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劍2」飛彈。
臺媒稱,臺灣「中科院」所研發的「天劍2」飛彈,將在2020到2028年換裝在康定級拉法葉艦上。另外,IDF「經國號」戰機「天劍2」飛彈數量,也將從2枚增加為4枚。臺綠媒叫囂,這將成為解放軍殲-20隱形戰機和SU-35戰機的殺手武器之一。
報導稱,「中科院」已完成性能提升型的「天劍2」中程空對空飛彈測試,有效射程將由60公裡提高為100公裡,IDF「經國號」戰機在完成性能提升後,能掛載「天劍2」型飛彈的數量,也由2枚增加為4枚,大幅提高IDF戰機的空戰能力。
由於臺軍此前試射「鷹式」飛彈、「天劍2」飛彈接連發生事故,引起臺灣網民的吐槽,有網友諷刺稱,「這點臺灣就是比大陸好,大陸只有到春節時候才能燃放煙花炮竹。」言下之意,「天劍2」飛彈堪比大陸的鞭炮級別。
村民盯著天空看會不會有落彈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位於臺灣屏東的「九鵬基地」是臺軍最大的飛彈研發試射場,為配合演訓,「九鵬基地」一年會實施10次以上的飛彈及火炮射擊。
但每次射擊,附近居民都會把心提到嗓子眼兒,盯著天空看會不會有落彈。兩枚「鷹式」飛彈此前發射失敗後引爆,當地居民直呼「嚇死了」。過去也曾發生「九鵬基地」發射靶機失去控制,墜落公路,把路面砸出一個大坑。
據當地陳姓村民講述,住了40年的房子,牆壁、窗戶不知裂了多少次、破了多少次,每次基地射擊,很怕家裡被擊中。還有村民說,以前炮彈真的會掉在家門口。此外,炮彈射擊不只影響居民作息,還衝擊旭海、大武等地漁民的生計。大武劉姓漁民說,動不動射擊,不用出海,魚都先嚇跑了。漁民抗議稱,「九鵬基地成了海洋殺手」。
「雄三」飛彈「誤射」
對於鬧劇頻現的臺軍,仍有部分島內綠媒跳出來稱,若解放軍進入臺「領空」,「很有可能被臺軍擊落」。對此,島內網友針鋒相對,「敢嗎」,「『雄三』飛彈都臭名昭著了,哪裡來的自信呢?」
島內年輕人已不願參軍
臺防務部門宣布明年起,「役男不必下部隊,只需留在原新訓單位繼續一般專長訓,或者抽籤到三軍兵監訓練指揮部受中級專長訓」,有臺媒評論稱,這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還需要民眾追著當局詢問「防衛」的質量問題,任誰都無法想像。
從2003年起,臺防務部門開始試行「募兵制」,推行以「募兵為主、徵兵為輔」的徵募兵並行過渡制度,並計劃到2008年全面推行「全募兵制」,即年滿18歲的成年男性只須參加4個月的軍事訓練,不再強制服役。但臺軍徵募兵額連續數年達不到預期,導致「全募兵制」只能一推再推。
對臺軍早已喪失信心,成為臺灣年輕人不願服役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藍綠陣營爭鬥不休,「為誰而戰」「因何而戰」的問題一直困擾臺軍,一個沒有方向、意志渙散的軍隊,自然對臺灣年輕一代沒有吸引力。
此外,伴隨臺灣執政黨更替,臺軍內部不斷經歷「換血」和「清洗」,這也引發了年輕人對從軍的恐懼,許多想入伍的年輕人紛紛打了「退堂鼓」。
臺軍醜聞頻發也使島內年輕人參軍意願大減。臺軍近年來先後發生了洪仲丘受虐致死、「阿帕奇」洩密、集體吸毒、「雄風」飛彈誤射、海軍陸戰隊「虐狗」等事件,顯示出臺軍內部管理鬆散。這些事件遭到了臺灣社會各界的批評,使臺灣軍人形象盡失。
臺專家鼓吹雄三飛彈:若齊射40枚將令敵艦隊十分悽慘
日前,臺軍事專家宋兆文在個人臉書發文,自詡射程400公裡的陸射增程「雄三」飛彈是臺灣的「瑰寶」,也是「中科院」對臺灣的偉大貢獻之一,更是鼓吹「若有40枚陸射增程雄三,同時分從不同方位,攻擊進入臺海周邊400公裡內的敵艦隊,那種場景是十分悽慘的」!網友笑慘,紛紛表示「這種專家哪兒來的?」「井底之蛙,就會愚弄百姓」。
對於「雄三」的威力,島內輿論明顯自信的過了頭。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報導稱,宋兆文毫不避諱的表示,「雄三」無論艦射還是陸射,終端攻擊時都會加速到三馬赫以上,可穿進所有艦船鋼板,500公斤彈頭爆炸,立即產生致命毀滅力。增程雄三可經由長程無人機中繼導控,或由機動雷達車高山導控。「雄三」以大跳頻規避電戰幹擾,與反反制敵艦各種軟殺手段。超低空超高速更是「掠海接敵,敵艦雷達難以發現,等發現時已命中貫入敵艦內部爆炸,被命中敵艦沉沒機率甚高!」
最後,宋兆文還不忘說,「試想,若有40枚陸射增程『雄三』,同時分從不同方位,攻擊進入臺海周邊400公裡內的敵艦隊,那種場景是十分悽慘的」!
對於如此「威力強大」的「雄三」,網友似乎並不買單,有網友在留言中說,宋兆文「真是一個搞笑專家,非常努力在搞笑」「對大陸了解太少,井底之蛙,就會迷惑百姓」,而對於「雄三」,島內網友也表示質疑,不少網友說,「每次都射漁船,就這樣還能攻打別人?」「雄三這麼厲害,有本事外銷啊?看看有人買嗎?」更有網友說,「論武器數量、質量、軍隊人數,經濟實力,區區40枚,你當大陸會怕你?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