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失去「隱私盾」後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源建立SCC或BCR機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一直依賴「隱私盾」協議實現數據的跨境流動。「隱私盾」協議失效,對中小企業可以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

劉耀華

  近日,歐洲法院做出裁決,認定歐美之間的數據保護協議「隱私盾」無效。這是歐洲法院繼2015年認定「歐美安全港框架協議」無效以來,第二次廢止歐美間個人數據跨境流動協議。歐美之間的跨大西洋聯盟再添新裂痕。

  當前,超過5300家公司加入了「隱私盾」協議,其中將近1600家公司使用「隱私盾」將其人力資源數據轉移回美國,視頻會議工具如Zoom、Skype、谷歌Hangouts和思科WebEx通常會將歐盟客戶數據傳輸到美國伺服器進行處理和隱私保護分析。失去「隱私盾」對於這些企業將意味著什麼?

失效的「隱私盾」

  「隱私盾」協議於2016年正式通過,根據協議,用於商業目的的個人數據從歐洲傳輸到美國後,享有與在歐盟境內同樣的數據保護標準。美方承諾將嚴格履行協議中的要求,保證國家安全部門不會對這些個人數據採取任意監控或大規模監控措施。

  但由於美國多項立法和多個監控項目將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相關部門的執法要求放在首位,因此在相關部門調查、獲取傳輸到美國的歐盟公民個人數據時,不能提供充分的保護。歐洲法院在判決中認為美國的國內法對於相關執法部門的數據調取權限並沒有進行任何限制,也沒有對非美國人員賦予相關的救濟和保障措施,因此做出了歐美「隱私盾」協議無效的裁定。

  歐洲法院在判決中對美國多部情報監控立法和監控項目進行了分析:一是,《外國情報監控法》(FISA)第702條規定美國情報機構為了收集外國情報,可以向美國企業調取外國人的通信信息,而提供信息的企業無需通知受影響的用戶。稜鏡項目、Upstream項目就是在此基礎上實施的,使得所有歐盟公民都有可能成為受監控的目標,且情報機構權力沒有邊界限制的情況並不符合歐盟數據保護中的「比例性原則」。二是美國第12333號行政命令未賦予數據主體相應的訴權,違反了《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第47條賦予公民的「司法救濟權」。三是美國設立的監察員制度只是一個政治性承諾,不能提供法律保障,因為監察員向國務卿匯報,隸屬於行政部門,缺乏「獨立性」,無法約束情報部門行為。

  但新裁決也確認了「標準合約條款」(SCC)數據跨境流動方式的有效性。SCC是由歐盟委員會通過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將歐盟公民個人數據跨境傳輸到歐盟境外所採用的合同模板。當前,歐盟委員會一共通過了三套標準合同條款:SCC2001C、SCC2004C以及SCC2010P。根據所謂的「標準合約條款」,歐盟公民的用戶數據仍然可以被輸往美國和其他國家。同時強調,如果發現合約條款在數據接收國無法或實際上不能得到保障,歐盟的數據保護機構有義務終止或禁止數據傳輸。

中小企業或迎來致命打擊

  歐美之間的跨境數據流動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美國政府、歐盟委員會和大多數成員國都非常希望維護「隱私盾」協議。

  歐盟是美國最大的數字貿易夥伴,美國和歐盟各自佔彼此數字交付服務出口的近一半。當前,「隱私盾」協議促進了跨大西洋不受限制的商業數據流動。

  因此,這一裁決將可能擾亂成千上萬家在美國和歐洲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的運營。臉書、谷歌和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在歐盟開展業務的合規成本短期內都將提高。那麼失去「隱私盾」之後,跨大西洋數據傳輸會就此中斷嗎?實際上並不會。

  根據歐盟制定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確立的框架,只有在滿足其規定條件的情況下,數據控制者才能將個人數據轉移至歐盟以外的第三國或國際組織。

  GDPR規定了五種跨境數據轉移類型:一是轉移目的國或國際組織經歐盟委員會認定達到充分保護水平,歐美「隱私盾」協議便是根據這種方式制定的;二是數據控制者或處理者可以提供適當安全保障措施,如具有法律約束力和可執行性的文件、有約束力的公司規則(BCR)、歐委會通過的SCC等等;三是包括數據主體明確同意、履行合同需要、實現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形下的數據跨境轉移;四是符合特定標準,包括轉移是非重複性的,轉移涉及很小一部分數據主體的權利等等;五是根據滿足相關條件的法院判決、仲裁裁決或第三國行政機構的決定進行數據跨境轉移。

  從所有方式來看,由於美國整體的個人信息保護水平無法達到歐盟的「充分性保護」認定要求,因此「隱私盾」協議失效後,最具有普遍性的第一種數據跨境轉移方式受阻。而第三、四、五種方式只能適用於數據規模較小、情況較特殊的少數場景,而且手段繁瑣、程序複雜,企業通過這三類方式進行數據跨境傳輸的成本較高。因此,雖然也具有局限性,但通過SCC、BCR實現美歐之間的數據跨境流動,將成為企業未來最可取的數據傳輸方式。

  目前,臉書、微軟等科技公司和一些航空巨頭都在廣泛使用SCC實現數據跨境傳輸。微軟在裁決出來當日就回應稱,它們同時在「隱私盾」和SCC兩個框架下為用戶提供數據保護,所以並不受此次裁決的影響。

  但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就沒這麼樂觀了。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源建立SCC或BCR機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一直依賴「隱私盾」協議實現數據的跨境流動。數據表明,大約65%通過「隱私盾」認證的公司都是中小企業,41%的認證公司年收入低於500萬美元。「隱私盾」協議失效,對中小企業可以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

  此外,「隱私盾」協議失效也將脫離歐盟的英國置於尷尬境地。雖然之前歐盟委員會已在考慮是否將英國認定為達到「充分性保護」認定的國家,但英國當前在法律層面面臨多項挑戰,可能會耗費數年時間才能解決。因此,英國主要考慮通過籤訂此類雙邊協議的方式建立與歐盟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隱私盾」協議失效,無疑限制了歐盟與英國之間的這種數據跨境流動的對接和談判。而且,當前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大力推動不受限制的數據流動,如果英國在未來的貿易協議中大幅放開與美國的數據流動,也會降低英國與歐盟建立數據跨境流動機制的可能性。

歐美的數據保護差異

  歐洲法院裁決的背後,是歐美之間對於數據以及隱私保護的根本性差別。歐盟的數據保護法律制度是全面的、成體系的、以基本權利為基礎的。與之形成對比,美國的數據立法是有限的、分散的,而且針對隱私缺乏憲法保護。

  GDPR是世界上對個人數據保護最嚴格的立法。歐盟有很長的數據保護史,而且一直以來都將個人數據保護權利視為公民的基本權利。

  但同時,歐盟也注重數據流動對於提振數字經濟的重要作用,在對個人數據權利保護的同時,鼓勵個人數據在歐盟境內的自由流通,如建立了統一的法律規範,使歐盟企業開展商務活動變得更簡單、成本更低廉。另外,GDPR在每一項個人數據權利的條款之後,都規定了大量的例外情形,第23條還規定了總體的例外規則,適用於整個GDPR。這均是為了平衡國家利益與個人權利、公共事務與個人權利以及數據主體權利與其他自然人權利之間的關係,也是歐美當初可以籤訂「隱私盾」協議的原因之一。

  美國的策略則較為靈活,主要採取行業自律模式,即由公司或行業內部制定行業的行為規章或最佳實踐指南,為行業的隱私保護提供示範和標杆。這一方面源於美國是判例法國家,另一方面是因為在網際網路領域,美國企業具有巨大的先發和主導優勢,在社交媒體、搜尋引擎、電子商務、雲計算等領域都處於全球主導地位。

  相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行業自律模式是一種相對寬鬆、尊重企業自我選擇的保護模式。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如缺乏統一自律標準,對個人信息保護水平不一;執行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監督等。

  因此,美國通過在醫療、徵信、金融等領域出臺行業性立法的方式對該模式進行了補充,但一直沒有一部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這也是美國沒有通過「充分性保護」認定的方式與歐盟建立數據跨境流動機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2020年8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評估表明「歐美隱私盾框架」有效保護了個人數據
    「歐盟隱私盾框架」第三次年度評估9月12-13日在華盛頓舉行。歐盟司法委員薇拉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該框架2016年8月1日實施以來,已有5000多家公司作出了公開的法律承諾,充分表明隱私盾在保護個人數據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促成了歐美雙方7.1萬億美元的經濟聯繫。參與評估的美國政府、歐委會和歐盟數據保護機構的高官們重點關注隱私盾的實際應用和有效性,以及監管合規情況。
  • 歐盟法院裁定歐美「隱私盾」協議無效
    周四,歐盟法院作出判決,認定用於保護數據隱私的標準格式條款(SCC)合法,但是歐美之間籤署的「隱私盾」協議無效。此為2015年以來,法院第二次推翻歐美間數據傳輸及使用協議。    法院認為,美國的數據監視制度不尊重歐盟公民權利,並將美國國家利益置於公民個人利益至上。如無法確保目的國數據保護合乎歐盟準則,則不得轉移數據。
  • 歐盟最高法院裁定「隱私盾」無效
    因此,該法院裁定一項被廣泛使用的名為「隱私盾(Privacy Shield)」的歐盟—美國數據傳輸協議無效。此舉可能迫使包括Facebook、Alphabet和蘋果等在內的科技公司做出決定,即究竟是以高昂的代價將數據中心轉移到歐洲,還是切斷在該地區的業務。
  • 歐美專家建議:隔離失去嗅覺或味覺的人,即使沒有其他感染症狀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導,歐美醫療團隊建議對失去嗅覺和味覺能力的人進行測試和隔離,即使他們沒有其他感染的症狀。一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母親無法聞到嬰兒的尿布。通常可以說出餐廳菜餚中每種香料名字的廚師,卻聞不出咖喱或大蒜的味道,而且做出來的食物嘗起來平淡無味。還有一些人則表示,他們聞不到香波的香味或貓砂的臭味。
  • 春節不休【歐美瘦身堂】
    瑜伽·心舍 #歐美瘦身堂# 設計原理:①堅持這個習慣21天②讓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習慣帶來的好處③把培養習慣當作一次嘗試,而非一個心理鬥爭④遠離那些可能再次觸發你舊習慣的地方⑤用更好的東西替代你失去的東西,你戒掉了煙,失去了香菸的享受,但是你卻得到了無價的健康。
  • 至少領先歐美60年,歐美:佩服佩服
    而我國人類正是地球上生命的載體,一旦失去了太陽,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生存。此次我國該技術驚豔世界,而且至少領先歐美60年的時間。看到中國該技術之後,歐美表示:佩服佩服。
  • iG成呂布被三英圍堵 "歐美撈仔"碾壓中韓不再撈
    因為這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都參與進了比賽中,四強的名額的爭奪中,歐美賽區逐漸的失去了統治力。其中歐洲賽區隊伍通過拼殺取得了兩個席位,而北美賽區則就此沉淪,無法踏入半決賽的舞臺。歐美撈比」的帽子。持續的低迷讓歐美觀眾與全世界的歐美賽區粉絲雖然無法接受,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歐美賽區的實力真的被甩開了。
  • 比莉·埃利斯在發布了一幅胸部鉛筆畫後,而失去了幾萬名粉絲
    舉報   流行歌手比莉·艾莉什(Billie Eilish)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她「非常自豪」的私密素描本,後來她失去了數千名粉絲
  • 跨文化傳播:歐美留學生在上海的人際網絡分析
    摘 要:越來越多的歐美學生來到上海留學,但是他們在上海的交際圈仍以歐美學生為主,很少有中國學生的加入。本文以傳播網絡為切入點來對上海大學的50名歐美留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10名歐美留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從淺層原因及根本原因入手對該現象進行了分析解釋。
  • 新冠致死超過110萬人後,掌握話語權的歐美學者...
    來源:Hanson臨床科研(ID:HClinicalResearch)當中國一聲令下,全民戴上口罩、違者處罰的時候,歐美科學家和疾控中心卻在說:「不需要戴口罩,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戴口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傳染」。為什麼美國CDC不建議普通公眾戴口罩?是的,這些掌握話語權的歐美科學家說的沒錯:是沒有證據。
  • 《生活大爆炸》「謝耳朵」感染新冠 徹底失去味覺和嗅覺
    吉姆·帕森斯扮演的「謝耳朵」 自從新冠疫情在歐美肆虐以來,已經有很多影視圈明星確診感染,甚至不乏有人因感染病毒後引發的併發症去世。
  • 國產手機一旦失去谷歌安卓系統授權,海外市場將會怎樣?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失去軟體的硬體系統充其量是個沒有「生命」的載體,是一塊「板磚」,而沒有硬體支持的軟體系統,就象一個失去肉體的靈魂,只能在空中遊蕩。可以說,二者是缺一不可。無論是誰,失去一方,就意味著自身的價值也將失去。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國產手機一旦失去谷歌安卓系統授權,海外市場將會怎樣?
  • 歐美返臺民眾失嗅覺味覺 新冠病毒株恐變異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近期臺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不少從歐美返臺民眾有嗅覺、味覺喪失的症狀,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更發現,腹瀉病例也逐漸增加中,因此4日便將腹瀉納入通報採檢的條件之一。對此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分析,由於島內嗅覺、味覺喪失者都是從歐美返臺,因此不排除當地病毒株已變異。
  • 經典歐美喪屍片TOP10
    「喪屍片」作為歐美恐怖電影的一大類別,在恐怖片裡佔有很大的分量,歐美電影有著較好的分級制度,在恐怖片裡「喪失片」屬於比較血腥誇張的,視覺效果震撼的恐怖片,但是優秀的的喪屍電影並不是僅僅塑造了恐怖真實的鏡頭,更多的是電影所帶給人們的思考。下面我就盤點一下歐美喪屍片中比較熱門的10部。
  • 20年後,高層住宅真會變成「貧民窟」嗎?看看歐美高層住宅現狀
    20年後高層住宅面臨的問題現在的高層住宅基本上都是近10年新建的電梯房,基本上沒有房齡超過20年的,所以現在高層住宅基本上還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因此很多人無法想像到未來的高層住宅會變成什麼樣子。20年後這些房子的房齡都會超過20年,變成名副其實的老房子,即使不知道20年後的高層住宅會變成什麼樣,看看那些老小區的房子估計就能明白。
  • 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將會失去一切!
    就好比說,有些人出社會後,喜歡盲目攀比,愛面子,打腫臉充胖子,處處都喜歡爭,好勝心強。最重要的是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喜歡請客,喜歡大家都圍著自己轉的感覺,哪怕自己請客的錢刷的是信用卡,也要吹自己月賺幾萬,不缺這個錢。甚至沒有錢,還去貸款買很好的車,說是全款付的,讓朋友一個個羨慕。為何現代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過這樣生活呢?
  • 2億人被它殺死 20年後「復活」 歐美危機四伏
    歐美兩大發達區域,出現這樣的狀況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要知道,在2016年,世衛組織還宣布柬埔寨、蒙古等發展中國家已經根除麻疹,發達的西方世界為何卻反受其害呢?這正是拜愈演愈烈的「反疫苗」運動所賜,那裡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主動將守衛自己的「麻疹剋星」拒之門外。
  • 三體: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劉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工作沒有激情,活著沒有意思,寫作沒有靈感,學習沒有衝動,看書沒有緣由,吃飯沒有味道,這一切都說明,按部就班、遵規蹈矩,正在磨平我們的稜角,去掉我們的獸性。生活的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先進,卻越來越失去最寶貴的東西——野性,那蓬勃而出的力量才是生命的底色。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我之所以能死皮白賴的堅持著,乃至在後來的歲月裡即使過著拖死狗般的日子也能開心的在灑滿陽光的清晨去喝咖啡品甜點,之所以我能這樣內心沒肺,其實只需要一句話就能解釋: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是《三體》裡託馬斯韋德的臺詞,用在我身上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