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的「冬訓」 !飛彈勁旅攜「天劍」而來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每到冬季,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常規冬訓。從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以來,火箭軍這支新軍種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他們現在的演習演練與以前有何不同?

  立體戰場的多維對抗 飛彈勁旅攜劍而來

  三九嚴寒,白山黑水間呵氣成冰,本該萬物沉寂的林海雪原此刻卻因火箭軍的冬季對抗演練而激烈喧囂。每年一到冬訓季,一支支飛彈勁旅就「攜劍」而來,抵達火箭軍飛彈部隊有著「準戰場」美譽之稱的紅藍對抗演練地。往往從進入演練區一開始,他們就撞進了專業化藍軍布下的天羅地網。立體戰場,多維對抗,無形空間,往來較量。

  這是他們作為大型號飛彈部隊進行的一次實戰化探索。沒有熟悉的環境,沒有可以參考的背景,演練一開始,藍軍就設置了各種「障礙」。這次對抗,精確打擊、割網斷鏈等近似實戰條件下的演練課目不斷呈現,就是在這樣接近實戰的環境下,東風第一旅的官兵們竟然模擬完成了十多發飛彈的發射。

  

  數分鐘後,靶場傳來「精確命中目標」的喜訊。這標誌著某型號飛彈流程優化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由此確立了全新的飛彈發射新流程,為快速打擊目標縮短了作戰有效時間。

  紅藍對抗演練已成火箭軍演訓主要內容

  近幾年,像這樣的紅藍對抗演練已經成為火箭軍演訓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磨鍊部隊,火箭軍藍軍部隊潛心研戰,根據各型飛彈部隊職能任務特點,結合多樣新型裝備,先後探索創新出30餘種新戰法,為不同飛彈部隊「量身定做」百餘類貫穿演練全程的複雜戰場環境、空天威脅和高壓態勢,已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演練體系,建成一支形像神似、抗檢一體、精幹有效的體系化、信息化、專業化藍軍。

  

  紅藍對抗演練也從要素對抗變為體系對抗,從模擬對抗變為實兵對抗,從單一對抗變為聯合對抗,在南國密林、大漠戈壁,通過特種作戰、電子偵察、空中偵察、無線幹擾、綜合打擊等聯合力量錘鍊飛彈部隊,圓滿完成了百餘次實兵對抗行動。

  「冬訓」作為傳統訓練 好處頗多

  戰爭不分季節,訓練不分冷暖,每年冬季,火箭軍都會開展訓練,可以說,冬訓已經成為火箭軍的一項固定訓練。那麼,火箭軍為什麼如此重視冬訓?對於火箭軍這樣一支比較特殊的軍種而言,它的冬訓有些什麼樣的特殊性呢?

  原第二炮兵政治部編研室副主任 延曉東:我軍是有冬訓的傳統的。我想主要有這麼三條。第一個冬天是農閒時節,那麼我們進行軍訓,它不擾民,這是一條。第二個就是利用冬訓冬天的極端環境,對我們部隊進行摔打訓練。對培養部隊的戰鬥作風它有非常多的好處。

  我們經常說的就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也是我們的傳統。第三個就是部隊利用這個年頭歲尾,冬天進行一次系統的訓練。對部隊全年的工作會起一個好頭,邁一個好步。

  專家觀點一:極端天氣條件考驗人員與裝備極限

  軍事專家 邵永靈:現在的冬訓重點其實是把部隊拉出去,把裝備帶出去。在這樣一個很極端的天氣之下,比如說嚴寒、下大雪、颳大風這樣的一個氣候條件下,我們進行正常的發射這樣的一個活動,除了對我們的人員,對官兵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也包括對部隊的這種日常生活的供應保障是一個壓力之外,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有裝備的問題。

  專家觀點二:火箭軍「冬訓」同樣考驗工業技術水平

  軍事專家 邵永靈:比如說你的車,在這樣的一個大雪的天氣裡,你能不能夠正常行動?你的機動會不會受到影響?還有你的飛彈?那麼任何一個武器它都有一個使用溫度問題。比如說-20℃,你的飛彈還能不能夠正常發射了?所以我覺得它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火箭軍的官兵,其實還有我們的國防工業部門。所以冬訓能夠進行,一方面說明火箭軍的這種實戰化訓練水平越來越高。同時其實也說明我們的工業部門造的武器越來越好了。就這種武器不僅可以在很熱的天氣使用,在嚴寒的天氣下也可以用,包括我們的飛彈發射車都是這樣。

  「天劍」系列演訓提升火箭軍戰略打擊能力

  近年來,火箭軍在演習演訓上,相較以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戰化已經成為火箭軍演練的常態,近年來,火箭軍先後組織了多場實彈發射,戰役演習,其中「天劍」系列演訓活動更是成為火箭軍提升戰略打擊能力的礪劍品牌。

  「天劍」系列演訓,是火箭軍近年來為錘鍊部隊快速反應、有效突防及戰略威懾能力打造的演訓活動,多支核常飛彈旅輪番上陣,挺進戈壁大漠、東北密林,打響一場場「飛彈戰」,官兵們一次次在複雜困難條件下經受了實戰檢驗。

  

  南國密林,一場實戰化條件下的發射演練打響。某飛彈旅在人員受傷、裝備受損的情況下,邊快速維修,邊啟用備份,一人多崗減員操作,按時間節點成功發射飛彈。像這樣的突出實戰化和對抗性,是「天劍」演訓活動的特點。

  所有參訓飛彈旅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開展全程對抗性檢驗性訓練、整旅整團實案化訓練、使命課題開展全程對抗性檢驗性訓練、整旅整團實案化訓練、使命課題專攻精專攻精練、首長機關指揮強化訓練。

  從單純實彈發射到複雜戰場環境發射,從指定作戰單元到多發射單元同時戰鬥準備,從固定作戰陣地到優化編組快速機動。每調整一次,部隊戰鬥力就向前推進一步。

  

  演練中,設在千裡之外的指揮所遠程指揮,所有參演新型飛彈旅多個發射單元同時進入發射準備,導演部根據戰場需要,隨機抽點多個發射單元,實施集群突擊或精確打擊,錘鍊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火力突擊、聯合火力打擊等作戰本領。

  

  火箭軍某飛彈旅旅長 周勇坤:現在的對抗,在對抗內容、方式、方法上都得到了拓展。比方說,基本指揮所和預備指揮所背靠背對抗,各類保障群背靠背對抗、發射分隊特情處置能力、部隊行動能力、實裝操作能力的對抗,通過這樣的對抗,大大縮短了戰鬥力的生成周期。

  「隨時能戰 準時發射 有效毀傷」

  隨著部隊戰略能力加速發展,「天劍」演訓不斷擴容升級,由飛彈專家、技術偵察、電子對抗、特戰破襲等多支精銳力量組成的新型「藍軍」,結合任務特點,綜合運用多維偵查監視、全時幹擾壓制、有效精確打擊、機動特戰破襲等新手段,「逼著」參演部隊不斷適應「新敵情」。

  「天劍」系列演訓活動開展8年多來,大多數飛彈旅參與過「天劍」演訓任務,發射各型飛彈數百發,與陸、海、空軍聯合完成多種課題聯合演練,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核心能力不斷增強。

(責任編輯:苗蘇)

相關焦點

  • 臺媒叫囂天劍2飛彈專打殲20 遭諷:威力堪比大陸鞭炮
    「天劍2」飛彈。  臺媒稱,臺灣「中科院」所研發的「天劍2」飛彈,將在2020到2028年換裝在康定級拉法葉艦上。另外,IDF「經國號」戰機「天劍2」飛彈數量,也將從2枚增加為4枚。臺綠媒叫囂,這將成為解放軍殲-20隱形戰機和SU-35戰機的殺手武器之一。
  • 我國火箭軍到底有多猛?40個飛彈旅隨叫隨到,擁有世界頂尖實力
    那麼距今有著五十多年發展歷史的火箭軍究竟有多厲害?他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呢?中國人民火箭軍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主要以飛彈為主要武器的後盾,它的前身為中國第二炮兵,簡稱「二炮」。
  • 中俄飛彈部隊都叫「火箭軍」,兩者有何區別?玄妙在於這兩個字
    然而很多人感到好奇,為何我軍的飛彈部隊要叫火箭軍,而俄羅斯的飛彈部隊,卻被稱為戰略火箭軍呢?區別,就在於這戰略二字。所謂戰略,也就是影響整個戰爭進程或者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俄羅斯的飛彈部隊,發射的都是戰略彈道飛彈,雖然其射程有所不同,但安裝的都是核彈頭,執行的,也是核打擊這種戰略任務。因此,被稱為戰略火箭軍,是非常合適的。
  • 尖兵競風流——火箭軍評選「十大礪劍尖兵」活動的輻射效應
    2007年夏季,當樂焰輝邁進魂牽夢縈的飛彈勁旅大門時,看到戰車列陣、長劍引弓激動人心的一幕,讓他血脈賁張。    「不能打、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他抱定一個信條:讓軍人血性在礪劍路上閃光。整旅合成訓練,「營營對抗、架架排序」激烈展開。樂焰輝指揮發射單元連戰連捷,最後奪得總評成績第一名。部隊轉戰高原駐訓,他帶領官兵再次憑實力爭得「發射權」, 兩次將新型飛彈送上藍天。
  • 火箭軍某基地「創客」研製「飛彈裝備性能管理系統」
    軍營「創客」託舉神劍騰飛——火箭軍某基地緊盯戰場需求打造創新人才方陣紀實
  • 史上最血腥飛彈爆炸事故,火箭軍司令被高溫氣化,燒到只剩肩章
    在試射活動中,該飛彈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發射場升空,總共飛行了6000公裡。從某種程度上說,SS-6還算不上一枚成功的洲際飛彈,首先它的射程不夠遠;其次它長達30米,重達254噸的體型太過碩大;再次它使用的液體燃料不易貯存,使得發射平臺很容易遭摧毀。因此,SS-6很快就被淘汰了。
  • 除了中國 還有哪些國家有「火箭軍」?
    實際上,包括俄羅斯、美國等軍事大國在內的國家,都設有類似中國「火箭軍」的軍種或部隊,如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美國戰略飛彈部隊。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朝鮮也效仿前蘇聯成立了自己的戰略火箭部隊。這些國家的火箭部隊有哪些職責?如何管理?又配備了哪些「殺手鐧」?
  • 中國火箭軍或已部署兩個東風41飛彈旅配30枚飛彈
    根據網絡消息顯示,中國火箭軍已經開始部署最新型東風-41洲際核飛彈第2個旅,並且將其部署在距離美國最近的黑龍江深山密林地區,如果東風-41洲際飛彈旅的飛彈數量與東風31洲際飛彈旅相同,那麼2個東風-41洲際飛彈旅將會有30枚洲際飛彈參加戰備值班。
  • 直角轉彎阻火箭軍幾十噸飛彈車 官兵發明助過關
    夏建陸  火箭軍某旅戰士,一級軍士長軍銜,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彭 偉攝  夜色漸濃,隱秘在南國腹地大山深處的飛彈陣地顯得十分沉寂。微光條件下一場充滿硝煙味的實戰化演練在火箭軍某旅悄然打響,飛彈車沿著曲折的山路向預定目標疾馳。  一個近乎90度的直角轉彎擋住了「巨無霸」去路,飛彈車進退兩難,一套被命名為「公路運輸車移位器」的工裝唱起了主角。藉助這套工裝4名戰士很快將幾十噸重的飛彈車輪胎調整到合適角度,順利通過彎道。
  • 臺灣展出"輕型巡防艦" 防空飛彈發射架咋這麼奇葩?
    1500噸級「輕型巡防艦」採用了斜架八聯裝「海劍2」防空飛彈像世界上許多艦載防空飛彈一樣,「海劍2」也是由空空飛彈改裝而來的「海劍2」改裝自「天劍2」空空飛彈,這是臺灣在80年代研發F-CK-1「經國」戰鬥機時,配套進行的中程空空飛彈「天劍計劃」的第二個產物(第一個產物是「天劍1」型紅外製導格鬥彈)。「天劍2」空空飛彈彈長3.6米,直徑190毫米,基本與美國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的規格相仿,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前後雙四穩定翼設計,中段慣性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基本型射程約50到60公裡,發展型可達80公裡。
  • 火箭軍展示飛彈精準打擊,信號強烈
    繼1月7日、8日臺灣軍工科研部門進行「無限高」飛彈試射後,臺媒又高調報導稱臺軍已列裝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飛彈,宣稱該飛彈能有效打擊大陸的縱深軍事設施。 據臺媒11日報導,臺軍方消息人士透露,臺灣自造的增程型「雄風二E」飛彈已經在2020年年底小批量交付臺軍部隊,開始擔負戰備任務。臺軍方人士宣稱,該飛彈射程達到1200公裡,能打擊大陸的非沿岸軍事設施。
  • 飛彈陣地,"升太陽"成為"東風第一旅"特有儀式
    巖層深處,隨著火箭軍「東風第一旅」發射二營教導員何海衛一聲口令,營長鍾昆龍把一幅鮮豔的「太陽畫」掛在了洞壁上。 大山深處的飛彈陣地,陽光是難得的奢侈品。曾幾何時,為慰藉新戰士對陽光的渴望,一名班長畫了一幅「太陽」。久而久之,「升太陽」成了「地下龍宮」裡特有的儀式。 其實,「升太陽」並不是這個飛彈旅的「專利」。
  • 火箭軍五周歲生日快樂!中國戰略威懾核心力量,任務不只是核打擊
    5年前的今天,第二炮兵由獨立兵種升格為火箭軍。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結束了陸海空三大軍種的歷史,火箭軍成為第四軍種。作為軍種,一個最顯著的標誌是,火箭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軍裝——更具國際範兒的卡其色襯衣和墨綠色常服。火箭軍成軍5周年,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歷史卻已超過60年。
  • 敬告美國,中國發展火箭軍是「不對稱優勢」,但不是「威脅」
    近日,美國《國防》月刊報導題為「中國的新飛彈被稱為對美國海軍的不對稱威脅」的文章透露,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在為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提前錄製的採訪中說,中國軍隊一直在大幅提升能力,尤其是正在擴充其火箭軍。這裡我們想說的是,中國軍隊這些年來確實是在發展不對稱優勢,但不是威脅。中國的國防原則是不主動出擊。
  • 火箭軍某地下「秘密基地」罕見曝光:發射車可並排通過隧道
    幾天前,央視罕見地曝光了火箭軍某地下「秘密基地」,分析認為,地下基地可以大幅提升火箭軍戰時生存能力。將指揮樞紐的決戰利器藏於地下,並非只有我國如此為之。只不過,由於我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那麼如何扛過敵人第一波核打擊並實施戰略反擊就顯得格外重要。
  • 盤點:中國軍校最多的城市,武警陸空火箭軍全包括,你知道在哪嗎
    全國現在有50所左右軍事院校,而這個城市是全國軍校最多的城市,一市有九所,陸空火箭軍和武警應有盡有。空軍工程大學位於古都西安,簡稱「空工大」,是一所融工、文、管、理、法、軍等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和對外開放院校,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受空軍和教育部雙重領導,正軍級編制。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人民解放軍...
    火箭軍工程大學2020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火箭軍工程大學簡介火箭軍工程大學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培養戰略飛彈部隊指揮技術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是全國全軍重點院校,是軍隊「2110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這個火箭軍明明超強,卻過分謹慎
    火箭炮都這麼能打,那麼裝備東風飛彈的火箭軍,它的任務又是什麼呢?都開始裝備東風17了,原有的東風11、15準備在對臺作戰裡怎麼用呢?這是我們第二部分要說的內容。殲-20的新發展2011年1月11日殲-20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首飛,至今已經十年整了。在這十年內,我們一步步看著它發展成熟,距離解放軍官宣其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也已經有好幾年了。
  • 福喜125和天劍150Z哪個好?
    天劍150z 平均售價8980福喜125 平均售價9380通過這兩款車型的售價,我們可以發現小踏板竟然還比跨騎車貴,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問題, 因為踏板車的外觀件和傳動系統,成本遠遠會高於常規的跨騎車,所以才有了兩類車型價格上的差異。
  • 中國東風飛彈精度有多高誤差範圍從米進步到分米級
    飽和打擊雖然有效 但是單純數量堆疊並不能到最佳打擊效果美國的蘭德公司一直以來都是以戰略戰術推演預測而著名,在2016年由蘭德公司空軍部發布的報告《亞太空軍基地防衛2016》這份報告中提到,美國現在在亞太的空軍基地都在中國火箭軍和空射巡航飛彈的打擊半徑內,尤其是最大的衝繩嘉手納基地將會被重點「照顧」,至少有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