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中有什麼有趣的信息是人們還不知道的呢?

2020-12-01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認為宇宙未來將以一個濃縮的形式保存,而從我們剛開始在地球上生活後我們便一直在獲取這個信息,但是我們該怎麼獲取以及獲取哪些信息從這個宇宙中,從開始四處清澈到後面發明電燈泡

電燈泡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在人們家中使用的呢?

那是138年前的事兒了。在此之前,人們用的是油燈。想像一下吧,138年,只比當前人類的預期壽命長一點兒。在100多年的時間裡,我們創造如今這種城市景觀,登上了月球,現在正致力於登陸火星。但我們還是不了解,我們的意識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一些事,怎麼我們就能跟宇宙交流信息,以幫助我們跟這個世界一起進化了呢。

佛陀比耶穌早大約500年。有些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佛生活在公元前563年至公元前483年間。

所以說,某些人的意識一直在努力與宇宙建立連接。他們的視野比其他人更廣闊,想要把自己發現的「新」東西展示給別人,可是許多人都太忙於各自的生活,無暇聆聽。跟今天的情形也差不多,我們仍然滿腦子都是改造居住空間的想法。

科學和電燈泡都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樣子。科學家們開始了解宇宙的機理。還有人在研究我們的意識是怎樣與宇宙連結的。有人說,我們只是宇宙的的一個小小碎片。別忘了我們之所以能看到物體,只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生有感光細胞,能夠辨識眼前的一切:

但我們眼前的一切實際上不過是以某種頻率振動的能量小球。我們作為人類也是一樣——一個個行走交談的能量小球,以特定的工作頻率振動著,看著宇宙及其能量場,所有人實際上也是彼此聯結、出現於宇宙之中的,整體也是一個有振動頻率的能量球而已。

有人說,大家不都是這樣努力生活的嘛,正如我總結的:

我認為,電燈泡發明138年後所發生的,就是我們開始幹預宇宙的自然規律了,我們所做的就是增強了我們在宇宙中找到的自然能量,利用它們建設我們的居住環境和城市景觀。今天我們要能夠與彼此聯繫溝通的整個基礎設施,還有網際網路,就是宇宙在地球上的一個複製版本。我認為,除了自然界已經存在的東西以外,我們並沒有自己創造或發現什麼新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我們頭腦的局限性。我們只知道自然界已經存在的東西。可供發現的只有宇宙的自然屬性和我們自己的自然屬性。在已有的東西外,一無所有。所以,我們已經知道未來會怎樣。

我們今天能見到的一切技術,都是控制電磁場的結果。下一步是控制引力場。「

好吧,我們現在有磁懸浮列車,可以無摩擦運行,還有「飛行列車」。這是引力控制的非常初級的階段。接下來會是什麼?控制引力場飛行的飛機。什麼?飛碟!那是什麼?它們已經來造訪我們了。那麼接下來又是什麼呢?讓我們瞧瞧吧,我們問問大自然,它還擁有些什麼,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東西。甚至我們的頭腦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們遇到什麼新情況,就參考過去的經歷,如果找不到任何關聯,就把它棄之不顧。總是氣乎乎地回首過去,向前的速度卻像蝸牛。至少蝸牛還是自由的,還吃我的大麗花呢,我們可不自由,我們在自己周圍建造著一個牢房,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在對自己的未來做什麼。

相關焦點

  • 宇宙黑洞中,有什麼有趣的信息是人們還不知道的呢?
    黑洞:它們吸引了任何東西。 黑洞在無數科幻電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黑洞在電影中通常被描繪成罪魁禍首,殘酷地吸引著周圍的一切,即使光線也無法逃脫。黑洞的確是空間中的一個區域,引力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難以想像,以至於環境中的一切都被它吸引了。 如果太近,則完整的衛星和行星會消失在其中。 「掉進」黑洞的東西將不可避免地丟失。
  • 黑洞中有什麼有趣的信息是人們還不知道的呢?
    我認為宇宙未來將以一個濃縮的形式保存,而從我們剛開始在地球上生活後我們便一直在獲取這個信息,但是我們該怎麼獲取以及獲取哪些信息從這個宇宙中,從開始四處清澈到後面發明電燈泡電燈泡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在人們家中使用的呢?
  • 宇宙中有黑洞,理論預測也應存在白洞,什麼是白洞呢?
    如果你曾經看過科幻電影,或者你對天文感興趣的話,那麼你肯定遇見過"黑洞"這個詞。"黑洞"概念只出現了一個世紀,然而它們卻成為宇宙中最迷人、最神秘的現象之一。然而,"黑洞"遠非最奇怪的:這種區別可能屬於"黑洞"理論雙胞胎——白洞。不過為了更好地理解什麼是白洞,先來認識什麼是黑洞。
  • 宇宙中有黑洞和白洞,白洞是什麼呢?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
    這也意味著,與其將物質拉入並壓碎,一個白色的洞會把物質吐出來,這是不可能的速度,有人推測,在同一個物體的生命周期中,黑洞和白洞實際上可能處於不同的階段。然而,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人知道黑洞是如何自發地,甚至是慢慢地轉變成相反的。但是這個想法也解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黑洞信息。
  • 霍金:黑洞中是什麼?
    但如果這顆恆星不是均勻的球狀,將會發生什麼呢?這種恆星物質的不對稱分布是否會引起不均勻的坍縮,並避免出現奇點?在 1965 年的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中,羅傑·彭羅斯證明,只要根據引力是吸引的這個事實,仍然會存在一個奇點。 愛因斯坦方程不能在奇點處定義,這意味著在這一具有無限密度的點上,人們無法預測未來。這意味著,只要一顆恆星坍縮就會發生奇怪的事情。
  • 什麼是黑洞?黑洞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得不讓人們好奇!
    黑洞並不是黑的。而是一些未知的物質高速運轉,因為物質的運轉速度太快,而會讓一些人類已知的物質包括光,全都會消失在裡面。你可以理解,它是一個黑色的洞。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巨大的堅硬無比的物質。它的形成是有規律的,若是沒有黑洞,就不會有地球的存在。應該知道是引力吧?就像吸鐵石一樣。
  • 黑洞信息悖論——一個讓霍金都甘心認輸的理論,至今仍沒有答案
    在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隱藏著的宇宙怪物被預言,這就是黑洞。根據相對論的推導,宇宙中有這麼一種物體:它的密度如此之大,導致在它的附近有著無與倫比的引力,甚至連宇宙中最快的光速也無法逃逸。這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通過視覺來看到它。
  • 黑洞的另一端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們不相信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一個新名詞逐漸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黑洞。這這樣的一種特殊天體而言,它並不是能被我們肉眼隨意捕捉到的的一種產物。之所以看不到卻能實際的判斷出來,主要也還是因為科學家對其進行的空間特殊性來判斷出來的。黑洞的另一端是什麼?
  • 黑洞裡到底是什麼?地球變成黑洞會怎麼樣?
    在暗無天日的黑洞裡,到底隱藏著什麼有趣的信息?其實人類發展到現在,圍繞黑洞產生了許多理論。但是人們必須意識到的一點,儘管我們的科學家非常聰明,能夠預測並得出奇妙的數學和公式等,但在理解黑洞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除了知道它很黑、引力巨大,我們對黑洞是一無所知的。但是並不影響我們推測,去猜想。那麼在暗無天日的黑洞裡,到底隱藏著什麼有趣的信息呢?
  • 黑洞信息悖論:宇宙中信息是守恆的 黑洞除外
    至少就我們目前所知——並且我們已經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去進行驗證,我們發現宇宙中的信息從來不會被創造出來,也從來不會被毀滅,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宇宙中信息是守恆的。黑洞除外。這是咋回事,我們來解釋一下。信息過載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一下什麼是信息,以及為什麼信息應當被保存下來。
  • 霍金:黑洞中是什麼?丨單讀
    美國科學家約翰·惠勒是主要的異見者,他在很多方面都是黑洞故事中的英雄。在他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研究中,他強調許多恆星最終會坍縮,並探討了這對理論物理學帶來的問題。他還預見到坍縮恆星變成的天體——黑洞的許多屬性。 在一顆普通恆星超過數十億年壽命的大部分時間中,它將依賴把氫轉化為氦的核過程產生的熱壓來抵抗其自身的引力。
  • 什麼天體竟比黑洞還恐怖
    我們發現黑洞就像宇宙中的一隻貴餐怪獸,見什麼吃什麼,管你什麼東西,我都不放在眼裡,但是有一種天體,可以說是黑洞見了它都想繞著走,究竟是什麼樣的天體,能讓黑洞這種怪獸都害怕呢,它就是「類星體」,英文名叫Quasar,臺灣地區直接音譯為「魁煞星」,漫威裡還有個同名的超級英雄,不過電影裡目前還沒出場,類星體這個名字聽起來,貌似平平無奇,不過它可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
  • 什麼是「黑洞火牆悖論」和「信息丟失悖論」?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知道的越少,疑問也就越少。黑洞其實是我們最不了解的一個奇異天體,它是檢驗我們目前所有理論的理想場所,但是當我們將目前以掌握的理論應用在黑洞上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悖論,也就是各種理論不調和的現象就會出現。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兩個問題:黑洞信息丟失悖論和黑洞火牆悖論。
  • 5個有關黑洞的秘密:黑洞裡有什麼?通過黑洞可進入另一宇宙嗎?
    出於這個原因,黑洞比我們最初想像的更複雜。平行宇宙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一個平行宇宙可以理解為另一個維度。在這樣的宇宙中,人是不可能適應的。4.漆黑的天空一些唯心論者認為,黑洞是人死後去的地方;也有哲學家認為,黑洞是萬物起源的基礎。
  • 黑洞在形成過程中會丟失大量信息,除了其中三個參數
    黑洞在宇宙中,是否存在由反物質組成的黑洞呢我們是否有辦法區分開來呢?結論是,我們沒有辦法區分反物質黑洞和常規物質黑洞。事實上,如果這兩者擁有相同的質量、電荷和角動量的話,它們之間就沒有差異。首先,反物質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只不過它們的電荷和其他一些屬性是相反的。反物質具有正質量,就像普通物質一樣,以同樣方式產生引力。
  • 跳進黑洞內部,假如還沒有被引力撕裂,我們會看到什麼?
    但這並不是大家關心,我們想知道的是進入黑洞之後會看到什麼?什麼是黑洞?黑洞其實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也能推導出來,很簡單,只要將質量一定的天體,將其的環繞速度設定為光速,然後反推半徑,即可計算出這個天體的坍縮到黑洞的直徑上限,比如地球這樣的天體,當期半徑小於大約8毫米時,由於其引力已經大道光速都無法逃離,無論天體原先是什麼性質,它將無可避免的坍縮為黑洞!
  • 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逃出」
    目前的科學理論認為,黑洞的引力非常強,以至於一切物質———包括光在內———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逃脫。黑洞是具有無法想像的可怕力量的宇宙真空,僅銀河系中就有大約1億個黑洞。很有趣的理論吧。   不過也許還有希望。   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項關於黑洞的最新理論。在他提出理論時,人們都會洗耳恭聽。
  • 愛因斯坦的五大預言中,有兩個還沒有實現,其中一個讓人們擔憂
    曾經科學界給人類數百年的所有偉大科學家進行過一個排名,愛因斯坦得到了龍頭老大的榜身地位,可見在科學界,人們都認可愛因斯坦對人類科學做出的偉大貢獻,這個貢獻至今無人可以超越。那麼愛因斯坦到底有什麼偉大的的貢獻呢?
  • 黑洞的奇異性,從量子信息到史瓦西半徑!
    我們不知道有什麼物理過程會使得整個地球被壓縮到如此程度,而且即便真的存在地球質量的黑洞,也不太可能存在太多。然而當我們考慮的是越來越大的質量時,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是因為史瓦西半徑內所覆蓋的體積(也就是一個空間,它能讓所有形成一個黑洞的質量都存儲於內)會增長得快得多。事實上,當質量增加一倍時,儲存這些質量的體積大約會增加到原來的8倍。
  • 黑洞會釋放它們的能量嗎?我們能知道黑洞吸收了什麼嗎?
    想拿回不小心掉進黑洞的《戰爭與和平》嗎?「 」可能會讓人們認為黑洞的溫度很高,但實際上,較小的黑洞(就像我們在歐洲核子中心見到的那樣)溫度極高。然而,如果太陽(質量為 kg)是一個黑洞,它的溫度只會達到大約60納開爾文!舔它一口,你的舌頭就會凍成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