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熱和中和熱

2021-02-28 秒殺高中化學

一、燃燒熱

定義:在101 kPa時,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

【注意】

①其中「完全燃燒」是指物質中下列元素完全轉變成對應穩定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②在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應以燃燒1 mol可燃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餘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例如: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

ΔH=-5518 KJ·mol-1

二、中和熱

1.定義:稀溶液中酸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l)時所放出的熱量。

2.實質:H+(aq)+ OH-(aq)= H2O(l)時的熱效應。

3.數值:稀溶液中,強酸與強鹼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注意】中和熱不包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熱、物質的溶解熱或稀釋熱、電解質電離時的熱效應。如弱酸、弱鹼電離時吸熱,生成1 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小於57.3 KJ;濃硫酸稀釋時放熱,生成1 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大於57.3 KJ。

三、中和熱的測定

1.實驗目的:測定在稀溶液中,強酸跟強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l)時的反應熱。

2.原理: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通過實驗測定反應前後溶液溫度變化,利用Q=cm(T2-T1)求出反應放出的熱量,再用公式ΔH=-Q/n(H2O),求生成1 mol液態水時的焓變。

3.簡易量熱計的構造及作用

4.注意事項

①實驗過程保溫且操作要快的目的: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②為保證酸完全中和,採取的措施是鹼稍過量;

③因為弱酸或弱鹼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需要吸熱。實驗中若使用弱酸、弱鹼則測得的反應熱偏小。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 | 三熱(反應熱、燃燒熱、中和熱)的比較
    1、反應熱(1)在中學化學中,一般研究的是恆壓反應熱。
  • 高中化學 | 怎樣學好燃燒熱?
    學習燃燒熱時,要注意燃燒熱概念中的研究條件(25℃、101kPa)、燃燒物的量(1mol)、反應的程度(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
  • 高二化學專題:一文解決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及其中和熱
    (g)所具有的總能量大於CO2(g)和H2(g)具有總能量C.熱化學方程式為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加熱的條件由於局限性無法寫到==號上)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應生成1 mol CO(g)和H2O(g)要放出41 kJ熱量
  • 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成功舉辦中國能源動力裝備非定常燃燒...
    2020年11月21日,由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主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清華大學承辦的「中國能源動力裝備非定常燃燒國際論壇」在北京麗亭華苑酒店舉辦,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部長李金濤與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理事長吳道洪分别致辭,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燃燒學專委會主任林宇震教授主持會議。
  • 高中化學專題之中和反應熱題型總結
    而不管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他們都和反應熱有關,都有對應的能量變化。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 【知識點】選修四——燃燒熱與能源
    1、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單位為kJ/mol2、注意事項①規定25℃、101kPa壓強,測出反應所放出的熱量②規定可燃物的物質的量:必須是1mol;③
  • 高中化學反應熱計算題答題套路
    )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態三氧化二硼和液態水,放出649.5kJ熱量,寫出其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據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要求,寫出熱化學方程式並配平:溶液反應放出11.46kJ的熱量,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化學選修4同步優質系列教案(人教版)
    1.1.4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導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可用實驗的方法測定反應熱,本節課我們就以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為例來探究化學反應反應熱的測定。〖板書〗三、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回顧)回顧必修2中中和熱的概念。(總結)中和熱: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 mol H2O時所釋放出的熱量。△H<0。在熱化學方程式中體現中和熱時,H2O的計量數應為1。
  • 專題25 化學反應與能量熱化學方程式
    H+(aq)+OH-(aq)=H2O(l) △H=-57.3kJ/mol,表示含1molNaOH的氫氧化鈉溶液與含0.5molH2SO4的濃硫酸混合後放出57.3 kJ的熱量  D.中和熱測定實驗中,不能用銅絲攪拌棒代替環形玻璃攪拌棒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   A、燃燒熱中,H元素對應的溫度氧化物是液態水
  • 知火而行|燃燒學基礎(3)—熱傳遞
    燃燒過程總是伴隨著熱量傳遞,本期我們來聊一聊熱傳遞的相關知識。熱傳遞有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基本方式。熱傳導與熱對流都需要一個中間介質,而熱輻射則不需要。它是室內火災早期熱傳遞的主要方式,熱煙氣(熱對流)能向各個方向傳遞熱量。例如給水加熱,首先底部附近的水被加熱,被加熱的流體上升,較冷的水下沉取代它。火災中,火災產生的熱氣和它們流過的氣體表面發生對流傳熱。氣體的流速越高,對流換熱的速率越大。對流換熱主要有兩種形式: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
  • 不管太陽熱不熱,地球的熱,不來自於太陽的熱
    更何況,科學家估計太陽的壽命約為100到120億年,目前已經煅燒了50億年,因此它還有約50到70億年的燃燒時間。所以,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就是如果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34;,那麼按理來說你離太陽越近應該越熱。我們這個地球上離太陽更近的是山頂,按理來說山頂應該更熱,就是說&34;是最熱的地方,但事實上並不是。
  • 焦炭燃燒熱若何算(焦炭的熱值何如策畫 )_二級冶金焦熱值多少大卡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冶金焦>焦炭燃燒熱若何算(焦炭的熱值何如策畫 )_二級冶金焦熱值多少大卡 焦炭燃燒熱若何算(焦炭的熱值何如策畫 )_二級冶金焦熱值多少大卡 發布日期:2020-05-16 01:49:52
  • 儲能電池熱失控和熱失控擴散發生機理
    導致儲能電站起火的原因很多,包括電池、電氣設備本身的質量問題,也包括系統保護措施設計的不完備,PCS和BMS以及EMS等系統之間的控制及保護功能協調性差等,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運行和維護管理不當等均也是儲能電站起火的原因。針對儲能系統的起火、爆炸等事故發生的原因,電池本身的熱失控,以及電池模塊和系統的熱失控擴散,是行業目前關注的焦點。
  • 燃燒是一種伴有放熱、發光生成新物質的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的放熱...
    單選題燃燒是一種伴有放熱、發光生成新物質的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的放熱發光是( )現象。 A、化學  B、物理  C、光電  D、核反應 【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自由基的鏈式反應是這些燃燒反應的實質,光和熱是燃燒過程中的物理現象。實務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
  • 濮陽採購石墨烯熱-用途
    (坩鍋及有關製品用石墨製造的成型和耐火的坩鍋及其有關製品,例如坩鍋曲頸瓶塞頭和噴嘴等,具有高耐火性,低的熱膨脹性,熔鍊金屬過程中,受到金屬浸潤和衝刷時亦穩定,高溫下良好的熱震穩定性和優良的熱傳導性,所以石墨增禍及其有關製品被廣泛用於直接熔融金屬的工藝中。(鋁碳磚鋁碳耐火材料主要用於連續鑄造扁鋼坯自位輸管道的保護罩,水下噴管以及油井爆破筒等。
  • 一張表搞定反應熱、中和熱、燃燒熱的聯繫與區別
  • 氣候變遷加劇 過去6年史上最熱
    隨著創紀錄的氣溫丶嚴重的乾旱與加速暖化的海洋都證明全球碳排放量仍持續上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再次呼籲全球努力達到碳中和。他也疾呼,疫情有疫苗,但暖化沒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月2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表與地球的狀況有關的演說,並在演說中提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威脅。
  • 熱力學:熱與熱機
    一、熱機熱機是利用內能來做功的機器,內燃機和汽輪機都屬於熱機。1.內燃機①.內燃機是將液體或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後,直接輸入機器內部燃燒產生熱能再轉化為機械能的一種熱機。汽油機、柴油機等都是內燃機。③.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利用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產生的熱能,通過氣體受熱膨脹推動活塞移動,再經過連杆傳遞到曲軸使其旋轉做功。內燃機在實際工作時,由熱能到機械能的轉變是無數次的連續轉變。而每次能量轉變,都必須經歷進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過程。每進行一次進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叫作一個工作循環。
  • 杭州的城市熱島效應
    因為綠地、水體等自然因素減少和大氣汙染、人工熱源的排放,夏季城市中心地區遠遠高於周邊郊區,被稱為「城市熱島效應」,這是目前困擾全世界的「城市病」。
  • 真火壁爐使用的熱傳遞類型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真火壁爐有三種不同的傳熱方法:傳導,對流和輻射。有時,這三種情況可能同時發生。只要存在溫差,就會發生熱傳遞。傳熱可能會迅速發生,也會緩慢發生,使用真火壁爐作為房屋整體供暖系統的做法便是後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