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燒熱
定義:在101 kPa時,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
【注意】
①其中「完全燃燒」是指物質中下列元素完全轉變成對應穩定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②在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應以燃燒1 mol可燃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餘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例如: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
ΔH=-5518 KJ·mol-1
二、中和熱
1.定義:稀溶液中酸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l)時所放出的熱量。
2.實質:H+(aq)+ OH-(aq)= H2O(l)時的熱效應。
3.數值:稀溶液中,強酸與強鹼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注意】中和熱不包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熱、物質的溶解熱或稀釋熱、電解質電離時的熱效應。如弱酸、弱鹼電離時吸熱,生成1 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小於57.3 KJ;濃硫酸稀釋時放熱,生成1 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大於57.3 KJ。
三、中和熱的測定
1.實驗目的:測定在稀溶液中,強酸跟強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l)時的反應熱。
2.原理: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通過實驗測定反應前後溶液溫度變化,利用Q=cm(T2-T1)求出反應放出的熱量,再用公式ΔH=-Q/n(H2O),求生成1 mol液態水時的焓變。
3.簡易量熱計的構造及作用
4.注意事項
①實驗過程保溫且操作要快的目的: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②為保證酸完全中和,採取的措施是鹼稍過量;
③因為弱酸或弱鹼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需要吸熱。實驗中若使用弱酸、弱鹼則測得的反應熱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