會形成圓球體或者圓形體,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天體是怎麼形成的,就拿我們太陽這顆恆星的形成進行舉例吧,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在50億年前,在太陽附近存在一個黑洞,後來這個黑洞毀滅了就產生了引力坍塌,引力坍塌就是在一個區域形成一個超高溫超高壓的中心點,而且這個點處於高速旋轉狀態,這個時候在這個發生引力坍塌的中心點周圍恰好存在很多星雲塵埃,這些星雲塵埃在引力中心點超高壓和超高溫狀態下被吸附在這個點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吸附的星雲塵埃就越來越多,於是就形成了龐大的太陽,高速運轉的狀態又使得太陽表面的物質得到均勻,於是就形成了一個球體,就好比平時我們把一個旋轉的球放在粘稠的泥漿上,球粘上泥漿會越來越多,因此體積也會越來越大。



太陽系也是一個巨型圓球體

從物理學角度去解釋的話,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太陽在形成過程中,會產生三個作用力,分別是引力、張力和旋轉的離心力,引力可以讓星雲塵埃逐漸吸附到太陽上,而太陽只有形成圓球體才可以讓引力最趨向於平衡狀態,只有這種狀態才能吸引住整個星球的物質,因此圓球體是宇宙中天體形成最牢固的形狀;張力則是一種可以把真空狀態下液態物質和氣態物質自然保持成圓形的一種力,比如太陽就是一顆氣態恆星,張力可以讓太陽的氣態物質保持圓形狀態;離心力可以讓星球赤道的物質被甩出和膨脹,因此星球的赤道都變得鼓起來和相對南北極更膨脹,就這樣,太陽在引力、張力和離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略顯胖肚的橢圓形球體。



不規則的隕石和是圓球體的地球

恆星的形成原理是這樣的,行星的形成原理也差不多,只不過行星形成的物質來源有些差別,在恆星形成初期,高速運轉狀態下的恆星會把一些星雲塵埃給拋出去,這些物質就成為形成行星的物質基礎,而這部分物質也同樣圍繞恆星旋轉,在不斷地碰撞和引力作用下,這些被太陽拋出來的物質會形成一個自轉的力,就是這個自轉的力讓行星不斷吸附周圍塵埃,然後形成了一個球體,最終在引力、張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微胖的橢圓形球體,由於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地球最高峰不能超過10公裡,否則會被拉斷,這也是為什麼地球最高峰只有8.8公裡的原因,而其他行星同樣由於引力和離心力的存在,這些行星的最高峰不能超過一定高度。



小行星呈現不規則形狀

恆星、行星乃至衛星都可以形成圓球體,為什麼隕石、小行星、彗星就不能形成圓球體呢?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太小了,直徑500公裡是一個分水嶺,如果星球的直徑大於500公裡才能形成強大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星球才能形成圓形體,直徑、質量越大,形成的球體就越圓,木星就比地球要圓很多;而直徑小於500公裡的天體由於引力弱小,產生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是無法讓天體形成圓形球體的,這就是為什麼隕石、小行星、彗星,為何都形成了不規則的形狀,因為它們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實在太小了。



詭異的星際天體Oumuamua(奧陌&陌)

人類現在在生物、化學等自然學科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給原本好奇心強烈的人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人類在探索與發明的同時給自我價值以肯定,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祉的同時也收穫了快樂。以上就是本期關於科學探索的事情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編一起討論哦!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這裡告訴你原因
    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
  • 宇宙中的行星為何不會下沉?因為萬有引力,因為有固定的運行軌道
    宇宙中並沒有方向的概念,行星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也不會存在下沉的概念,並在自己的固定軌道上運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地球之外宇宙的探索也不斷地深入。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不停地做著公轉運動。而月亮也作為地球的一顆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做著公轉。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宇宙為何都是行星繞恆星轉?有沒恆星繞行星轉的?
    事實上,準確地說,行星不是繞著恆星轉,恆星也不是繞著行星轉,而是行星和恆星同時繞著行星與恆星的共同質心轉。只不過恆星與行星的質量相差過於懸殊,它們的共同質心一般位於恆星內部(不是位於恆星的幾何中心或質心),所以看起來就像是行星繞著恆星轉。         以地球和太陽為例,地球質量m為5.965×10^24 kg,太陽質量M為1.9891×10^30 kg,日地的平均距離r為1 AU(149597870700 m)。
  •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都是沿著太陽公轉的?宇宙中的星系都這樣?
    在想像太陽系的時候,我們大腦裡通常會有一個巨大的圓盤,上面有許多環,代表著行星的軌道運動,可能是因為從小課本上就是這麼畫的,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個軌道平面上。不但如此,它們還以相同的方向繞太陽運行。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宇宙天體都是以質量為王,當小質量天體遇到大質量天體的時候,那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
  • 恆星的冷知識:恆星都有行星嗎?
    關於宇宙的浩瀚神奇,僅僅一個問題,就能讓你連帶引起其他的問題。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所有的恆星都有行星嗎?由於新科技、探測器的使用,現在科學家每天都在積累太陽系和宇宙的新數據。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大爆炸、黑洞、其它星系。今天讓小編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些更多的恆星冷知識。
  • 恆星有沒有自己的「衛星」?恆星的「衛星」就一定是行星嗎?讓人不...
    如果僅僅是這個定義,那麼同學一定會懵逼,其實恆星最早的定義跟什麼引力、等離子體等都毫無關係,絕大多數憑藉肉眼夜觀星空的同學記住了,你抬頭盯著漆黑的夜空,除了幾顆特立獨行的星體外,你目光所致的所有星光,都是恆星,而且百分之九十九,是屬於咱們銀河系內的恆星。
  • 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已知恆星比行星多萬倍,但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中的星體是行星多還是恆星多?思考一下,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行星多,然而根據已有的天文觀測數據來看,恆星的數量要比行星多多了,2018年時天文學家們已經觀測到數千萬顆恆星,然而系外行星的數量卻只有4100顆,很顯然已有的數據顯示恆星是比行星數量多的,而且差別達上萬倍。
  • 恆星周圍有行星,行星周圍有衛星,衛星周圍還可以再有小衛星嗎?
    人類所處的太陽系中可以看到明顯的「恆星—行星—衛星」3級結構,其實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小角色,而銀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中普通人的一員。「恆星—行星—衛星」這樣的結構,讓我們總感覺,大星體的周圍會有小星體圍繞它運動。
  •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當我還是個男孩的時候,我能說出來的行星就只是我們太陽系中的天體。其中包括我們最熟悉的四顆巖石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以及一些衛星、小行星、彗星和柯伊伯帶的天體(柯伊伯帶天體只包括當時的行星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卡戎)。
  • 地球、太陽和月球都是圓的,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星球搓圓了?
    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球狀天體有很多,月亮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太陽系列的其他七大行星也是圓的。像這種圓圓的球狀天體被統稱為星球。湯圓需要人用手搓才能搓成圓球狀,那麼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這些天體搓圓了呢?在宇宙中,一般只有質量較大的密實天體才是球狀的。月球是球狀的,它是地球的衛星,質量比地球小。可宇宙中並不是所有衛星都像月球這麼圓。
  • 冥王星為何會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科學家說出了原因
    大概在50億年前,在太陽周圍存在很多宇宙塵埃,後來由於太陽所在點發生了引力坍塌,在這個點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引力不斷吸引周圍的宇宙塵埃到這個點上並且隨這個點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點形成了如今巨大的太陽,隨後從太陽拋出的宇宙星雲塵埃形成了太陽系內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和隕石,並且還在地球上孕育出生命和文明
  • 比恆星大300倍的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宣稱它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宇宙在136億年前誕生。宇宙的本體是一個奇點,這奇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開始變得高溫,緊接著就爆炸。在一陣大爆炸過後,一些宇宙塵埃就慢慢的開始自行的生成一些行星了。當然宇宙星辰的形成是在以億年為單位計算的時間裡演變的。
  • 曾經被除名行星範圍的冥王星有可能被恢復行星的地位嗎?
    穀神星是火星和木星間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也屬於矮行星。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國際天文聯合會的B5決議中解釋道,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的三條定義中,冥王星只滿足兩條。不同角度拍攝到的冥王星最清晰照片的拼接圖國際天文聯合會的這個決定由世界上很少的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投票得出,頗具爭議。2014年,哈佛-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網站上一篇文章報導,該中心主辦了一場科學家的辯論,大部分非專家的觀眾投票行星的定義應該更簡單:行星要是圓球體,圍繞一顆恆星或恆星的遺蹟運行。而冥王星滿足這條定義。
  • 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宇宙|行星|星系|恆星|法蘭克·德雷克
    大約有五百億星系可被現代望遠鏡觀測,而在宇宙中星系的總數量肯定會比這個數字高出一個巨大的因子。但是我們會對此持保守和懷疑的態度。那就是一千億個星系在宇宙中。(圖解:圖片由哈勃望遠鏡的高級相機拍攝的星系團;深空中的星系是每一顆恆星的歸宿 圖源:美國航天局/哈勃望遠鏡)2)在一個普通宇宙中的恆星數量。在每個星系中有數千億之多。我們就說一千億。那就是平均每個星系有一千億顆恆星。3)宇宙中恆星的數量。
  • 宇宙中的天體大小排名:最大行星、最大恆星、最大星系都是誰?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萬億顆星系,不計其數的恆星與行星,人類一直都想弄清楚宇宙究竟有多大,可是面對龐大的宇宙,人類又顯得無能為力,不說宇宙就是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已經很大,狹義的太陽系直徑長達200億公裡,廣義太陽系半徑則長達2光年(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僅僅這樣的距離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等深空探測器飛行40
  • 行星一定圍繞恆星轉嗎?科學家: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恆星還大
    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天體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行星,然後是恆星、衛星、隕石、小行星。當然,如今黑洞作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神秘的天體,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自從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成功問世,現如今人們對於黑洞的討論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在古時候,人們因為一直都在對地球本身進行探索,擴展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的發現新大陸新人類,然而當望遠鏡出現之後,人類發現原來地球只是滄海一粟,宇宙的寬廣讓我們呢顯得如此孤獨。
  •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在宇宙當中有大大小小無數個星系,幾乎每個星系當中都會存在行星圍繞著恆星,衛星圍繞著行星的運動。就比如說我們生存的地球,就基本上在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同時地球的衛星月球,也在圍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當然這些星體運行的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而通常是橢圓。但是這些橢圓的離心率通常都非常小,和圓形差不多,姑且不論「克卜勒定律」,只當做這些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那麼宇宙當中的這些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這些天體受到的「力」,探究一下它們運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