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常規冬訓。從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以來,火箭軍這支新軍種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他們現在的演習演練與以前有何不同?
立體戰場的多維對抗 飛彈勁旅攜劍而來
三九嚴寒,白山黑水間呵氣成冰,本該萬物沉寂的林海雪原此刻卻因火箭軍的冬季對抗演練而激烈喧囂。每年一到冬訓季,一支支飛彈勁旅就「攜劍」而來,抵達火箭軍飛彈部隊有著「準戰場」美譽之稱的紅藍對抗演練地。往往從進入演練區一開始,他們就撞進了專業化藍軍布下的天羅地網。立體戰場,多維對抗,無形空間,往來較量。
這是他們作為大型號飛彈部隊進行的一次實戰化探索。沒有熟悉的環境,沒有可以參考的背景,演練一開始,藍軍就設置了各種「障礙」。這次對抗,精確打擊、割網斷鏈等近似實戰條件下的演練課目不斷呈現,就是在這樣接近實戰的環境下,東風第一旅的官兵們竟然模擬完成了十多發飛彈的發射。
數分鐘後,靶場傳來「精確命中目標」的喜訊。這標誌著某型號飛彈流程優化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由此確立了全新的飛彈發射新流程,為快速打擊目標縮短了作戰有效時間。
紅藍對抗演練已成火箭軍演訓主要內容
近幾年,像這樣的紅藍對抗演練已經成為火箭軍演訓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磨鍊部隊,火箭軍藍軍部隊潛心研戰,根據各型飛彈部隊職能任務特點,結合多樣新型裝備,先後探索創新出30餘種新戰法,為不同飛彈部隊「量身定做」百餘類貫穿演練全程的複雜戰場環境、空天威脅和高壓態勢,已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演練體系,建成一支形像神似、抗檢一體、精幹有效的體系化、信息化、專業化藍軍。
紅藍對抗演練也從要素對抗變為體系對抗,從模擬對抗變為實兵對抗,從單一對抗變為聯合對抗,在南國密林、大漠戈壁,通過特種作戰、電子偵察、空中偵察、無線幹擾、綜合打擊等聯合力量錘鍊飛彈部隊,圓滿完成了百餘次實兵對抗行動。
「冬訓」作為傳統訓練 好處頗多
戰爭不分季節,訓練不分冷暖,每年冬季,火箭軍都會開展訓練,可以說,冬訓已經成為火箭軍的一項固定訓練。那麼,火箭軍為什麼如此重視冬訓?對於火箭軍這樣一支比較特殊的軍種而言,它的冬訓有些什麼樣的特殊性呢?
原第二炮兵政治部編研室副主任 延曉東:我軍是有冬訓的傳統的。我想主要有這麼三條。第一個冬天是農閒時節,那麼我們進行軍訓,它不擾民,這是一條。第二個就是利用冬訓冬天的極端環境,對我們部隊進行摔打訓練。對培養部隊的戰鬥作風它有非常多的好處。
我們經常說的就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也是我們的傳統。第三個就是部隊利用這個年頭歲尾,冬天進行一次系統的訓練。對部隊全年的工作會起一個好頭,邁一個好步。
專家觀點一:極端天氣條件考驗人員與裝備極限
軍事專家 邵永靈:現在的冬訓重點其實是把部隊拉出去,把裝備帶出去。在這樣一個很極端的天氣之下,比如說嚴寒、下大雪、颳大風這樣的一個氣候條件下,我們進行正常的發射這樣的一個活動,除了對我們的人員,對官兵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也包括對部隊的這種日常生活的供應保障是一個壓力之外,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有裝備的問題。
專家觀點二:火箭軍「冬訓」同樣考驗工業技術水平
軍事專家 邵永靈:比如說你的車,在這樣的一個大雪的天氣裡,你能不能夠正常行動?你的機動會不會受到影響?還有你的飛彈?那麼任何一個武器它都有一個使用溫度問題。比如說-20℃,你的飛彈還能不能夠正常發射了?所以我覺得它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火箭軍的官兵,其實還有我們的國防工業部門。所以冬訓能夠進行,一方面說明火箭軍的這種實戰化訓練水平越來越高。同時其實也說明我們的工業部門造的武器越來越好了。就這種武器不僅可以在很熱的天氣使用,在嚴寒的天氣下也可以用,包括我們的飛彈發射車都是這樣。
「天劍」系列演訓提升火箭軍戰略打擊能力
近年來,火箭軍在演習演訓上,相較以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戰化已經成為火箭軍演練的常態,近年來,火箭軍先後組織了多場實彈發射,戰役演習,其中「天劍」系列演訓活動更是成為火箭軍提升戰略打擊能力的礪劍品牌。
「天劍」系列演訓,是火箭軍近年來為錘鍊部隊快速反應、有效突防及戰略威懾能力打造的演訓活動,多支核常飛彈旅輪番上陣,挺進戈壁大漠、東北密林,打響一場場「飛彈戰」,官兵們一次次在複雜困難條件下經受了實戰檢驗。
南國密林,一場實戰化條件下的發射演練打響。某飛彈旅在人員受傷、裝備受損的情況下,邊快速維修,邊啟用備份,一人多崗減員操作,按時間節點成功發射飛彈。像這樣的突出實戰化和對抗性,是「天劍」演訓活動的特點。
所有參訓飛彈旅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開展全程對抗性檢驗性訓練、整旅整團實案化訓練、使命課題開展全程對抗性檢驗性訓練、整旅整團實案化訓練、使命課題專攻精專攻精練、首長機關指揮強化訓練。
從單純實彈發射到複雜戰場環境發射,從指定作戰單元到多發射單元同時戰鬥準備,從固定作戰陣地到優化編組快速機動。每調整一次,部隊戰鬥力就向前推進一步。
演練中,設在千裡之外的指揮所遠程指揮,所有參演新型飛彈旅多個發射單元同時進入發射準備,導演部根據戰場需要,隨機抽點多個發射單元,實施集群突擊或精確打擊,錘鍊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火力突擊、聯合火力打擊等作戰本領。
火箭軍某飛彈旅旅長 周勇坤:現在的對抗,在對抗內容、方式、方法上都得到了拓展。比方說,基本指揮所和預備指揮所背靠背對抗,各類保障群背靠背對抗、發射分隊特情處置能力、部隊行動能力、實裝操作能力的對抗,通過這樣的對抗,大大縮短了戰鬥力的生成周期。
「隨時能戰 準時發射 有效毀傷」
隨著部隊戰略能力加速發展,「天劍」演訓不斷擴容升級,由飛彈專家、技術偵察、電子對抗、特戰破襲等多支精銳力量組成的新型「藍軍」,結合任務特點,綜合運用多維偵查監視、全時幹擾壓制、有效精確打擊、機動特戰破襲等新手段,「逼著」參演部隊不斷適應「新敵情」。
「天劍」系列演訓活動開展8年多來,大多數飛彈旅參與過「天劍」演訓任務,發射各型飛彈數百發,與陸、海、空軍聯合完成多種課題聯合演練,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核心能力不斷增強。
(責任編輯: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