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光纖雷射器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工業雷射器之一。相比於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和CO2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在全球工業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50%。
以前在板材加工領域主要使用衝床和等離子切割,其中薄板材使用衝床,厚板材就採用離子切割。然而隨著光纖雷射技術的不斷發展,光纖雷射切割對傳統加工技術和CO2雷射加工產生巨大的衝擊。
相比於傳統衝床加工,光纖雷射是非接觸式加工,產生的應力較小,噪聲低,完全可以對鋁、銅等高反性材料進行批量加工;相比於CO2雷射加工,光纖雷射的電光轉換效率達到40%,耗電量僅是CO2雷射器的1/3,加工速度提升了2~3倍。
僅僅5-6年的時間,光纖雷射器就憑藉著各種技術優勢掀起了一場雷射切割的技術變革。如今,光纖雷射器的需求不斷增加,應用領域也開始慢慢向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等基礎領域滲透。
目前國內的光纖雷射器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IPG、羅芬、恩耐、業納、SPI等外國品牌仍然佔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粗略估算約有3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佔據國內光纖雷射器市場的三分之二,其中IPG一家就超過24億元。雖然目前IPG公司在全球高功率光纖雷射器的市場佔有率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但是未來,絕對不會是IPG一家獨大,因為其他雷射行業巨頭通過併購一些光纖雷射器公司,已成功進入光纖雷射器領域。
2016年,美國Coherent公司收購了高性能工業雷射光源和雷射解決方案及器件廠商ROFIN,而ROFIN此前又收購了美國特種光纖廠商Nufern、半導體雷射器廠商DILAS和瑞典專業從事光纖產品的Optoskand公司。由此可見,通過併購,Coherent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垂直整合能力。
此外還有德國TRUMPF收購英國光纖雷射器製造商SPI、英國的JK雷射公司,成功進軍高功率光纖雷射器領域;美國JDSU公司與日本金屬加工工具機製造商Amada合作開發功率高達4kW的光纖雷射器;美國nLight公司收購芬蘭特種光纖製造商LIEKKI。由此可以預見,高功率光纖雷射器行業競爭愈演愈烈。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雷射器市場,佔全球市場的24%,不僅國外企業紛紛把我國作為重要的戰略市場,本土企業也厚積薄發,國產化進程加速。本土的大小品牌有二十多家,在與外國品牌的激烈競爭中,不斷創新突破,尋找合適的細分市場,謀求繼續發展。國內光纖雷射器主要供應商包括銳科雷射、創鑫雷射,業績均在4億元以上,形成行業發展雙龍頭;傑普特憑藉MOPA雷射器鞏固了自己的行業地位,聯品雷射與中科光匯發展迅速,其中中科光匯在連續雷射器方面已有6KW的產品。其它品牌包括上海飛博、武漢安揚、國神光電、46所、東方銳鐳、歐泰雷射等都發展不錯。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從光纖雷射器的產能和市場佔有率來看,我國在規模上都有較大突破,但國產光纖雷射器的品質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同時,80%的高功率光纖雷射器需要依靠進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實力雄厚,如何將科研成果與企業生產無縫銜接,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