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7歲,就出現嚴重的腦梗症狀,還伴有持續的低熱。而腦梗、低熱的原因,竟然是罕見的顱內感染了真菌中的一種-煙麴黴菌。即便是在歐美醫學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類似的顱內感染最多也就是活上180天。
但在廣州,在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這個年輕的生命在醫護人員的傾力相救下,逐漸康復。
白血病骨髓移植後驟然腦梗
今年37歲林先生,堪稱命途多舛。
兩年前被檢查出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他在北京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避免排斥反應出現,影響幹細胞移植效果。
病情穩定了一年多,卻在今年3月開始出現了新狀況。他突然在深圳家中出現了腦梗症狀,半側肢體偏癱,還伴隨有持續的低熱。
家人很快將他送到了深圳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可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治療效果並不突出,未見明顯好轉。腦梗症狀依舊,37度多的低燒如影隨行。兜兜轉轉,林先生從深圳當地醫院轉送到了暨南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繼續接受治療。暨大附一院神內張譽博士成了他的主管醫生。
在廣州的影像檢查和其他輔助指標,提示林先生並無太明顯的異常。除了左側頸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兩條主幹道因堵塞而消失。如果不是在轉送到廣州後病情驟然開始惡化,也許臨床醫生還難於判斷出他的病症原因。
轉入廣州第四天,林先生開始出現嚴重譫妄現象,情緒非常暴躁、激動,還完全認不出一直陪護在身邊不離不棄的妻子。
「得考慮是顱內感染,普通腦梗並不會出現類似情況,患者偶爾出現的低熱,也正是因為感染因素導致」,神經內科主任黃立安和副主任畢偉以及張譽博士都有了新的判斷,並馬上為林先生進行腰椎穿刺。」結果十分驚人,正常人的顱內壓在170毫米水柱之內,而患者的顱壓已經高得突破了330上限的測量儀。」
腦內感染罕見真菌 我國至今只檢測出10例
人類的大腦自有一套保護機制,又叫做血腦屏障。諸如病毒、細菌這樣的病原體,一般情況下極難突破這一屏障,攻擊腦部,除非患者免疫力極其低下時。林先生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壓制自體免疫力,本來就屬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自然也就成了容易出現細菌襲腦的人群。
有了基本的判斷,要找出真正的致病元兇卻非常麻煩,一般攻擊人類腦部的細菌,要麼是真菌,要麼是結核菌,廣州治療團隊基本判斷是真菌感染。在沒有確定元兇前,治療團隊決定先上針對真菌的廣譜抗生素。
「若是在以往,我們需要用腰穿取得的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需耗費兩周以上時間不說,還有可能培養不出來。」張譽告訴南都記者,得益於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在對腦脊液進行二代測序後,能夠更為快速的發現標本物裡有沒有致病菌的蹤跡,只需要兩天的時間。
廣譜抗生素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林先生的症狀並未緩解。好在結果很快反饋到了醫院-煙麴黴菌感染,一種並不多見的致病真菌。我國最大的基因檢測機構,這麼多年來檢測出來源於人類大腦的這一細菌案例,迄今不超過10例。
此類細菌感染人類大腦時,發病非常隱匿,進入急性期後異常兇險。「翻閱了國際國內的資料,極難找到搶救、治療成功的案例。而歐美國家最最成功的案例報導,系搶救治療了180天後,患者死亡。」
罕見歸罕見,得益於醫學的進步,人類找到了煙麴黴菌的特效藥物-伏立康唑。為數不多的能突破血腦屏障在人腦內對真菌展開戰鬥的特效抗生素。缺點很明顯,副作用特別巨大。國際同行之所以沒有成功案例,大多是因為患者死於該抗生素帶來的副反應。
特效藥用了20多天 低熱退了,副反應來了
連續使用該藥物20多天,期間一直不計成本的運用白蛋白、球蛋白這類製劑為患者提升免疫力、增強營養。林先生如影隨形的低熱開始消退,顱壓也從當初高得離譜,下降到了240。這是好事,證明顱內感染得到了明顯控制,繼續使用下去,罕見的大腦內感染有望康復。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強烈的藥物副反應開始出現。林先生開始出現明顯的血尿,影像檢查發現甚至在膀胱裡發現了巨大的出血包塊。治療團隊立即聯繫泌尿外科進行手術,可術中出血包塊甚至頂破了膀胱帶來了嚴重出血。
「我們一度以為患者會在手術臺上下不來,因為他有這麼多的基礎病,身體狀況不好。」張譽表示,萬幸的是手術及時止住了出血,隨後的醫院ICU護理、治療又非常的合理。
幾天後,林先生被再次從ICU轉送到普通病房,暫時告別了生命危險。
「治療方案必須要進行調整了,如果繼續使用特效藥物,劑量要開始慢慢的調整」黃立安、畢偉等上級醫生開始參與到治療方案的修訂。請血液科專家會診後,停止了林先生免疫抑制劑的服用,避免外來藥物打壓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導致細菌肆虐。考慮換用二線治療藥物,一種有效,副反應同樣很大的藥物,或者至少下調藥物劑量。
為了平衡好骨髓移植後的免疫抑制問題和抗感染問題,治療團隊動態觀察著林先生的一系列指標。「3700元一次的二代測序查細菌,進行了4次。停免疫抑制劑後的血液情況也是動態的監測,不能治好了顱內感染,白血病又復發,然後就是做好營養支持」。
出現新問題、就馬上解決問題,如此兵來將擋似的持續了2個多月的抗感染治療,最後一次從林先生的腰穿積液裡進行的細菌檢測,其單位真菌數量已從最開始的130,下降到了3。「關鍵是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神智開始恢復,能下地行走和自行用餐,已經符合出院標準。」張譽告訴南都記者。
「這基本上是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和患者家屬的配合也有著莫大的關係,老林在廣州治療的近3個月時間,他的妻子居功至偉」,畢偉透露道,持續三個月的搶救治療,花費肯定巨大,最為關鍵的是,家屬非常支持團隊的積極搶救。
據悉,林先生後續仍然需要接受長期的抗感染治療,而且治療周期起碼在2年以上才能徹底從大腦裡趕跑致病細菌。但,他在煙麴黴菌襲腦的情況下,被成功搶救了回來。
採寫 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