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初創公司發明液態納米粘土,能將沙漠在短短7小時變成耕地

2020-08-14 英國英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14日報導,挪威初創公司「控制沙漠」(Desert Control)的一項新發明,能夠讓沙漠在7個小時變成耕地。3月初,該公司派往一個小組前往杜拜,在一片沙漠中種植了西瓜、西葫蘆和珍珠粟。5個月後,這片乾旱的土地上長滿了一排排的綠葉,上面還掛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據悉,這項新發明名叫液態納米粘土,由水和粘土製成。只要將它噴灑在沙子或沙土上,它就能滲透並附著在沙粒上,提高保水能力,並為土壤提供植物必需的養分。

根據「控制沙漠」的說法,液態納米粘土可以提高缺乏營養的沙質土壤的肥力,並且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用水量。它可以在7個小時內將乾旱的土地變成可耕地。

這項技術由挪威科學家克裡斯蒂安·奧裡森於2000年中期發明,液態納米粘土的執行長奧萊·克裡斯蒂安·西維爾特森解釋說,這項技術可以將粘稠的粘土變成一種「幾乎和水一樣稀薄」的液體。當噴到沙子上時,這種流質的粘稠度會讓它「滴下來,滲出去」。



「你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灌溉技術來應用(液體納米粘土),」他說。「你甚至可以用灑水器。」

在用液態納米粘土之前,這片位於杜拜的沙漠並沒有被耕種過。現在它被用來種植珍珠粟。

在沙漠種植作物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項優先事項。目前,杜拜90%的食品依靠進口。

2018年,「控制沙漠」與杜拜國際生物鹼農業中心(ICBA)合作,開始進行實驗室和田間測試。

ICBA總幹事Ismahane Elouafi說,由於疫情,實驗室已經關閉,但現場試驗進展順利。她說:「如果我們所看到的結果繼續是積極的,並且在蔬菜和珍珠粟方面得到證實,這將對那些有沙漠的國家提供巨大幫助。」



隨著全球沙漠化的加劇,讓作物在乾旱地區茁壯成長的創新可能有助於支撐許多國家的糧食供應。「這是一項相當不尋常的創新,」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的土壤科學家傑奎琳·漢南指出。

她說,富含粘土的土壤擁有更多的營養和水分,這可能降低了對灌溉的需求。

然而,漢南警告說,沙漠生態系統是脆弱的。她說:「你把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放進了沙漠生態系統,而這些東西本不應該出現在那裡。」

為了確保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控制沙漠」說與第三方合作很重要,比如ICBA,它有在這種環境下認證農業技術的經驗。



對於液態納米粘土,Elouafi最大的顧慮是費用,費用從每平方米2美元到5美元不等。「控制沙漠」在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間籌集了500萬美元。有了這些資金,「控制沙漠」正在開發兩個單元,它們將能夠每小時生產40,000升液體納米粘土,足以覆蓋大約1,000到2,000平方米的土地。該公司計劃開發一款產能為這一數字10倍的行動裝置,這將降低成本。

Elouafi說:「如果他們能夠降低價格,讓最低收入國家也能負擔得起,這可能會對糧食安全和許多這些國家使用本國作物的能力產生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挪威公司新技術 沙漠變良田僅需7小時
    挪威初創公司沙漠控制研發一項新技術「液態納米黏土」,成功使杜拜的貧瘠沙漠在短短挪威一家初創公司研發出一項新技術,成功使杜拜的貧瘠沙漠在短短5個月內結滿新鮮蔬果,甚至實現7小時就把沙漠變成可耕地的農業奇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挪威科技公司沙漠控制(Desert Control)團隊今年3月初前往杜拜,使用自己研發的技術「液態納米黏土」(Liquid Nanoclay)在一片沙漠中種植西瓜、西葫蘆及穀類作物珍珠粟。
  • 7小時沙漠變耕地,神秘新技術現世丨趣觀世界
    挪威——科技公司發明液態納米粘土,能將沙漠在短短7小時變成耕地 挪威科技公司「控制沙漠」(Desert Control)的一項新發明,能夠讓沙漠在7個小時變成耕地。3月初,該公司派往一個小組前往杜拜,在一片沙漠中種植了西瓜、西葫蘆和珍珠粟。5個月後,這片乾旱的土地上長滿了一排排的綠葉,上面還掛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 挪威公司研發一項新技術 旱地變可耕地僅需7小時?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挪威一家初創公司研發出一項新技術,成功使杜拜貧瘠的沙漠在短短5個月內結滿新鮮蔬果。該公司還表示,他們實現了7個小時就可把旱地變成可耕地的奇蹟。據報導,挪威沙漠控制科技公司團隊3月初前往杜拜,使用該公司研發的新技術「液態納米黏土」(Liquid Nanoclay)在一片沙漠中種植西瓜、西葫蘆和穀類作物珍珠粟。
  • 納米粘土:液體將沙漠變成農田
    在短短40天之內,這個內陸沙漠國家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散布著成熟甜甜的西瓜,在阿拉伯的陽光下膨脹了。除非如此簡單,否則這些甜瓜只有在液態「納米粘土」的幫助下才有可能。「納米粘土」是一種土壤恢復技術,其歷史始於西面1,500英裡(2,400公裡)和二十年前。
  • 工程師們正在使用粘土,水和土壤的混合物在沙漠中種水果
    納米粘土:液體將沙漠變成農田 今年3月,就在世界各國陷入Covid-19鎖定之時,一項引人注目的變革即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角落完成。在短短40天之內,這個內陸沙漠國家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散布著成熟甜甜的西瓜,在阿拉伯的陽光下膨脹了。 對於一個必須進口其90%新鮮農產品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凡的裡程碑。
  • 重大突破:中國沙漠或將全部變成良田!北部省份要狂歡了
    然而,防沙治沙是世界難題,多少年來,全球各路科學家為此而犯愁。為了把沙漠變成綠洲這個夢想,無數人為之艱苦奮鬥、不懈追求。今天,中國科學家終於將這個夢想變為現實。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經過7年的反覆試驗,研發出一種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點沙成土。中國科學家們將這一發現運用到"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中,並取得成功。
  • 塔克拉瑪幹沙漠有雨就會變成綠洲?專家:耕地增加5億畝太給力了
    ,根據相關統計結果表明,我國的荒漠化面積約為262萬平方公裡,大約佔到了我國陸地總面積的1/4以上(約為27.2%),其中沙漠面積約為70萬平方公裡,若連同58萬平方公裡的戈壁在內,這二者之和則佔到了陸地面積的約1/7。
  • 中國大叔發明的「膠水」,能讓沙漠變良田,獲15項發明專利
    去過新疆的小夥伴,肯定對那一望無垠的沙漠印象深刻,滾滾黃沙雖然讓人震撼,但荒漠化的土地就像是生病的孩子了無生機。因此,我國一直努力讓沙漠變成能孕育生命的良田,經過幾年的研究,重慶交通大學的力學教授易志堅,終於帶領他的團隊完成了一項點沙成土的黑科技。
  • 納米粘土鋰皂石的研究現狀與應用前景
    背景:納米材料的發展是生物醫學技術的重要基礎,納米粘土鋰皂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納米材料,性能優良,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3D生物列印等領域。目的:對納米粘土鋰皂石最新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研究前景進行綜述。
  • 沙漠粘土中的新發現,或領航火星生命探索之旅
    地球最乾旱的沙漠或許能為我們在火星上的生命探索工作帶來啟發近期,科學家們發現沙漠中富含粘土的淺層土壤中有多種微生物存活,這表明火星表面下的類似沉積物中也可能有類似情況,而未來的漫遊車任務或探測器則可以輕易檢測到其中的微生物。
  • 臺中女大學生創意發明 短短1小時賺進100萬
    中國臺灣網9月3日消息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臺中一位女大學生,只花了短短1小時,就賺進人生第一個100萬元(新臺幣,下同)。  據報導,這名女大學生叫詹鈺釤,是彰化師大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用品的創意發明很有興趣。她發明的「快速翻頁夾」,將文具資料夾側邊裝上夾鏈,要換頁時,只要撕起來再扣上,輕鬆完成,省時又省力。
  • 【觀察】溫度對3D列印PLA粘土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
    3D列印應用中使用層狀矽酸鹽增強PLA的可能性,還特別研究了列印溫度對3D列印粘土/PLA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  "為研究該影響,將兩種PLA級別(4032D級和2003D級,D-異構體含量分別為1.5和4),用雙螺杆擠出機與4wt%層狀矽酸鹽(CULSTEST30B)進行熔融複合。"研究人員解釋說,然後,用單螺杆擠出機生產PLA和PLA/粘土原料長絲(直徑1.75mm)。
  • 科學家發明DNA納米技術液態晶片
    常用的DNA晶片都是將DNA探針分子固定在固態基片上,因此往往會受到固液界面反應效率的限制。最近,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DNA納米技術的液態DNA晶片,可以在溶液中的納米級「中國地圖」表面實現DNA雜交反應,並實現可尋址的高靈敏基因檢測。
  • 欲將沙漠變成綠洲,卻不知沙漠是棵「搖錢樹」
    一提到沙漠,大多數人會想到一片一片的沙海,或者一群騎著駝隊獨自走在炎熱的沙漠海洋上。的確,自古以來,沙漠一直是荒蕪與狂暴的象徵,這裡的生命幾乎已在絕跡,其實沙漠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種,不僅炎熱而且可能寒冷,南極洲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沙漠。
  • 挪威研製迷你直升機 體積只有香菸盒大小
    「PD-100黑黃蜂」直升機成功進行室外飛行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挪威Prox Dynamics公司日前研製出一款迄今世界上最微小的「直升機」。這款「直升機」的體積只有一個香菸盒大小,持續飛行時間約25分鐘,未來可用於間諜活動或者戰場偵察。
  • 為什麼埃及不將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成綠洲?
    世界沙漠的主要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個典型的地段,第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區域,這裡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氣流動以下沉氣流為主,不利於形成水汽凝結的條件,比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就是這樣形成的,而埃及的沙漠地區屬於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
  • 化學創業,看看這十家初創公司
    正好,最近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C&EN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評選出了2016年10個最值得關注的化學初創公司,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化學人是怎麼用化學知識和技術來闖一番事業的。Keszler發明的基於無機材料氧化錫納米簇合物的光致抗蝕劑,與傳統的丙烯酸聚合物光致抗蝕劑不同,一方面具有更小的尺度有利於刻出更小的電路,另一方面也更加耐用。Inpria正是基於這項技術創立的公司。今年六月,Inpria完成了1100萬美元的融資。(5)Kyulux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中國首提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摘要: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革命?中國在國際上首提這一概念,並指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本文來自人民網,作者喻思南,原文標題《我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
  • 抖音很火的納米液態膜 真的塗一塗就能防刮?
    前段時間在刷抖音時看到一種納米液態膜,寫著「硬度堪比鑽石」、用了後手機能擁有「金剛不壞之身」這樣的字眼,霎時間令我想起前段時間在小區樓下擺攤貼膜的小哥,「貼」的也是這種納米液態膜,甚至引起了圍觀。作為一個職業的媒體人,我察覺到這東西已經在線上線下都在做推廣宣傳了。
  • 「納米」可重構的活性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集群
    終結者》描繪了來自未來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它能適應不同功能進行變形,即便被破壞成碎片,碎片依然能融化、運動並重新融合成原有的外形。液態金屬不僅活躍在文學藝術創作中,在科研領域,液態金屬機械的製造同樣吸引了科學家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