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農業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歷代農民總結了一些農諺老話,其中一部分就是根據24節氣,來安排農業生產,預測天氣變化,可以說是相當的合時令,也相當的精準。這類的農諺老話,還可以根據24節氣時的天氣,來預測一年的氣候變化,預測一年的自然災害,還可以預測一年的年景收成,不得不令人佩服。
農村老人正是這類老話的信奉者、傳遞者。村裡的王大爺就是其中的代表,現在他依然根據農諺老話來種地。還有4天就是春分了,春分是春天的中段,春分過後天氣逐漸回暖,鄉親們忙完春耕,就要準備早春作物的播種了。這時王大爺又有話說了,他說還是過了春分看看天氣再說吧。看看王大爺信奉的,關於春分的農諺老話有哪些?他又是怎樣來預測年景收成的?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在春季,農民最期盼的就是下雪。滴水貴如油,說的就是春天的雨水,畢竟春旱是最令農民發愁的。歷代農民通過長期觀察所得,一般的情況下,春分時節陰天下雨的話,一整個春季都是陰雨連綿。
春分無雨劃耕田,春風有雨是豐年。
歷代農民摸出了這樣的規律,春分時節如果不下雨的話,本年的雨水就不足,可能無法種田。反之本年的降水量則會比較充沛,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有一宗。
如果春分時節,早早得颳起了西南風,那麼本年就容易鬧蟲災,或是刮颱風。驚蟄之後,蟄伏的蟲類開始活動。如果春分過度回暖的話,病蟲害自然嚴重。再者提前刮西南風,說明風向有異,後期很容易會有颱風災害。
王大爺說的這些春分的農諺老話,是當地比較經典實用的,別的地區不一定適用,畢竟農諺老話有著地域性。至於準不準,要看春分的具體天氣,也要看後期的氣候,以及莊稼的收穫。不過農諺老話是老祖宗經驗的總結,其中一些還是值得相信的。對此大家怎樣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圖片僅供參考,與正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