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光纖雷射器的工業化應用無疑成了雷射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但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價格競爭成為籠罩在我國光纖雷射器市場上空的陰云:上市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愈發艱難。2020年一季度,原本呈現復甦跡象的光纖雷射器市場因疫情影響而再度充滿迷霧。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光纖雷射器企業的毛利水平是否會逐步恢復?
近兩年毛利率變化
目前,中國光纖雷射器市場佔比較大的企業包括IPG、銳科雷射、創鑫雷射、恩耐雷射、相干雷射、傑普特、飛博雷射、聯品雷射等,其中5家已完成上市。OFweek雷射網根據上市公司每季度披露的財務數據製成下表,以期從中一窺光纖雷射器市場的毛利率變化。
註:
1.為更好體現各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表中所引數據均為當季度數據;
2.表中所引數據均為包含雷射器業務及其他業務在內的整體毛利率;
3.表中所引數據均依照自然年劃分(由於相干公司財年起止時間為每年9月,故表中的Q1對應為相干公司該財年的Q2)
IPG
IPG是光纖雷射器市場的領軍企業,2016年以來其毛利率長期維持在55%以上。而到了2018年三季度,IPG毛利率環比下降2個百分點(降至54.8%,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並由此開啟下行之路。實際上IPG的經營壓力早在二季度就已顯現。儘管二季度時IPG的營收和訂單量仍在增長,毛利率也保持在56.8%的較高水平,但增幅較過往已開始下降,中國及歐洲市場的增長疲態尤為明顯。IPG執行長Valentin Gapontsev博士在投資者會議中表示,這一趨勢主要是由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驅動的,而不是市場的競爭動態。
隨著中美貿易衝突的加劇,IPG在2018年10月宣布下調了對三季度的預期目標。Gapontsev博士表示:「隨著第三季度的進展,全球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環境依然充滿挑戰。這些與關稅和貿易相關的問題正是我們在中國和歐洲業務表現弱於預期的主要原因。」最終三季報的出爐印證了Gapontsev博士的判斷,IPG在該季度的營收、利潤均同步下滑,毛利率也跌破55%。
圖片來源:OFweek雷射網
此後,IPG最為倚仗的中國市場開啟了全面的價格競爭,而IPG的毛利率也隨之一路下行。至2019年第四季度,IPG毛利率達到了40.5%的最低值,而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及份額也大幅下降。40.5%的毛利率似乎已經到達最低點,2020年一季度IPG毛利率有所回升,環比提高0.8個百分點(達到41.3%)。Gapontsev博士表示:「在政府延長春節假期之前,IPG在中國的業務已出現好轉跡象,12月和1月的訂單量有所增加。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使得我們在中國的持續業務遭到中斷,這對全球需求的影響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2020年一季度,IPG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40%。而隨著疫情全球爆發,其他地區的銷售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日本市場下降12%、歐洲市場下降15%,就連近年來持續增長的北美市場也同比下降了4%。儘管在3月下旬和4月IPG中國市場訂單量出現反彈,但在西歐、北美和亞洲其它國家等其它地區的訂單量仍在下降,對IPG而言,全球需求復甦的前景仍不明朗,毛利率的走向也依然難以預測。
銳科雷射
銳科雷射是國產光纖雷射器的領軍企業,也是IPG在中國市場最大的挑戰者。以銳科雷射為代表的一系列雷射器製造商,在中國產業鏈齊全與市場極其龐大的基礎上,從小功率產品開始逐步實現光纖雷射器的國產化,大幅降低了雷射器產品的價格,推動了下遊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國產雷射器瘋狂降成本降價格讓進口產品很難受,IPG的發言人就曾在2018年二季度的業績說明會上吐槽:「中國公司降價再降價,在很小的利潤率範圍內運營,實際上破壞了市場。他們每年的價格幾乎都能下降50%甚至更多,這真是太瘋狂了。我們不明白他們是如何工作的,這令人難以置信。」
儘管中國公司的雷射器產品價格每年都在下降,但不斷成熟的技術卻能讓他們的成本降得更多,毛利率反而持續提高。以銳科雷射為例,2014年毛利率僅有18.08%,隨後逐年增長,到上市的前一年(2017年)達到了46.59%。銳科雷射在2019年1月的公告中提到:「過去三年,公司產品持續降價,但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自製核心器件和規模化生產,整體毛利率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