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粘土鋰皂石的研究現狀與應用前景

2020-12-19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納米材料:是指其結構單元的尺寸介於1-100 nm範圍之間,具有納米級結構的材料,通常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子和機械性能,在多個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

鋰皂石:是一種含鎂、鋰、矽的一種人工合成粘土礦物,屬蒙脫石家族的一種,晶體結構為三八面體型,在水體系中具極強的成膠性能,具有獨特的流變特性、導電特性、抗菌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背景:納米材料的發展是生物醫學技術的重要基礎,納米粘土鋰皂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納米材料,性能優良,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3D生物列印等領域。

目的:對納米粘土鋰皂石最新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研究前景進行綜述。

方法:以中文關鍵詞 「納米粘土、粘土、鋰皂石」,英文關鍵詞「Nano-clay,clay,Laponite」在中國知網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資料庫及PubMed中進行文獻檢索,並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歸納與總結。

結果與結論:鋰皂石具有獨特的流變特性、導電特性、抗菌性、成組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優良性能,被廣泛研究應用於化工領域、藥物遞送領域、再生醫學領域等,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納米材料。基於鋰皂石的納米複合材料是目前鋰皂石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自組裝、多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為鋰皂石納米生物支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需要更多基礎研究來深入闡明鋰皂石的作用機制,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結合起來有助於鋰皂石材料在臨床安全應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7236-782X (樊雪敏)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 緩釋材料; 材料相容性;組織工程

關鍵詞: 材料, 納米材料, 粘土, 鋰皂石, 流變劑, 藥物遞送, 組織再生, 生物醫學, 綜述

引用本文:樊雪敏, 方善寶, 陳志興, 莫水學. 納米粘土鋰皂石的研究現狀與應用前景[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10): 1622-1627.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氟化工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年)
    《中國氟化工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年)》在多年氟化工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氟化工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氟化工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氟化工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納米高嶺土有什麼獨特之處?應用前景如何?
    2020年非金屬礦領域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申報開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納米高嶺土是通過插層、剝片及表面處理等工藝製備的高嶺石晶片厚度在1-100nm範圍內的粉體材料,具有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等納米特性,在應用中有良好的性能和價值,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 【觀察】溫度對3D列印PLA粘土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
    在一篇題為《PLA/粘土納米複合材料的3D列印:列印溫度對列印樣品性能的影響》的論文中,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在
  • 納米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
    2、天然納米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具有納米結構的礦物,例如粘土礦物以及鐵和錳氧化物納米顆粒等。其中在環境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粘土礦物。由於粘土礦物無毒、廉價、自然界儲量豐富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和陽離子交換量,近年來粘土礦物及其複合材料在環境領域成為研究熱點。下面我們就環境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四種粘土礦物進行詳細介紹。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單相二維材料中的各向異性熱傳輸:合成粘土與氧化石墨烯
    另外,有研究表明,合成粘土礦物有潛力成為一種具有高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但對於其各向異性的熱擴散規律研究較少。 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的Alexandra Philipp等人對比了GO和合成鈉基氟鋰皂石(Sodium fluorohectorite, Hec)的熱傳輸特性。他們發現這兩種材料的性質受到其化學成分、層結構中的空位缺陷和片晶尺寸的顯著影響。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核心難點被攻克 鋰硫電池要接棒三元鋰電池了?
    繼今年6月中南大學賴延清教授團隊在鋰硫電池高安全、高比能與長壽命難以協同問題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鋰硫電池技術研發又接連傳來捷報。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在黏土礦物超親電解液鋰電池隔膜研究、影響鋰硫電池化學動力性能主要因素研究上均獲得重大進展,對推動鋰硫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又邁進了關鍵一步。「裡程焦慮」這一短板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普及的主要障礙,而現有的鋰電池材料體系很快就要觸碰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
  • 納米粘土:液體將沙漠變成農田
    除非如此簡單,否則這些甜瓜只有在液態「納米粘土」的幫助下才有可能。「納米粘土」是一種土壤恢復技術,其歷史始於西面1,500英裡(2,400公裡)和二十年前。在1980年代,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部分地區不再繁榮。
  • 中國新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們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開發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組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陶瓷、砷化鎵半導體等)、有機高分子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四大類。21世紀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製和應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類對物質性質認識和應用向更深層次的進軍。
  • 中國鋰電池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主要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行動電話、PDA、攝錄像機、攜帶式光碟等電子產品上,其中以筆記型計算機、行動電話為最大應用產品。  《中國鋰電池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在多年鋰電池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鋰電池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鋰電池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二、納米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從全球範圍來看,納米粉體材料中的納米碳酸鈣、納米氧化鋅、納米氧化矽等幾個產品已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納米粉體應用廣泛的納米陶瓷材料、納米紡織材料、納米改性塗料等材料也已開發成功,並初步實現了產業化生產;納米粉體顆粒在醫療診斷製劑、微電子領域的應用正加緊由實驗研究成果向產品產業化生產方向轉移
  • 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20年版)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截至**,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齊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體系,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已超過千億元,成為全球化工新材料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和全球重要的市場。
  • 對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及應用問題的探討
    三、按礦物組合開發其應用領域由於礦床成因和所處的客觀地質環境的不同,促使盱眙有眾多礦物相組合的凹凸棒石礦床出現。不同組分的凹凸棒石粘土應有不同的應用領域。大致可以按提純難易,劃分為兩個大類。這類提純的凹凸棒石是製備有機凹土和納米凹凸棒石的材料。(二)屬此類的首推蒙脫石—凹凸棒石組合,與其成因上有關聯的礦物還會出現水雲母和蛋白石。分離蒙脫石與凹凸棒石,難度極大,合理的應用途徑是不必提純,運用這類複式礦石,生產凹土吸附劑,還可大量節約用酸,不產生工業廢水。
  •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在鋰離子電池工業化推廣中,正極材料正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與其他材料相比,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因具有層狀結構和大表面積的特性,而被公眾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與電解質溶劑發生熱化學反應的概率。
  • 2017年版中國氟化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2017年版中國氟化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氟化工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氟化工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氟化工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4期:納米能源)
    2020年10月17日, 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納米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舉辦的第四期「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在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樓會議室召開。低液量的鋰硫電池以及推進其實用化進程等方面內容;郭玉國研究員作了題為「先進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學術報告,圍繞固態金屬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展開介紹,從鋰電池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電池要固態化的原因、電池固態化的挑戰與發展道路等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晏成林教授作了題為「鋰金屬負極與先進原位表徵」的學術報告,解決鋰電池中鋰沉積不均、鋰金屬空氣不穩定的難題,並介紹了軟包電池從小試到中試的研發平臺;王賢保教授作了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研究人員優化調控三維石墨烯的孔隙結構及其功能團,實現對可溶的多硫化物的物理與化學強吸附作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利用原位化學聚合的方式,增強三維石墨烯/碳納米管的複合納米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實現高面積載量(10.2 mgcm-2)硫正極的長壽命穩定循環(圖1)(Nano Energy, 2017, 40, 390)。
  • 蘇州納米所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在前期的硫正極研究中,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出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
  • 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通過對石墨烯結構、性能的分析,簡要地分析總結了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從而分析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優勢發揮和重點的研究方向,並對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一定的展望。
  • 張久俊:全球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現狀、挑戰、前景
    500Wh/kg;  2.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的進一步增加,仍然是研究的熱點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張久俊,我來自上海大學,非常感謝大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共同分享關於全球鋰電池技術,以及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我主要講目前的狀態、存在的挑戰以及前景。  我的報告分為四個方面。  目前,全球燃油車大約有1億三千萬輛,這麼多燃油汽車給我們的大氣排放了很多有害的氣體,這些有害的氣體威脅到人類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