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
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彗星等呈現的都是不規則的形狀,但是像一些比較大的天體比如衛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它們的形狀幾乎都是圓球體或者圓形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
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是圓球體
首先我們先來講一下衛星、行星、恆星和星系等這些天體為何會形成圓球體或者圓形體,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天體是怎麼形成的,就拿我們太陽這顆恆星的形成進行舉例吧,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在50億年前,在太陽附近存在一個黑洞,後來這個黑洞毀滅了就產生了引力坍塌,引力坍塌就是在一個區域形成一個超高溫超高壓的中心點,而且這個點處於高速旋轉狀態,這個時候在這個發生引力坍塌的中心點周圍恰好存在很多星雲塵埃,這些星雲塵埃在引力中心點超高壓和超高溫狀態下被吸附在這個點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吸附的星雲塵埃就越來越多,於是就形成了龐大的太陽,高速運轉的狀態又使得太陽表面的物質得到均勻,於是就形成了一個球體,就好比平時我們把一個旋轉的球放在粘稠的泥漿上,球粘上泥漿會越來越多,因此體積也會越來越大。
太陽系也是一個巨型圓球體
從物理學角度去解釋的話,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太陽在形成過程中,會產生三個作用力,分別是引力、張力和旋轉的離心力,引力可以讓星雲塵埃逐漸吸附到太陽上,而太陽只有形成圓球體才可以讓引力最趨向於平衡狀態,只有這種狀態才能吸引住整個星球的物質,因此圓球體是宇宙中天體形成最牢固的形狀;張力則是一種可以把真空狀態下液態物質和氣態物質自然保持成圓形的一種力,比如太陽就是一顆氣態恆星,張力可以讓太陽的氣態物質保持圓形狀態;離心力可以讓星球赤道的物質被甩出和膨脹,因此星球的赤道都變得鼓起來和相對南北極更膨脹,就這樣,太陽在引力、張力和離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略顯胖肚的橢圓形球體。
不規則的隕石和是圓球體的地球
恆星的形成原理是這樣的,行星的形成原理也差不多,只不過行星形成的物質來源有些差別,在恆星形成初期,高速運轉狀態下的恆星會把一些星雲塵埃給拋出去,這些物質就成為形成行星的物質基礎,而這部分物質也同樣圍繞恆星旋轉,在不斷地碰撞和引力作用下,這些被太陽拋出來的物質會形成一個自轉的力,就是這個自轉的力讓行星不斷吸附周圍塵埃,然後形成了一個球體,最終在引力、張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微胖的橢圓形球體,由於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地球最高峰不能超過10公裡,否則會被拉斷,這也是為什麼地球最高峰只有8.8公裡的原因,而其他行星同樣由於引力和離心力的存在,這些行星的最高峰不能超過一定高度。
小行星呈現不規則形狀
恆星、行星乃至衛星都可以形成圓球體,為什麼隕石、小行星、彗星就不能形成圓球體呢?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太小了,直徑500公裡是一個分水嶺,如果星球的直徑大於500公裡才能形成強大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星球才能形成圓形體,直徑、質量越大,形成的球體就越圓,木星就比地球要圓很多;而直徑小於500公裡的天體由於引力弱小,產生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是無法讓天體形成圓形球體的,這就是為什麼隕石、小行星、彗星,為何都形成了不規則的形狀,因為它們的引力、張力和離心力實在太小了。
詭異的星際天體Oumuamua(奧陌&陌)
人類現在在生物、化學等自然學科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給原本好奇心強烈的人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人類在探索與發明的同時給自我價值以肯定,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祉的同時也收穫了快樂。以上就是本期關於科學探索的事情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編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