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雁蕩路上
你會看到有家麵館的門口總是排著長隊
37平方米,11張桌子,40個座位
裡面總是擠滿了人在等位
有的是衣著時髦的年輕人
有的是歲數年邁的老年人
全都是為了來品味一口老上海的味道
這就是開了80年的味香齋
說起味香齋的前身,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它竟然是一家咖啡館!上世紀30年代,雁蕩路還是一條高雅摩登的小馬路,12號街面房開出了一間「西冷咖啡館」,也就是現在的味香齋,店裡除了提供洋氣的咖啡以外,也會供應一些簡單的面點。
解放後,咖啡館為了更好的適應當時的環境,更名為「向陽飲食店」,除了招牌的面點,還賣起了炸豬排、麻醬麵、辣肉麵、牛肉湯等等……到八十年代,「向陽飲食店」正式更名為「味香齋」,而今,又被收錄在米其林指南中。可見,它對於上海人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來這裡吸面的客人都要做好拼桌的準備,基本上都是頭碰頭,腳碰腳的,傳菜的阿姨也要擠進擠出,一般每桌旁邊總會站幾個人,不過好在翻臺速度很快,不用等多久就能找到座位了。
價格上走的是親民路線,過去8元一碗的麻醬麵,到現在也不過漲了2塊錢。品種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樣都是經過時間歷練留下來的好味道,麵館只收現金,如果碰巧你忘記帶了,那麼可要小心脾氣不大好的收銀阿姨。
住在附近的老人最喜歡來這裡慢條斯理的吸面,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吃了一個世紀的味道,十足珍貴。對於年輕人來說,大概還需要慢慢摸索這老一代傳下來的經典。
他們家的麻醬麵最為出名,小小一碗麵,看上去普通,花頭精卻很多。麵條筋道紮實,有韌性,麻醬本身充滿香味,再加入少許的辣油,簡直如虎添翼。鮮紅色的油光,還沒開吃,就讓人垂涎欲滴。
醬汁不稀不稠,正正好好全部吃進面裡,根根都能均勻的拌開,新鮮的小蔥為整碗面提香不少。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醋,口感上更為開胃。
在現在這個季節,再叫上一碗辣肉麵,很是應景,喝上一口熱湯,非常暖胃。並且辣肉的量非常實誠,完全對得起15塊錢一碗的價格。
肉質緊實不柴,帶著一絲絲的甜味,入口非常有味道,唯一的缺點是還不夠辣,如果能再辣一點,吃起來一定很過癮。
吃了麻醬麵,一定不能少了小牛湯,幾乎是每桌必點的,咖喱味濃鬱,湯頭清澈,與拌麵絕配。
據說這裡的小牛湯每天要賣出一千碗,如果你來點的不是小牛湯,而是牛清湯,可能還要被收銀阿姨翻個白眼,因為只有小牛湯配麻醬麵,才能吃出那種非一般的快感。
如果覺得拌麵太幹,小資君建議還可以叫一份素交,烤麩軟嫩入味,素雞鮮美,非常下面。
半開放式的廚房讓阿姨們烹製的過程一目了然,大家手腳麻利,絲毫不亂。後面的弄堂裡還有幾張桌子,天氣熱的時候,就可以坐在外面。
雖然現在點菜的系統早已更新換代了,但是麵館還是保留了最原始的夾子,每桌點的什麼一目了然,也不會上錯菜。這樣的麵館,經受得住時光的考驗,傳承到現在,時代在變,不變的還是這碗麻醬麵的味道。
地址:雁蕩路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