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導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可用實驗的方法測定反應熱,本節課我們就以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為例來探究化學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板書〗三、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回顧)回顧必修2中中和熱的概念。
(總結)中和熱: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 mol H2O時所釋放出的熱量。△H<0。在熱化學方程式中體現中和熱時,H2O的計量數應為1。
〖實驗〗按課本實驗步驟完成實驗操作。
〖板書〗1.實驗操作
2.實驗原理及數據處理
(1)先分別測出鹽酸和NaOH溶液的起始溫度,求其平均值(t1)為反應前混和液的起始溫度;
(2)將兩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後讀取混合液的最高溫度(t2)為終止溫度;
(3)將兩溶液密度都近似認為1g/cm3,則兩溶液質量都為50g,此時產生的熱量Q = cm△t=c(m1+m2)(t2—t1)= 0.418(t2—t1)kJ;
(4)由鹽酸(NaOH過量)的量計算出生成H2O的量為0.025mol,所以
△H=—
kJ/mol
3.注意事項
(1)保溫隔熱效果要好,熱量損失會使t2變小,即△H偏小;
(2)要使用同一支溫度計。分別先後測量酸、鹼及混合液的溫度時,測定一種溶液後必須用水衝洗乾淨並用濾紙擦乾(將溫度計上的鹽酸衝洗到小燒杯中)。溫度計的水銀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穩定一段時間再記下讀數。
(3)實驗中所用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配好後要充分冷卻至室溫,才能測量其溫度。
(4)NaOH溶液稍稍過量目的使鹽酸完全反應。
(5)將NaOH溶液一次性快速倒入小燒杯中,不能撒到外面。
(6)兩溶液的濃度要小。
(7)用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攪拌(或上下攪拌)溶液使其充分反應。
(8)操作時動作要快,儘量較少熱量的損失。
(9)反應物的量改變後,反應放出的熱量也改變,但所求的中和熱不變。
(教學評價)
1.(2020·廣州一模)將V1 mL 1.00 mol·L-1鹽酸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後測量並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
B.做該實驗時環境溫度為22 ℃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0 mol·L-1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2.某化學學習小組同學擬用如圖L1-1-6所示裝置測定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圖L1-1-6
(1)實驗時玻璃攪拌器的運動方向是( )
a.上下運動 b.左右運動
c.順時針運動 d.逆時針運動
(2)該同學每次分別取0.50 mol·L-1 50 mL NaOH溶液和0.50 mol·L -1 30 mL硫酸進行實驗,通過多次實驗測定中和熱ΔH=-53.5 kJ·mol-1,與57.3 kJ·mol-1有偏差,產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後直接測定硫酸溶液的溫度
(3)在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玻璃攪拌器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
B.為了準確測定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實驗中溫度計水銀球應與小燒杯底部接觸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別與0.5 mol·L-1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如所取的溶液體積相等,則測得的中和熱數值相同
D.在測定中和熱實驗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有天平、量筒、燒杯、滴定管、溫度計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ΔH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答案:(1)a (2)b (3)A (4) 偏大
【作業設計】練習冊相關習題
【教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