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西專訊「帶有濃厚殖民色彩、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福爾摩莎』(formosa)成了南寧市新竹路一家咖啡館的招牌。其重新開業的廣告,7月3日竟刊登在一家報紙的報眼上。」昨日,南寧一家銀行的王麗珍氣憤地向報社反映此事。
王麗珍女士說:「福爾摩莎」又譯為「福摩莎」,是荷蘭殖民主義者對臺灣的稱呼,帶有濃厚的殖民色彩。在國外,把臺灣稱為「福爾摩莎」或「福摩莎」的人,往往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001年8月6日,廣州市工商部門就強行拆除過一塊位於廣州火車站附近的「福爾摩莎西餐廳」招牌。
記者查閱了有關資料:Formosa,譯成中文就是「福摩莎」,現在臺灣多譯為「福爾摩莎」,在現今的許多英漢詞典裡已找不到其蹤跡,即使可以在某詞典裡找到,也被標上「廢」字,屬已廢棄不用的字。這是舊時荷蘭殖民主義者對臺灣的稱謂,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是曾經烙在祖國寶島額上的屈辱印記,是中華民族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國恥」,其中還隱含有「一中一臺」的意味。記者還查到《商標法》裡明確規定,「福爾摩莎」不得作為商標註冊。去年,在廣州和西安等多個城市也曾出現以「福爾摩莎」為招牌的大小商肆,後均因民眾的強烈譴責而被有關部門強令更名。
昨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位於南寧市新竹路19—8號的這家咖啡廳,其一樓門牌上的金字店名閃閃發亮,店門左側的招牌上還用塑料泡沫標著「福爾摩莎」。據咖啡館一位姓賴的女經理稱,她來自臺灣,這是一家臺資企業。
賴經理表示,知道「福爾摩莎」是荷蘭殖民主義者給臺灣起的稱謂,但認為是對臺灣的讚美。並稱已經注意到了名稱不妥的問題,近期就將更換店名。
據了解,這家咖啡館今年是1月18日正式開業的。從它亮牌之日起,便不斷有邕城市民向其提出抗議,要求其更換店名,但時至今日,「福爾摩莎」的店名仍然堂而皇之地高掛著。記者從咖啡廳出來後,在大街上採訪了幾位市民,一位趙先生說,以前對「福爾摩莎」這詞不太了解,聽說廣東已禁止使用此類招牌,真不知這種店名怎麼會在首府南寧出現,有關部門是如何審查的。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南寧地區黨校歷史系甘教授。甘教授認為,「用『福爾摩莎』作為招牌絕對是違法的,因為它含有宣揚『一中一臺』的意味,遠遠超出了廣告招牌所允許的追求『出位、怪異』的範疇。」甘教授說,這種做法,從某種意義上講,透露著一種殖民地心理和崇洋媚外的心態。2000年5月,陳水扁在所謂的就職演說中,就曾多次使用了「福爾摩莎」這個字眼,充分暴露了其「臺獨」嘴臉,受到世界各地華人的批評和唾罵。以「福爾摩莎」這樣帶有濃厚殖民色彩的名稱作為店名,嚴重違背了一個中國的立場。而邕城的一家媒體,公然讓宣揚殖民主義,嚴重違背一個中國立場的觀點,在其報上亮相,實屬不應該。(方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