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陸
火箭軍某旅戰士,一級軍士長軍銜,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彭 偉攝
夜色漸濃,隱秘在南國腹地大山深處的飛彈陣地顯得十分沉寂。微光條件下一場充滿硝煙味的實戰化演練在火箭軍某旅悄然打響,飛彈車沿著曲折的山路向預定目標疾馳。
一個近乎90度的直角轉彎擋住了「巨無霸」去路,飛彈車進退兩難,一套被命名為「公路運輸車移位器」的工裝唱起了主角。藉助這套工裝4名戰士很快將幾十噸重的飛彈車輪胎調整到合適角度,順利通過彎道。這套移位器的設計者叫夏建陸,他是該旅發射三營一級軍士長。
1989年初春,夏建陸從豫西大山參軍入伍,在南國密林一幹就是28年,從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戰士成長為擁有21項科研革新成果的戰士「創客」。
20多年前的一次裝備巡修,是夏建陸「創客」之路的起點。當時,巡修組發現飛彈陣地某裝備液壓油箱管路漏油嚴重,由於漏油位置空間狹小,普通扳手無法施展,全部拆卸油管工作量大不說,重裝時還存在密封不嚴導致更嚴重漏油事故的風險,巡修組建議採取託盤接漏油的保底手段。
為什麼不能設計一個專用工具,解決油管緊固問題?愛琢磨的夏建陸不想這樣將就。連續幾天,他一有空就盯著那個油箱琢磨,始終不得要領。一天吃完晚飯他隨手拿起指甲剪剪指甲,突然靈感冒了出來:這和剪指甲不是一個道理嗎?運用槓桿原理設計一個專用扳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靈感一來,擋都擋不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還十分興奮。他連夜設計圖紙、天剛亮就起床加工,特製扳手很快製作成功:通過將一個鋸短的扳手固定在導齒上,將齒條伸進狹窄管路帶動扳手運動,順利實現對管路緊固,漏油難題迎刃而解。
作為一個普通戰士,他的「創客」之路自然十分艱難。剛開始接觸專業時,面對電路、液路、氣路、光路等晦澀的專業知識,他就像一個走進大觀園裡的孩子,聽課和聽「天書」差不多。他把自己關進教室,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連續攻克8本專業教材,寫下數十萬字的筆記。這為他搞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5年,他所在旅進行陣地實戰化整治,消防系統成為影響整治進度的一個瓶頸。由於陣地建設於上個世紀,當時的設計理念、建造工藝已不能滿足當前實戰化建設需要,一些管路閥門失效,全部更換需要數十萬元經費。
他主動承擔起消防系統改造任務。他和幾個徒弟一起鑽進陣地查管路、析原理,將上千條管路、數百個儀器閥門摸得爛熟,繪製出詳細的陣地消防系統圖紙。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對不適應作戰要求的部分進行升級改造。經過4個多月的連續攻關,消防系統試水一次成功。
很少看電視的夏建陸對《我愛發明》欄目卻情有獨鍾,幾乎每期必看。那些普通人的發明成果讓他十分激動,也給他啟迪:「創新無關學歷和經歷,只要處處留心,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一次實彈發射,夏建陸發現某特種介質加注時,由於號手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加之壓力泵噪音大,指揮員和號手傳遞指令容易出現聽不清、誤傳的現象。他通過數次試驗,開發了專用通訊線路,指揮員只需接通相應開關就能將相應指令傳達給號手,一舉解決這個問題。
入伍28年來,夏建陸先後有陣地消防系統、飛彈公路運輸車移位器、工作平臺電路控制系統等多項科研成果列裝部隊,多次獲得基地「三小」創新成果獎。(高明俊 彭 偉)
心聲
創新靈感源自用心觀察
■夏建陸
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戰友。裝備有什麼問題,戰士心中最清楚。只要時刻帶著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不斷探索,創新的靈感就會迸發,創新成果也會不斷湧現,未來戰場也就多一分勝算。