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2日消息:「日月光中心地下的臺灣美食館裡,有家店的英文名叫Finding Formosa(尋找福爾摩莎)。上了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個單詞帶有濃烈殖民主義色彩,怎麼能掛上店招呢?」前天,市民秦先生路過日月光中心時,看到一家餐廳的店招不妥,致電本報962288熱線反映。
昨天記者來到日月光中心B2層,找到了這家名為「臺味味主食館」的餐廳。在餐廳門口的店招上,用鮮明的白底綠字掛著大大的「Finding Formosa」。而在餐廳內外的廣告牌、背景牆上也有多處印著「Formosa」的字樣。(見圖金旻矣攝)
查閱公開資料後記者了解到,Formosa來源於拉丁文及葡萄牙文,中文音譯為「福摩薩」「福爾摩薩」「福爾摩莎」等。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途經寶島臺灣時,覺得它很美麗,便為其取名為「Formosa」。由於其帶有濃烈的殖民色彩,因此被全世界華人貶斥,在中國官方是禁止使用的。而在現在的許多英漢詞典裡也已找不到其蹤跡,即使有收錄,也被標上「廢」字,屬已廢棄不用的字。
記者還了解到,由於「Formosa」具有不良社會影響,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相關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曾撤銷九件含有「Formosa」「福爾摩莎」的註冊商標。而在南寧、長沙、廣州、武漢和西安等城市,也曾有商家用「福爾摩莎」作字號,引起輿論譁然,最後被有關部門勒令查禁。
據悉,Finding Formosa在上海共有三家連鎖餐廳,均用Formosa 作為店招。對此,該餐廳員工在接受採訪時都驚訝地表示,以前並不知道Formosa的具體含義。負責人稱,該店老闆是一位臺灣商人,她會將顧客的意見轉達給老闆,在公司內部認真商討這一事宜。
相關連結
■2001年,廣州火車東站附近一家正在裝修的西餐廳的店名招牌上,赫然出現了「福爾摩莎西餐廳」幾個中英文大字。這個西餐廳的店名招牌出來後,立即引起了路人的強烈憤慨和不滿。經媒體報導後,工商部門將其招牌強行拆除,並對經營者作出了處罰。
■2001年,西安市東大街有家咖啡廳的店名,也使用了「福爾摩莎」字樣,遭市民投訴。工商部門拆除了其門頭牌匾及霓虹燈廣告,暫扣營業執照,責令限期更改名稱。
■2004年,北京交道口寶島眼鏡店內播放的廣告中有「福摩薩」一詞,被媒體曝光。京都寶島眼鏡公司隨後表示,廣告是在臺灣拍的,在內地播出時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所有的廣告片都會被收回,不會再在內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