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納米所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在前期的硫正極研究中,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出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 28, 375;ChemSusChem, 2020, 13, 3404),並選用原位光譜手段探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19, 18, 246;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2020, DOI: 10.1002/eem2.12152)。

  在眾多負極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電勢。然而,壽命短和穩定性差等問題阻礙其商業化進程。金屬鋰負極面臨挑戰:電化學形成的固態電解質中間相(SEI)的脆性與疏鬆性,使金屬鋰發生不均勻沉積與溶解,最終形成枝晶;體積膨脹引起的電極結構變形和粉化。這些問題並非相互獨立,而是內在關聯的。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教授張躍鋼與研究員藺洪振團隊,從表面功能化角度出發,在金屬鋰表面製備出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並選用原位和頻振動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不同於常規的無序結構或單一組分SEI的負極(圖1),研究利用高反應活性Pyr13FSI離子液體在鋰金屬表面自組裝形成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通過界面選擇性和頻振動光譜(SFG)、X射線光譜(XPS)及原子力譜(AFM)表徵了有序結構中有機層與無機層的存在(圖2)。

圖1.金屬鋰表面SEI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有序結構SAHL-Li的自組裝演化過程及其界面有機、無機層的表徵

  在電化學測試過程中,選用前期課題組報導的LiFSI基醚類電解液體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30500),預處理的鋰金屬電極在高達10 mA cm-2的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可逆性與穩定性,即便在3 mA h cm-2的大沉積溶解容量下也保持著高庫侖效率,這些電化學結果優於多數報導的文獻。循環後的SEM圖顯示,預處理的金屬鋰表面光滑平整,而原始鋰片則形成眾多的裂痕與粉化。

圖3.有序雙層SAHL SEI層修飾鋰金屬電極的電化學穩定性

  進一步,該團隊選用自主設計與研發的原位電化學和頻振動光譜技術,原位SFG測試結果顯示有序有機/無機雜化SEI層阻礙了溶劑分子在金屬鋰表面的吸附,對抑制鋰枝晶形成的具有優勢。

圖4.原位SFG對SEI作用機制研究

  相關研究成果以In-situ self-assembly of ordered organic/inorganic dual-layered interphase for achieving long-life dendrite-free Li metal anodes in LiFSI-based electrolyte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蘇州納米所博士王健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德國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德國洪堡基金會)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相關焦點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AFM》,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
  • 蘇州納米所在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獲進展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在眾多負極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電勢。然而,壽命短和穩定性差等問題阻礙其商業化進程。金屬鋰負極面臨挑戰:電化學形成的固態電解質中間相(SEI)的脆性與疏鬆性,使金屬鋰發生不均勻沉積與溶解,最終形成枝晶;體積膨脹引起的電極結構變形和粉化。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電池不耐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讓電動車續航時間更長
    負極存在壽命短和穩定性差異等問題,其商業化使用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哪怕在眾多負極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優勢。,從表面功能化角度出發,選用原位和頻振動光譜手段,在金屬鋰表面製備出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研究出了其作用機制。
  • 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具有高理論比容量、低氧化還原電位的金屬鋰負極,有望助力下一代高能量電池的實現。然而,液態電解液體系中金屬鋰負極的枝晶問題飽受詬病。枝晶生長不但能夠導致鋰的不可逆容量損失,還可能引發電池短路乃至爆炸。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海交大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MBA中國網
    研究表明,鋰金屬電池的壽命問題可以分為兩類情況:(1)由於電池短路引起的「突然死亡」;(2)由於電解液和活性鋰的逐漸損失導致的「緩慢死亡」(表現為庫倫效率低)。兩類失效都與電化學沉積(電池充電)過程中形成的鋰金屬顆粒的微觀形貌及比表面積大小密切相關。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交匯點訊 鉑基納米材料在越來越多的能源和催化領域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因此鉑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能源催化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團隊開展的「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柔性纖維狀的電學器件,如纖維狀鋰離子電池、纖維狀太陽能電池、纖維狀記憶存儲器及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可以編織成各類織物,與人們日常穿戴結合起來,用於製備智能織物。碳納米管纖維,以其柔性、質輕、高導電及多級界面等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柔性的導電電極。
  • 上海矽酸鹽所在固態電池界面激活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鋰金屬作為負極材料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h g-1)與低的氧化還原電位(-3.04 V vs. 標準氫電極), 能滿足高比能電池的要求,然而不可控制的鋰枝晶生長會引起與有機液態電解質的嚴重副反應,甚至導致電解液耗幹。差的循環性能以及高的安全風險(例如電液洩漏和電池爆炸)嚴重阻礙了鋰金屬電池(LMB)的發展和廣泛應用。
  • 東華大學AM: 鋰金屬電池新進展
    提高固態鋰金屬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鋰負極的反覆膨脹和收縮導致了令人頭疼的固-固界面接觸喪失。在此,東華大學Jianhua Yan、Bin Ding合作,通過構建能夠動態適應循環過程中界面變化的「磚塊-砂漿」電解質,可以實現高性能的固態電解質。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金屬沉積規律認識與調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11月11日電 為了解決鋰金屬負極存在枝晶生長的安全隱患,清華大學張強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研究提出了金屬鋰沉積擴散-反應競爭機制,引入親鋰共價有機骨架以降低鋰離子的界面擴散能壘,獲得了無枝晶生長的複合鋰金屬負極。這為新體系二次電池提供了關鍵能源材料化學基礎。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24 星期四
    進展4、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5、蘇州納米所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6、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中獲進展7、新疆天文臺在基於Kepler數據的A型星耀發研究中獲進展
  • 蘇州納米所陸書龍團隊在柔性高效多結太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針對柔性高效III-V化合物半導體多結太陽電池製備中存在的光電流匹配的多結材料高質量生長以及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剝離和轉移等技術難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陸書龍研究團隊開展了長期的研究,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基於兩步鍵合轉移方法製備的33.13%的倒置三結GaInP/GaAs/InGaAs(J. Cryst.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針對這一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楊輝領導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採用AlN/AlGaN緩衝層結構,有效降低位錯密度的同時,成功抑制了因矽與GaN材料之間熱膨脹係數失配而常常引起的裂紋
  • 瀋陽: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目前,研究者們已經開發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無機固態電解質及複合型固態電解質等多種研究體系。其中,聚環氧乙烷(PEO)因其輕質、易成膜以及與電極間良好的界面接觸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究。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